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現(xiàn)代管理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問題非常嚴重,股票期權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產生的。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在20世紀中期的時候起源于美國,它的產生有效地解決了股東與經理人的矛盾,使其兩者的目標相互一致。因此,股票期權制度越來越盛行。尤其是對于高科技企業(yè)來說,既能留住人才又不會引起現(xiàn)金的支出,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股票期權這種激勵機制被引入我國。許多企業(yè)尤其是上市公司積極開展股權激勵制度創(chuàng)新的實踐。但是股票期權制度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合理性、科學性直接影響著股票期權制度的實施效果,其會計處理是股票期權制度的核心內容。然而我國關于股票期權制度的研究起步較晚,相關的股票期權會計處理體系并不是十分完善,與國際慣例存在著一些差距。因此,在我國股票期權快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關于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理論研究就顯得更加迫切,以便能夠更好地推動其在我國的發(fā)展。 本文通過比較美國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和我國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對于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進行了一些理論研究,并且針對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相關建議。本文研究的宗旨在于加強并規(guī)范國內的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問題,以此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國的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全文共有八個章節(jié),具體內容可以歸納為四部分。 在第一部分引言中,主要介紹了本文的選題背景、參考的文獻綜述,并指出了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基本理論部分,這部分首先對于股票期權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包括股票期權的定義、特征、基本分類以及相關理論的介紹。在此基礎上對股票期權的相關會計準則進行了分析探討。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在基本會計理論的基礎上,論述了目前關于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不同觀點,相互比較借鑒后闡明了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確認、計量、信息披露的相關問題并進行了相關的案例分析。為今后我國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研究略盡微薄之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基于前幾部分的研究,得出了本文的結論并針對我國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現(xiàn)狀提出了一些相關建議,規(guī)范我國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的同時使其能夠發(fā)揮更好的激勵效應。 經過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通過對于股票期權會計確認的幾種觀點的分析,對于員工服務的消耗符合“瞬間資產”的定義,應該確認為一項費用,并且股票期權的確認時間應該為授予日。 2.文章對股票期權的三種計量屬性進行比較,認為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最能體現(xiàn)股票期權的真實價值。 3.為了能夠全面反映股票期權這項激勵制度,能夠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所以筆者認為股票期權的信息披露形式應該將表內披露與表外披露進行有效的結合。
【關鍵詞】:股票期權 會計處理 信息披露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233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引言12-17
-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12
- 1.2 文獻綜述12-15
- 1.2.1 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12-14
- 1.2.2 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14-15
- 1.3 本文框架15-16
- 1.4 創(chuàng)新及不足之處16-17
- 2 股票期權與股票期權的理論依據(jù)17-22
- 2.1 股票期權的概述17-20
- 2.1.1 股票期權的定義17
- 2.1.2 股票期權的特征17-18
- 2.1.3 股票期權的分類18-20
- 2.2 股票期權的理論依據(jù)20-22
- 2.2.1 委托-代理理論20
- 2.2.2 人力資本理論20-21
- 2.2.3 激勵理論21-22
- 3 股票期權會計準則比較22-27
- 3.1 我國股票期權會計準則22
- 3.2 美國股票期權會計準則22-25
- 3.2.1 APBNo.2523
- 3.2.2 SFASNo.12323-24
- 3.2.3 SFASNo.123r24-25
- 3.3 國際股票期權會計準則25
- 3.4 相關股票期權會計準則的比較25-27
- 4 股票期權的確認27-33
- 4.1 會計確認的基本理論27-28
- 4.1.1 會計確認概述27
- 4.1.2 會計確認標準27-28
- 4.2 股票期權的確認28-33
- 4.2.1 股票期權會計確認要素問題28-30
- 4.2.2 股票期權的確認時間30-33
- 5 股票期權會計計量33-38
- 5.1 會計計量的基本理論33-34
- 5.1.1 會計計量的定義33
- 5.1.2 會計計量屬性33-34
- 5.2 股票期權會計計量方法的選擇34-38
- 5.2.1 內在價值計量法34-35
- 5.2.2 最小價值法35
- 5.2.3 公允價值計量35-36
- 5.2.4 本文觀點36-38
- 6 股票期權的信息披露38-41
- 6.1 財務信息披露概述38-39
- 6.2 股票期權信息披露的現(xiàn)狀39-41
- 6.2.1 股票期權表內披露39
- 6.2.2 股票期權表外披露39-41
- 7 萬科股份股票限制性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案例分析41-45
- 7.1 萬科股份股票期權計劃簡要說明41
- 7.2 限制性股票歸屬的方式及條件41
- 7.3 萬科股份股票激勵計劃的實施情況41-42
- 7.4 萬科股份的會計處理方式42-45
- 8 結論以及相關建議45-47
- 8.1 研究結論45
- 8.2 相關建議45-47
- 參考文獻47-49
