基于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旅游活動哲學解讀
[Abstract]:From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f 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auses, condition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activities. Conscious tourism activities are due to tourists' pursuit of their own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organized tourism activities are the correction of the old division of labor and alienation of labor.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of tourism demand, free time and disposable income, can be replaced by Marx's free time. There is alienation in tourism motivation, organization and effect of tourism activities. Tourism is a brief experience of individuals going to different places to pursu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ocal leisure and tourism activities will jointly complete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作者單位】: 東北財經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
【基金】: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10C001 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2522065
【分類號】:F590-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芮必峰;健全的社會與健全的傳播——試論弗洛姆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2 程瑾鶴;吳友強;薛峰;;旅游體驗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東景區(qū)為例[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3 屈學書;矯麗會;;CSA模式下的旅游探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1期
4 馮斌;張一群;郭永瑞;;產品導向視角下的游客忠誠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5期
5 禹玉環(huán);;基于體驗經濟視角的遵義市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8期
6 張駿;方法林;盧鳳萍;古風;;基于生態(tài)美學視角的鄉(xiāng)村自然旅游資源開發(fā)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3期
7 王茂強;殷紅梅;王英;謝沁露;;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論的鄉(xiāng)村旅游開發(f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分析——以貴州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5期
8 張洪根;網絡交往行為與人的自由的哲學解讀[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尹壽兵;劉云霞;;基于核心利益主體的古村落文化旅游發(fā)展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魏平玲;;《木馬贏家》中保羅的自卑情結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俊芳;;基于STP理論的“無景點旅游”發(fā)展模式研究[A];2012中國旅游科學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劉忠權;;對城市弱勢群體“話語政治”的一種探討——以Z市某街區(qū)廣場毛澤東話語角為例[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3 何雨;袁夢如;陳燕;;鄉(xiāng)村旅游吸引物評價與產品體系構建研究——以江蘇省南通市為例[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4 高海生;張葳;從佳琦;;環(huán)京津休閑旅游產業(yè)帶建設對環(huán)京津貧困帶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力分析——河北省社科聯2009年度民生調研課題[A];京津冀區(qū)域協調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陳燁;;用精神分析批評解讀《小鎮(zhèn)畸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林越英;;北京靈山旅游開發(fā)的綜合影響研究[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陳玲玲;;旅游產業(yè)集群發(fā)展研究[A];江蘇省旅游發(fā)展30年學術論壇暨江蘇省旅游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韋志慧;;中國旅游發(fā)展回顧與新時期突破口的尋找[A];江蘇省旅游發(fā)展30年學術論壇暨江蘇省旅游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顧金孚;王顯成;;浙江旅游創(chuàng)新的理念、實踐與途徑[A];浙江旅游業(y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文集[C];2008年
10 孫承叔;;資本與現代性——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梅祖蓉;歷史,文化與人格[D];武漢大學;2010年
3 高宏星;低碳社會的哲學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張敏;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精神成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創(chuàng)新;基于社會物理視角的中國入境旅游流時空擴散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亢雄;基于倫理與心理視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吳國如;超越他者,,成為主體[D];河南大學;2011年
8 王亞欣;當代藏傳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間整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東;在線旅行服務商業(yè)模式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海南;觀光果園體驗設計應用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2 崔瑩;旅游學學科性質的哲學反思[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付艷;從《印象·劉三姐》透視品牌旅游產品對區(qū)域旅游發(fā)展的影響[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董紅霞;旅行社產業(yè)集中度與市場績效相關性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海娜;法蘭克福學派與費斯克大眾文化理論之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謝宇;基于ANP的旅游企業(yè)競爭力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楊銘;先秦儒道游觀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姜玲玲;大學生自助旅游體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微微;高校旅游專業(yè)實施環(huán)境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愛華;體驗經濟視角下濱海旅游產品開發(f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覃業(yè)銀;;淺談城市休閑旅游創(chuàng)新[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年01期
2 劉嘉麗;張石棋;宋紅芳;馬伶燕;楊治兵;劉莉芳;;自然保護區(qū)旅游活動對土壤性質影響的研究——以縉云山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3 劉一平;;論“美麗德宏——康體天堂”品牌打造——德宏旅游二次創(chuàng)業(yè)途徑探尋[J];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4 躍輝;;第四章 旅游活動的結構和分類及旅游地區(qū)的主要類型[J];地理科學進展;1989年02期
5 李德美;;第一章 蘇聯旅游地理學的對象、方法和任務[J];地理科學進展;1989年01期
6 ;第八章 國際旅游流特征與國外旅游區(qū)概述[J];地理科學進展;1990年01期
7 彭丹;;旅游者的時空觀[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11期
8 劉蓮;;閑暇教育與兒童旅游市場開發(fā)問題研究[J];消費導刊;2008年01期
9 朱國興,臧敏;旅游活動的空間動力分析[J];黃山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10 楊更生,吳純淵;淺析人類旅游活動[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凌曉良;朱建鋼;顏其德;陳丹紅;;南極旅游活動與環(huán)境保護[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張敏;劉曉華;;博物館在旅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A];博物館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雪華;;論旅游產品與消費者行為[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旅游業(yè)發(fā)展[C];1996年
4 韓麗姣;劉志書;戴衛(wèi)東;;鄰近營銷在旅游活動中的應用[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C)[C];2009年
5 李永文;;關于旅游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關系的研究[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研究[C];1991年
6 黃芳;;少數民族地區(qū)旅游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探討[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黔中旅游經濟發(fā)展[C];2000年
7 亨利·斯瓦茨;曾俊偉;;中國人對大自然之愛——徐霞客及其早期的旅游活動[A];徐霞客在浙江·續(xù)集——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討會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1年
8 高峻;晏祥宏;;上海崇明島旅游開發(fā)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研究——以東平國家森林公園為例[A];中國生態(tài)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薈萃[C];2006年
9 周進步;;論旅游的“層次”和“參與性”[A];建設和諧社會與浙江旅游業(yè)論文集[C];2006年
10 竺國強;徐建春;金平斌;高善坤;;學習霞客精神,提高旅游品位[A];徐霞客在浙江·續(xù)二——徐霞客與越文化暨中國紹興旅游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忻;規(guī)范假期旅游活動 打造教育旅游品牌[N];經濟日報;2002年
2 記者 宋莉;我市“五一”黃金周好戲連臺[N];長春日報;2007年
3 李向明;和諧旅游中的導游角色定位[N];中國旅游報;2006年
4 駱禹;常州市系列旅游活動閃亮登場[N];華東旅游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徐立峰;節(jié)會為媒 促進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N];武威日報;2006年
6 徐立峰;打造強勢旅游品牌[N];武威日報;2007年
7 通訊員 陳大江;咸安活動帶動求發(fā)展[N];咸寧日報;2006年
8 董素芝;“賞荷盛宴”激活淮陽旅游[N];周口日報;2007年
9 趙珊邋韓健宇;特色旅游新看點,哪個吸引你?[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10 ;首個“五一”小黃金周:旅游亮點頻現[N];濟寧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2 金準;我國現階段城市化對城市旅游的影響[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譚紅楊;生態(tài)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4 呂君;草原旅游發(fā)展的生態(tài)安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瀅;旅游經濟效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6 李相l(xiāng)
本文編號:24071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40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