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散客旅游者旅游動機與體驗質量研究
本文關鍵詞:杭州西湖散客旅游者旅游動機與體驗質量研究 出處:《浙江財經學院》201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西湖風景名勝區(qū) 散客旅游者 旅游動機 體驗質量
【摘要】: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我國旅游目的地的數(shù)量在不斷的增加,質量在不斷的上長,旅游者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的余地,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也變的越來越高,這對于旅游景區(qū)管理部位、政府、旅游企業(yè)都是日益嚴重的挑戰(zhàn),因此旅游地要想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必須要提高游客的體驗質量,這樣旅游景區(qū)的經營、政府的管理、旅游企業(yè)的運營才會更加的有競爭力。而旅游者來景區(qū)進行旅游的動機是有差異的,他們的旅游需求不盡相同,因此對旅游目的地的實際感受和體驗情況會有明顯的差異。因此,要提高旅游景區(qū)競爭力,需要了解細分市場中旅游者的動機和需求。而且我國的旅游業(yè)正在由傳統(tǒng)的團隊旅游向散客旅游轉變,散客旅游成為主要的組織形式,因此研究不同動機的散客旅游者的體驗質量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以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為例,在參考大量國內外文獻基礎上,對散客旅游、旅游動機、體驗質量等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并總結了國內外學者的旅游動機理論以及旅游消費行為模式理論,以此形成了本文研究的理論基礎,并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構思和假設。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收集回來的數(shù)據(jù)進行SPSS分析。對西湖散客旅游者的人口學和社會學特征進行了描述性分析,研究了旅游者來西湖旅游的主要動機,并分析了不同特征旅游者旅游動機的差異,并探討了旅游動機、滿意度、體驗質量之間的關系,并用象限測評體系分析了西湖散客旅游者總體的體驗質量和不同動機旅游者體驗質量的差異,最后提出了提高西湖散客旅游者體驗質量的對策。 研究結果表明,西湖散客旅游者的有五大類旅游動機,分別為“自我實現(xiàn)動機”、“放松身心動機”、“探索學習動機”、“社交實踐動機”、“健康娛樂動機”,其中“自我實現(xiàn)動機”和“放松身心動機”是旅游者來西湖旅游最主要的動機。不同人口學和社會學特征的旅游者之間的旅游動機存在明顯差異。并且旅游者的旅游動機不同,會影響他們對西湖各方面的滿意程度,其中餐飲、交通、活動三方面對旅游者體驗質量影響最大。經過測評發(fā)現(xiàn),西湖散客旅游者整體的體驗質量比較高,不同動機和類型的旅游者的體驗質量具有顯著差異,,他們對西湖景區(qū)、餐飲、住宿、交通、購物、設施、服務等方面的期望和體驗情況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以散客旅游者為研究對象,主要創(chuàng)新之處是把旅游者旅游動機引入到體驗質量的研究中,分析不同動機的旅游者的體驗質量情況,豐富了體驗質量的研究范圍,為研究旅游目的地游客體驗質量提供了理論支持。同時,用象限測評體系對體驗質量進行測評,拓寬了對體驗質量進行量化的研究途徑,是一次有積極意義的探索。有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重視不同類型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提高旅游者的體驗質量,進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競爭力和吸引力。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 the number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our country is increasing , the quality is growing up , the tourists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oices , and the tourists ' demand for tourism destinations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etitive .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tourist ' s experience quality .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tourist ' s experience quality .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tourist ' s experience quality .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tourist ' s experience quality .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otive and demand of tourists in the market .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ourist motivation , tourist motivation and experience quality , and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t motivation ,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experience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tourist motivation , satisfaction and experience quality ,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quality of tourist travelers in West Lak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ive kinds of tourist motives for tourists in West Lake , which are " self - fulfillment motivation " , " relaxation motivation " , " exploring learning motivation " , " social practice motivation " , " healthy entertainment motivation " , in which " self - fulfillment motivation " and " relaxation motivation "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e for tourists to travel to West Lake .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ourists ' experience quality in the study of tourists ' experience quality . The research scope of experience quality is analyzed , and the research way to quantify the quality of experience is provided . Meanwhile , the research approach to quantify experience quality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ence an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attraction of tourist destination .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財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F592.7;F2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德山;韓春鮮;楊玲;;絲綢之路外國旅游者旅游動機及旅游行為特征——基于跨文化比較的視角[J];旅游科學;2010年05期
