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EMD的我國入境旅游與經濟增長的多尺度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EEMD的我國入境旅游與經濟增長的多尺度對比研究 出處:《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集合經驗模態(tài)分解(EEMD) 入境旅游收入 入境旅游人數 GDP 多尺度
【摘要】:正確認知入境旅游與經濟發(fā)展及彼此關系的長期波動規(guī)律,對把握入境旅游業(yè)未來發(fā)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指導意義.本文運用集合經驗模態(tài)分解(EEMD)方法,采用入境旅游(外匯)收入、入境旅游人數、GDP的月度序列數據,對我國入境旅游與經濟增長及其關系的時間多尺度變化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1)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數、GDP以及入境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經EEMD分解后均具有近似3、6、12個月的高頻周期性波動特征,但高頻波動在各要素總體變化中的貢獻作用不盡相同.(2)入境旅游收入的持續(xù)快速增長是主要特征,其高頻周期性波動不顯著;入境旅游人數以高頻周期性波動為主,未來呈現緩慢增長趨勢.(3)GDP始終保持快速增長態(tài)勢,周期性波動特征可忽略;而入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的變化以高頻周期性波動為主,輔以低頻周期性波動,未來下降趨勢顯著.(4)要快速提高我國入境旅游收入,不能片面地吸引入境客源,促進旅游消費結構調整,提高入境旅游人均消費才是關鍵.
[Abstract]:The long-term fluctuation of correct cognition of inbound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to grasp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uses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 method, the inbound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m, the monthly data of GDP, change law the scal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inbound tourism income,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ts, after the EEMD decomposition are GDP and inbound tourism revenue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GDP high frequency periodic fluctuation of 3,6,12 months of approximation, but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frequency fluctuations in the the overall change in the elements are not the same. (2) the continued rapid growth of inbound tourism revenue is the main feature, the high frequency fluctu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ts in high frequency periodic The fluctuation of the future, showed a slow growth trend. (3) GDP has always maintained a rapid growth momentum, the periodic fluctuation can be ignored; while the inbound tourism revenue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variation of GDP with high frequency cyclical fluctuations, with low frequency of cyclical fluctuations, the future decline significantly. (4) to the rapid increase of inbound tourism income in China that can not only attract inbound tourism,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tourism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crease the per capita consumption of inbound tourism is the key.
【作者單位】: 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13YJC790010)
【分類號】:F124.1;F592.3
【正文快照】: (2.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100101)(3.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江蘇南京210023)入境旅游作為我國旅游業(yè)“三大市場”中開發(fā)最早、發(fā)展最快的市場,不僅體現了我國在全球中的旅游吸引力,也是國家賺取外匯、解決就業(yè)并推動經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深入研究入境旅游與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慧群;付遵濤;;基于EEMD的中國地區(qū)1956—2005年日照變化的趨勢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2 張真真;林振山;杜建麗;劉會玉;;樹輪資料(1511~1954)太陽活動的多尺度分析——EMD方法的應用[J];地理科學;2009年05期
3 龐麗;王錚;劉清春;;我國入境旅游和經濟增長關系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6年03期
4 陳玲玲;楊慧;;我國入境旅游客源與旅游外匯收入的多尺度對比研究——EMD方法的新應用[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1年06期
5 余向洋;沙潤;朱國興;胡善風;;基于EMD的景區(qū)客流波動特征及其組合預測——以黃山風景區(qū)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2年10期
6 王兵;李曉東;;基于EEMD分解的歐洲溫度序列的多尺度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7 鄧擁軍,王偉,錢成春,王忠,戴德君;EMD方法及Hilbert變換中邊界問題的處理[J];科學通報;2001年03期
8 王彩紅,孫根年,馬耀峰;20年來中國入境旅游業(yè)的波動周期及影響因素[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9 余向洋;胡善風;朱國興;李德明;;基于LS-SVM方法的景區(qū)客流中期預測研究[J];旅游學刊;2013年04期
10 張世兵;;湖南省入境旅游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經濟地理;2013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建麗;林振山;張真真;劉會玉;;基于EMD的河北省人口凈增量與糧食凈增量的相關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5期
