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國家的宗教旅游文化及其影響探析
本文關(guān)鍵詞: 阿拉伯國家 宗教旅游 文化 資源 影響 出處:《寧夏社會科學》2013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宗教和旅游都是人類的文化現(xiàn)象,兩者自古以來就有著密切關(guān)系,宗教旅游是人類最早的旅游活動。阿拉伯國家歷史上是伊斯蘭教的誕生地,與猶太教和基督教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阿拉伯國家擁有悠久的宗教旅游歷史和豐富的宗教旅游資源,重視并大力發(fā)展宗教旅游。阿拉伯國家的宗教旅游不僅限于伊斯蘭教宗教旅游的發(fā)展,還積極發(fā)展基督教宗教旅游,甚至猶太教宗教旅游。阿拉伯國家在發(fā)展宗教旅游的同時,不僅帶來了客觀的經(jīng)濟效益,推動了基礎(chǔ)建設(shè)的發(fā)展,增進了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國民眾之間的相互了解,而且借助宗教旅游提高了國家的宗教、政治和國際影響力,改善了政府的國際形象。
[Abstract]:Religion and tourism are both human cultural phenomena. They have been closely related since ancient times. Religious tourism is the earliest tourist activity of mankind. Arab countries are the birthplace of Islam in history. The Arab countrie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religious tourism and abundant resources of religious tourism.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vigorously develop religious tourism. Religious tourism in Arab countries is not only limi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slamic religious tourism, but also actively develops Christian religious tourism, even Jewish religious tourism. While developing religious tourism, Arab countries are developing religious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not only brought about objective economic benefit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enhanced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Arab countries and the world, but also enhanced the religious, political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the country through religious tourism. Improved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作者單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
【基金】:教育部區(qū)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研究中心2012年度資助項目“阿拉伯國家宗教旅游文化研究” 2013年北京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阿拉伯國家的旅游發(fā)展研究以及中阿旅游合作展望”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59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笪玲;張述林;;國外宗教旅游研究與我國宗教旅游研究體系構(gòu)架[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張強;;基督教朝圣觀念的來源及其影響[J];人民論壇;2011年34期
3 張橋貴;孫浩然;;宗教旅游的類型、特點和開發(fā)[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04期
4 黃陵渝;非洲的猶太人與猶太教[J];西亞非洲;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畢青;;從格雷馬斯敘事學視角解讀《三次奇遇》[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李超;金曉霞;徐榮男;;再看文藝復興下的寬容曙光——14、15世紀的意大利猶太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3 李青;;心靈的港灣——《前進報》與美國猶太作家辛格的淵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王艷;;《舊約圣經(jīng)》中的女性觀[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年11期
5 許曦;黃大勇;;重慶旅游經(jīng)濟學研究的新進展評析[J];西部論壇;2010年06期
6 包大明;于永濱;;丹東宗教旅游發(fā)展的反思[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9期
7 王卓宇;;構(gòu)建“中國學派”的觀念困境:基于比較視野的分析[J];當代亞太;2012年02期
8 尤廣杰;;淺析《雨王漢德森》中蘊藏的猶太文化[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王彥敏;;中、猶傳統(tǒng)婚姻觀之比較[J];東岳論叢;2007年06期
10 李峻登;喬耀章;;政治哲學視域中的形而上學:含義與類型學[J];東岳論叢;201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范正義;;鄉(xiāng)土社會的信仰與秩序——閩南H縣J鎮(zhèn)基督教與民間信仰相處情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A];中外關(guān)系史論叢第19輯——多元宗教文化視野下的中外關(guān)系史[C];2010年
2 陳建明;;平等之愛與差等之愛[A];對話: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和諧社會[C];2009年
3 時亮;;“以色列共和國的憲法”——從猶太—基督教文化史論《憲政古今》中一處嚴重譯誤[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法與宗教的歷史變遷[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敬南菲;出路,,還是幻象:從《應(yīng)許之地》、《店員》、《美國牧歌》看猶太人的美國夢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陽;以色列與美國猶太人關(guān)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齊昕;宗教復興背景下的新俄羅斯小說[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楊林霞;豫南X地非登記教會與鄉(xiāng)村社會秩序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5 張軍;索爾·貝婁成長小說中引路人的影響作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陳登;利瑪竇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裴;隋、唐、五代道教美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8 李珉;明清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9 程勇;漢代經(jīng)學視野中的儒家文論敘述[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劉延剛;陳攖寧與道教文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文侃;天臺山國清寺宗教文化旅游市場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竇燁明;制度化宗教的本土化實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尚磊;以色列先知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張少華;《希伯來圣經(jīng)》的正典過程及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5 吉U
本文編號:15370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153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