2 黃國慶,齊代華,趙毅;重慶市旅游者行為研究——以江北區(qū)為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經濟論壇);2003年01期
3 黃萬英;蒙睿;葉文;;國內旅游者旅游行為研究述評[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6期
4 黨嬌;趙振斌;趙麗;;太白山旅游者行為研究從博客分析視角[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1年06期
5 張嵐瑜;;基于旅游者目的地選擇行為分析的營銷策略[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6 白振華;馬玉香;李曉婷;黨彪;;石河子旅游客流人口學特征及旅游者行為研究[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7 屠爽爽;宋書巧;張建勇;林曉英;;基于消費者行為的鄉(xiāng)村旅游開發(fā)實證研究——以廣西北流市羅政村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8 保繼剛;旅游者行為研究[J];社會科學家;1987年06期
9 徐菊鳳;;度假旅游者需求與行為特征分析——以中、俄赴三亞旅游者為例[J];旅游學刊;2007年12期
10 張?zhí)?王哲,黃佛君,李志忠;烏魯木齊市城市公園旅游客流人口學特征及旅游者行為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震方;高宇軒;楊艷;;國內生態(tài)旅游者行為特征研究——以江蘇沿海生態(tài)旅游為例[A];生態(tài)·旅游·發(fā)展——第二屆中國西部生態(tài)旅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黃瀟婷;馬修軍;;基于GPS數(shù)據(jù)的旅游者活動節(jié)律研究[A];2011《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丁健;李林芳;;廣州市居民出境旅游行為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潘麗麗;;基于旅游者視角的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與管理[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劉純;;試論旅游動機的多源性[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6 陳業(yè)宏;劉惠國;章國威;鐘正全;;臺灣關嶺地區(qū)之游客旅游動機與旅游意象研究[A];第六屆海峽兩岸休閑農業(yè)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鄭宗清;趙襯笑;;基于推力因素理論的老年群體旅游動機實證研究——以廣州老年人為例[A];旅游業(yè):推動產業(yè)升級和城市轉型——第十三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張穎;馬耀峰;李創(chuàng)新;;人口學特征和動機偏好雙重視角的入境游客市場細分——西安市入境游客的實證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舒宗禮;夏貴霞;唐吉平;吳明華;燕成;;國內體育旅游者行為特征分析及其動機研究——以湖北省體育旅游客源市場為例[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10 唐勇;劉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國內旅游者旅游動機實證研究[A];2008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威 陳克華 吳丹 王蜀;散客不散當好裁判[N];中國交通報;2004年
2 西安建國飯店總經理 張保民;散客比平日增加一倍[N];中國旅游報;2001年
3 謝臻;寧臺客運巨頭聯(lián)手開發(fā)散客游市場[N];南京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聶曉飛;團購模式PK攜程模式 散客游如何消費?[N];通信信息報;2011年
5 記者 葉征征;旅游市場步入散客時代[N];華東旅游報;2004年
6 富鋼;散客和網上預訂成新趨勢[N];中國旅游報;2004年
7 本報駐上海記者 丁寧;科技讓你樂享旅游[N];中國旅游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王曉欣;散客游鄭州,旅游服務太難求[N];河南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孫小杰 通訊員 李振華;游客進六環(huán)即獲短信提醒[N];北京日報;2010年
10 北京東方嘉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遲曉;跨界營銷:在團隊客源中發(fā)掘散客的潛在需求[N];中國旅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德榮;鄉(xiāng)村旅游行為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白凱;基于發(fā)生學的中國入境旅游者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姜科;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背景下旅游城市形象及旅游者行為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4 譚紅楊;生態(tài)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5 馬靜;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為比較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6 陳德廣;旅游驅動力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7 趙現(xiàn)紅;中國典型區(qū)域入境旅游流空間擴散驅動機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雷瑩;森林公園的環(huán)境承載力評估和環(huán)境價值計量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9 劉勛;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ShogoMlozi;[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大成;杭州西湖散客旅游者旅游動機與體驗質量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3年
2 黎碧媛;基于游客動機的旅游者重游意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3 方寒雁;基于網絡游記的影視旅游者旅游體驗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4 錢樹偉;世界遺產地旅游者空間感應測度[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怡;來蓉歐美旅游者旅游行為特征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6 馬琳賀;自發(fā)地理信息對旅游者感知與行為的表征[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錢文芳;基于旅游動機的旅游目的地類型選擇的實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唐玉玲;危機后旅游者風險感知與風險降低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9 錢燁;上海世博會旅游者動機和感知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2年
10 項瑛;基于Q方法論的杭州“三水”旅游者感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272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142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