2 張月叢;孟憲鋒;;基于Morlet小波的河北省耕地數量動態(tài)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9期
3 劉志凌;孫燕;;我國耕地保有量多時間尺度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7期
4 俞鳴同;林振山;杜建麗;張真真;;格陵蘭冰芯氧同位素顯示近千年氣候變化的多尺度分析[J];冰川凍土;2009年06期
5 李慧群;付遵濤;;基于EEMD的中國地區(qū)1956—2005年日照變化的趨勢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6 杜修力;何立志;;經驗模態(tài)分解(EMD)中邊界處理的新方法[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7 梁平;梁彭勇;;中國入境旅游與服務業(yè)發(fā)展關系的區(qū)域差異——基于東、中、西部面板數據的檢驗[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徐世艷;;基于延拓技術的經驗模態(tài)分解改進算法[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9年04期
9 原艷梅;林振山;陳玲玲;;基于EMD的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的關系[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9年12期
10 瞿華;夏杰長;;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1985-2009年數據[J];財貿經濟;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小峰;秦樹人;柏林;;EMD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探討[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秦毅;秦樹人;毛永芳;;正交經驗模態(tài)分解及其快速實現[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張璞;;發(fā)展入境旅游,折射中國魅力——基于我國入境旅游的ARMA及ECM模型[A];北京市第十五次統(tǒng)計科學討論會獲獎論文集[C];2009年
4 劉卓夫;廖振鵬;桑恩方;;基于希爾伯特黃變換的濾波器設計[A];第十二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5)論文集[C];2005年
5 任健;;黃河口入海徑流與泥沙變化多時間尺度分析[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6 瞿華;;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動態(tài)分析——基于1985-2009年數據的實證[A];2011《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王琦;汪同慶;任莉;葉慶衛(wèi);;基于經驗模態(tài)分解法對輕軌在役錨固螺桿副在役松動與失效的檢測[A];2006年西南地區(qū)第九屆NDT學術年會暨2006年全國射線檢測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紀玲玲;林振山;;福建泉州地區(qū)降水量長期變化和未來趨勢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氣候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9 張同文;王麗麗;袁玉江;魏文壽;喻樹龍;張瑞波;陳峰;尚華明;范子昂;;利用樹輪寬度資料重建天山中段南坡巴侖臺地區(qū)過去645年來的降水變化[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應對氣候變化分會場——人類發(fā)展的永恒主題論文集[C];2010年
10 田沁花;周秀驥;勾曉華;趙平;范澤鑫;;祁連山中部近500年來降水序列多尺度變化分析[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氣候變化及其影響[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婷;EMD算法研究及其在信號去噪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黃偉國;基于振動信號特征提取與表達的旋轉機械狀態(tài)監(jiān)測與故障診斷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3 孫建;基于外骨骼機器人技術的人體手臂震顫抑制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王恩旭;區(qū)域旅游產業(yè)效率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彭遠新;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偉華;半導體器件噪聲頻域和時域分析的新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7 趙海峰;基于HHT的往復壓縮機故障診斷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8 寧靜;基于EMD和Cohen核的時—頻分析研究及其在軌道不平順監(jiān)測中的應用[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9 劉興杰;風電輸出功率預測方法與系統(tǒng)[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10 趙玲;旋轉機械系統(tǒng)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分形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昌鑫;Hilbert-Huang變換改進算法及其在齒輪箱故障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韋福巍;廣西入境旅游市場時空變化特征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李海燕;基于EMD的直擴通信窄帶干擾自適應抑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李念水;時間序列數據流在線預測研究與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秦小安;基于希爾伯特—黃變換的輸電線路行波保護方法[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鄭長海;中國六大典型區(qū)入境旅游差異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謝小可;抑制EMD端點效應方法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8 徐振洋;小波分析方法和HHT法在友誼隧道爆破振動信號分析中的研究與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9 周川;基于Hilbert-Huang變換的滾動軸承故障診斷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10 丁銳;機械振動信號的HHT分析與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宏梅,陸林;中國入境旅游者增長的周期性波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2 翁鋼民;鄭竹葉;劉洋;;我國入境旅游預測:基于ARFIMA模型的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9年06期
3 稅海模;;云南世界遺產地的旅游審美價值及旅游入境人數分析[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4 湯俊;鄒自力;張曉平;;利用經驗模態(tài)分解和LSSVM預測隧道不均勻沉降[J];測繪科學;2011年03期