- 致謝49-5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0-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根匣,彭立青;試探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J];鄭州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2 吳文俊;美國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及對我國的啟示[J];財稅與會計;2003年04期
3 徐克英;中外股票期權會計處理比較[J];改革與理論;2003年02期
4 高曉春,孫友平;美國股票期權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簡介[J];上海會計;2002年12期
5 徐克英;股票期權會計處理應注意的問題[J];北方經濟;2004年10期
6 夏俊勇;對我國股票期權會計若干問題的思考[J];市場周刊.研究版;2005年04期
7 Neil W.C.Harper;Mckinsey.com)是麥肯錫亞特蘭大公司;;股票期權:正確的討論[J];經理人;2003年01期
8 姜彤彤;對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問題的探討[J];廣西會計;2002年03期
9 宋麗;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3年04期
10 石文慧;淺析美國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會計之友;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寧;江鳳;田麗;;股票期權的理論研究:文獻評述與啟示[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國棟;;淺議商譽及其會計處理[A];對外經貿財會論文選第十五輯[C];2003年
3 郝梅瑞;;股票期權——激勵機制新趨勢[A];國有經濟論叢2001——“企業(yè)家與專家高層論壇:國企改革新思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邱玉蓮;張五新;;合并價差會計處理探析[A];會計理論研究——湖北省會計學會1996—2002年優(yōu)秀會計論文集[C];2002年
5 高穎;;關于對研究與開發(fā)支出會計處理的探討[A];2004年對外經濟財會論文選論文集[C];2004年
6 顧連菊;;淺析會計處理和企業(yè)利潤的關系[A];中國煙草學會第三屆理事擴大會議文件匯編暨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煙草衛(wèi)星會議論文集[C];1998年
7 李曜;;股權激勵的兩種主流方式孰優(yōu)孰劣——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的比較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8年
8 方巍;方彤;鄭德玲;;基于道德風險模型的股票期權內涵理論的研究[A];第二十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下)[C];2001年
9 汪俊;;淺析債券投資價款中所含利息的會計處理[A];會計理論研究——湖北省會計學會1996—2002年優(yōu)秀會計論文集[C];2002年
10 劉芳;;對價及會計處理[A];2007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又生 李衛(wèi)斌;對股票期權及其會計處理的認識[N];安徽經濟報;2003年
2 劉哲 廖建波;股票期權會計處理[N];中國財經報;2001年
3 方家平;實施股票期權難在何處[N];國際商報;2001年
4 方家平;實施股票期權,難在何處?[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5 仲繼銀;正確認識股票期權[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6 方廣;股票期權的困境[N];經理日報;2002年
7 方家平;實施股票期權 難在何處?[N];中國企業(yè)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立武;股票期權呼喚法律突破[N];中國證券報;2003年
9 方家平;股票期權有“六難”[N];人民法院報;2002年
10 高艷輝 張偉峰;實施股票期權的障礙[N];人民法院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松濤;資產棄置義務會計處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2 曾薇;我國股票期權市場交易制度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2年
3 孫武斌;股票期權的激勵機制、激勵效應與績效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3年
4 趙靜杰;知識資本化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胡經生;經理股票期權:作為凸性激勵的相關問題及其在中國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楊南方;現(xiàn)代企業(yè)經理股票期權(ESO)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1年
7 鄭賢玲;股票期權制理論與實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過琥崗;中國上市公司高級經理人報酬激勵機制有效性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9 尚秀芬;企業(yè)家人力資本定價的創(chuàng)新[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10 羅開位;企業(yè)經營者知識資本價值研究[D];中南大學;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洪;股票期權與會計處理問題的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2 朱國華;股票期權的會計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4年
3 鄧鵬;我國股票期權會計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4 楊海燕;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問題探討[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年
5 畢金瀾;股票期權理論探析及會計處理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6 張卓琳;企業(yè)股票期權計劃的實施及其會計處理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7 史雪蓮;經營者股票期權會計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8 陳麗紅;股票期權會計若干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9 周順香;上市公司股票期權設計與會計處理[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10 梅小安;經營者股票期權的理論與實證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本文關鍵詞: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90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kuaiji/39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