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陶藝淺談
本文選題:陶藝 切入點:藝術創(chuàng)作 出處:《大舞臺》2013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首先對現(xiàn)代陶藝概念及歷史淵源進行介紹,指出現(xiàn)代陶藝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并對現(xiàn)代陶藝進行反思與批判,最后提出如何推進現(xiàn)代陶藝健康發(fā)展,旨在展現(xiàn)現(xiàn)代人類對現(xiàn)代文明的理解和現(xiàn)代藝術的追求,鼓勵人類不斷地進行探索思考和藝術創(chuàng)新。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historical origin of modern ceramic ar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eramic art, rethinks and criticizes modern ceramic ar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how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dern ceramic ar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modern human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modern art, and to encourage human beings to explore, think and innovate continuously.
【作者單位】: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陶瓷美術學院陶藝系;
【分類號】:J5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芳;;淺談中國現(xiàn)代陶藝文化發(fā)展中的不足及其解決方案[J];佛山陶瓷;2012年05期
2 王峰;;淺談現(xiàn)代陶藝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J];科學之友(B版);2009年09期
3 江文波;杜志權;江云珍;;試論現(xiàn)代陶藝中的歷史積淀[J];陶瓷研究;2010年01期
4 李玲玲;;陶藝介入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實現(xiàn)[J];藝術評論;2011年04期
5 傅長敏;陳軍;;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中的陶藝審美形式[J];中國陶瓷;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閆歡;;傳統(tǒng)陶瓷與現(xiàn)代陶瓷研究[J];大眾文藝;2013年01期
2 姚為俊;;從藝術欣賞角度探討陶瓷的美學思路[J];社會科學家;2012年S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孟悅;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陶藝的共存現(xiàn)象研究[D];湖北美術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孫振華;公共藝術的公共性[J];美術觀察;2004年11期
2 張雷;;誰摧毀了公共藝術中的“公共性”?[J];美術觀察;2009年06期
3 易英;公共藝術與公共性[J];文藝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睿;;心靈的追問與藝術創(chuàng)新——淺析黑格爾論藝術與心靈[J];藝術教育;2009年08期
2 胡長春;;現(xiàn)狀與思考——關于當前的景德鎮(zhèn)現(xiàn)代陶藝創(chuàng)作[J];藝術百家;2011年01期
3 金貞華;;10×8厘米的世界——一千零一只杯碗巡回陶藝展[J];中國陶藝家;2010年01期
4 婁宇;;別樣的湖北當代陶藝——《藝術·家—2010當代陶瓷器物展》評述[J];中國陶藝家;2011年01期
5 劉鵬;張甘霖;;現(xiàn)代陶藝研究三題[J];陶瓷研究;2008年03期
6 揭志軍;;淺談西方現(xiàn)代藝術對中國現(xiàn)代陶藝的影響[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0年03期
7 艾斐;論審美認同與藝術創(chuàng)新之關系[J];文藝爭鳴;1987年02期
8 霞;;迎面而來的泥土氣息——彥窯采訪手記[J];城市住宅;2000年09期
9 ;建立和完善藝術創(chuàng)新機制 推動藝術精品生產(chǎn)——關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調研報告[J];廣東藝術;2008年02期
10 ;簡潔而新意 無窮的壺藝[J];流行色;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英才;;陶藝的物質性[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駟;;論技術創(chuàng)新對陶藝創(chuàng)新的促進作用[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劉建國;;意境欲開 心花競吐——試論陶藝的意境表現(xiàn)[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陳健捷;;重新審視作為設計基礎的陶藝課[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呂承;;廢棄紙材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潛質[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6 趙勇;;藝術創(chuàng)新的思考[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4)[C];2005年
7 徐帆;;藝術創(chuàng)作要認真和嚴謹[A];電影表演創(chuàng)新集——第九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3年
8 郝建英;唐巧虬;;從絞胎陶藝看當代“和文化”[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張琪;;淺析陶瓷在環(huán)境藝術中的運用[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王玉翠;;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談少兒舞蹈創(chuàng)作體會[A];新世紀優(yōu)秀學術成果評選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采風;堅持藝術創(chuàng)新 實現(xiàn)創(chuàng)作繁榮[N];中國文化報;2003年
2 趙忱;張開想象翅膀 全力以赴創(chuàng)新[N];中國文化報;2006年
3 張少華;紫藝接力有來人[N];中華合作時報;2005年
4 張少華;茗壺雅齋仁藝居 絢麗多姿誘人醉[N];中華合作時報;2004年
5 記者 程瑞鑫;陶藝雙年展花開七度[N];美術報;2010年
6 報文;宜興陶藝家喜獲五項“山花獎”[N];宜興日報;2009年
7 沿沿;臺灣陶雕、水墨北京同館媲美[N];中國文化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蘇唯謙;勇于創(chuàng)新 努力繁榮浙江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N];中國文化報;2006年
9 張少華;勵精圖治 求新求精[N];中華合作時報;2005年
10 廣瓊;中國年輕陶藝家的“新陶說”[N];深圳特區(qū)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紅霞;現(xiàn)代陶藝的崛起[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年
2 李仲凡;古典詩藝在當代的新聲[D];蘭州大學;2009年
3 呂豪爽;文化超越與審美創(chuàng)新[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焱;莊子審美體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5 周旭;“崩壞與重建”[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6 陳艷;共性·個性·女性[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7 吉定;庾信及其文學作品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8 羅永生;走向“正規(guī)”[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9 易存國;樂神舞韻:華夏藝術美學精神研究[D];東南大學;2001年
10 鄒操;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觀[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解振宇;平凡中見神奇[D];青島大學;2012年
2 嚴玉;巫文化藝術的美學內(nèi)涵[D];重慶大學;2007年
3 白鶴;光環(huán)境的藝術性與功能性[D];天津大學;2007年
4 齊愛民;論素描在寫實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盧甜甜;幻化的現(xiàn)實——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靈化探尋[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鋒旗;關羽形象:從歷史到藝術演變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7 單小品;真善美——探索陶藝的人文精神[D];青島大學;2010年
8 王明艷;環(huán)境陶藝的地域性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0年
9 任雯;論中國現(xiàn)代女性陶藝家作品語言的表達[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0年
10 徐望;當代環(huán)境陶藝與生態(tài)設計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6117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161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