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教學目標陳述的可操作性建議
本文關鍵詞:三維教學目標陳述的可操作性建議 出處:《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變成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但有的教師在教案中所陳述的教學目標卻仍是70年代以前的表述方式,教學目標形同虛設。造成此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教師錯把教學目的當成教學目標;教師沒有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教案中教學目標的表述具有模糊性、籠統(tǒng)性的問題;教學目標的層次性不分明。提高三維教學目標陳述的可操作性,教師應該增加三維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并使用不同的方法陳述三維教學目標。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bjectives have becom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objectives, that is, knowledge and skills, processes and methods.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But some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lan stated the teaching goal is still the way of expression before 70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re as follows: the teachers mistook the teaching aim as the teaching goal; Teachers fail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expression of teaching goal in teaching plan is vague and general. The level of teaching goal is not clear. To improve the maneuvera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goal statement, teachers should increase the level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goal, and use different methods to stat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goal.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分類號】:F230-4
【正文快照】: 自2001年新課程實施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變成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中,知識與技能整合了傳統(tǒng)教學目標中的“雙基”基本內容,即每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即讓學生了解學科知識形成的過程、親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學會發(fā)現(xiàn)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吳偉昌;;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表述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陸雪玲;;論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表述[J];語文學刊;2010年19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項雪輝;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2 鄧巍偉;教學目標實踐過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未來的教師[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2 李曉晴;教師與教師的必備素質[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8年06期
3 薛志成;部分教師“扒分”現(xiàn)象掃描[J];價格與市場;1997年12期
4 陳u&;;教師的心曲——向校慶五周年獻禮[J];金融管理與研究;1990年03期
5 宋建軍;教師“扒分”現(xiàn)象掃描[J];價格月刊;1995年01期
6 張元進;老師,這些你應該做到[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5年02期
7 榮業(yè)峙;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J];武漢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1997年03期
8 張洪壽;強化“師德”意識,提高“師德”水準[J];遼寧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1991年02期
9 于(王粟) ,李小紅;適應新形勢優(yōu)化師資隊伍[J];廣西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1994年04期
10 李世鵬;簡論新世紀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決策探索;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桂玲;;教師在遠程開放教學過程中的作用[A];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教與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C];2002年
2 楊秀榮;;談教師對學生的愛[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3 張喜鳳;趙紅兵;郭海英;;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教師是關鍵[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4 趙鳴九;;大學青年教師16種個性因素的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5 王玲琴;;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光明的未來[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二——教苑擷英[C];2002年
6 卞玉潮;;維護學生的尊嚴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7 姚華芳;;讓校園成為教師生命成長的樂園[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三——“陶花”綻放江南岸[C];2002年
8 趙邦英;馬士存;;談教師的倫理素質對學生的影響[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9 盧毅勤;;教師在心理活動課中的定位[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李剛;;淺淡中學化學教師的能力[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唐少華;熱鬧之后的冷靜反思[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坤寧;助你走向世界學府[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3 山東省臨沂市高中英語教師 崔廣進邋王博 范敬志;新課標教材給出滿意答卷[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4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生 周序;誘思探究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張瀅;把教學規(guī)律具體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教授 翁鐵慧;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N];文匯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裘湘;朱金寶:平凡亦能鑄風流[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8 胡慧平;簡歷格式 不搶眼球誓不休[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9 姜堰市溱潼中學 宋海濤;中學物理課不妨多些哲學味[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10 浙江象山丹城第二中學 張秀常;信息技術考試命題的三個導向[N];中國電腦教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寬寧;教師課程理解中的自我關懷[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郭朝紅;影響教師政策的中介組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周潤智;被規(guī)約的教師職業(yè)[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王延文;教師專業(yè)化的系統(tǒng)分析與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5 羅儒國;教師教學生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鮑道宏;教師課程理解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常亞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利;學校課程領導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金美福;教師自主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馮茁;論教育場域中的對話[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時春;靜悄悄的革命:教師對課程的重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季祥國;淺論對教師合法權益的保護[D];蘇州大學;2004年
3 樊華;教師對口語課堂參與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4 馬眾志;三維目標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秋穎;教師成為研究者:現(xiàn)實與展望[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焦麗敏;論教師的情緒管理[D];湖南大學;2008年
7 姜淑穎;教師個性化教學的形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吳璜;在研究中認識新的自我——關于“教師成為研究者”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浩;關于教師人力資源管理的若干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朱賽紅;教師與家長互動關系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3918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kuaiji/139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