5 楊保,康興成,施雅風;近2000年都蘭樹輪10年尺度的氣候變化及其與中國其它地區(qū)溫度代用資料的比較[J];地理科學;2000年05期
6 王亞軍,陳發(fā)虎,勾曉華;利用樹木年輪資料重建祁連山中段春季降水的變化[J];地理科學;2001年04期
7 盧松,陸林,王莉,王詠,梁棟棟,楊釗;古村落旅游客流時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為例[J];地理科學;2004年02期
8 楊效忠,陸林,張光生,盧松,宣國富;旅游地生命周期與旅游產品結構演變關系初步研究——以普陀山為例[J];地理科學;2004年04期
9 李國平;肖杰;;青藏高原西部地面反射率的日變化以及與若干氣象因子的關系[J];地理科學;2007年01期
10 朱西德;王振宇;李林;秦寧生;汪青春;;樹木年輪指示的柴達木東北緣近千年夏季氣溫變化[J];地理科學;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海鴻;中國入境旅游的灰色預測[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傅云新,張成杰;山東省入境旅游發(fā)展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5年17期
3 吳國清;上海城市入境旅游及競爭力探析[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4 宋鴻;陳曉玲;;運用空間自相關分析中國入境旅游增長空間格局[J];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5 ;2019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入境旅游目的地國家[J];稀土信息;2006年01期
6 生延超;;國外居民旅游需求對中國入境旅游貿易增長的影響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7 四川入境旅游研究課題組;賈松青;;加快四川入境旅游發(fā)展的幾點建議[J];經濟體制改革;2006年06期
8 陳福義;生延超;;國外居民旅游需求對中國入境旅游貿易增長的影響[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9 楊錦權;王迎新;;中國入境旅游的產業(yè)地位分析[J];云南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10 吳國春;牛偉麗;;黑龍江省入境旅游問題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潔;;入境旅游流變化的慣性與風險規(guī)避分析[A];第十二屆中國青年信息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管開宇;蒲英霞;黎新亮;;江蘇省入境旅游人流量地級市尺度空間分布及其機制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劉法建;張捷;陳冬冬;;基于網絡分析的中國入境旅游流特征及動因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張毓;孫根年;;東部沿海入境旅游發(fā)展的時間同步性及區(qū)域響應[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振亭;馬耀峰;李君軼;劉宏盈;;基于功能分析的我國入境旅游流區(qū)域差異研究[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張凌云;龐世明;孫瓊;;2011年北京入境旅游市場發(fā)展現狀及趨勢[A];2012年首都旅游產業(yè)研究報告[C];2012年
7 張建融;左紅麗;;加強系統(tǒng)培訓 發(fā)展入境旅游[A];科學發(fā)展觀與浙江旅游業(yè)論文集[C];2005年
8 冷顯鵬;;環(huán)渤海沿海地區(qū)入境旅游區(qū)域差異特征分析[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魏穎;馬耀峰;張佑印;;我國長三角地區(qū)入境旅游流西向轉移規(guī)律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胡柏葉;孫靜春;常琳;;匯率波動對上海市入境旅游需求影響研究[A];系統(tǒng)工程與和諧管理——第十屆全國青年系統(tǒng)科學與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濤;我省入境旅游形勢喜人[N];安徽經濟報;2005年
2 馬莉;中歐協議為入境旅游助力[N];國際商報;2003年
3 記者 馬振華;西藏入境旅游逐步升溫[N];光明日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周巖森;入境旅游蛋糕何時能夠做大[N];河南日報;2003年
5 記者 周巖森;快速啟動我省入境旅游[N];河南日報;2003年
6 周巖森;入境旅游處在突破前夜[N];河南日報;2003年
7 記者 孫玉波;上半年我國入境旅游保持強勁增長[N];經濟參考報;2002年
8 ;我國入境旅游強勁增長[N];人民日報;2002年
9 呂中 王穎;去年我省入境旅游逆勢走高[N];新華日報;2002年
10 記者 胡蓉 實習生 代學敏;省旅游局調研我市入境旅游[N];常德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創(chuàng)新;基于社會物理視角的中國入境旅游流時空擴散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龐聞;中國入境旅游流復雜網絡的結構特征與角色定位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玉娟;基于雙對數線性模型的中國入境旅游需求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4 李振亭;中國西部典型區(qū)域入境旅游流關聯度及經濟協調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鄭鵬;中國入境旅游流驅動力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董亞娟;供需視角下入境旅游流驅動與城市目的地響應耦合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劉宏盈;中國長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擴散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趙現紅;中國典型區(qū)域入境旅游流空間擴散驅動機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輝;新疆入境旅游演變模式研究與對策分析[D];新疆大學;2008年
2 馬牧晨;湖北省入境旅游需求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孝麗;基于入境旅游影響因素分析的山東省入境游市場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0年
4 彭翌婷;經濟非均衡發(fā)展下的我國入境旅游供給市場特點及其發(fā)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5 陳書星;廣東省入境旅游營銷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梁冬晗;基于面板數據分析我國入境旅游需求的影響因素[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7 張艷茹;基于分形視角的長江流域入境旅游流時空動態(tài)規(guī)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魏穎;上海入境旅游流空間擴散轉移規(guī)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新妮;青島入境旅游流空間動態(tài)研究[D];青島大學;2006年
10 尚林;中國入境旅游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034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140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