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工業(yè)生產差異:經濟地理的解釋
本文關鍵詞:地區(qū)工業(yè)生產差異:經濟地理的解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描述了地區(qū)工業(yè)產出差異對于地區(qū)差距的影響 ,并且將地區(qū)工業(yè)產出的差異歸結為地區(qū)工業(yè)生產率的差異。本文解釋了地區(qū)工業(yè)產出差異的經濟地理的原因 ,采用了層次線性模型估計了各種經濟地理因素的作用。我們發(fā)現經濟地理因素 ,包括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是否沿海和外商直接投資等對于地區(qū)差距影響顯著。根據計量檢驗結果我們給出平衡發(fā)展的政策建議 ,提出在地區(qū)發(fā)展政策制定時應當注意經濟地理因素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關鍵詞】: 地區(qū)差距 經濟地理 層次線性模型估計
【分類號】:F222
【正文快照】: 一、引 言中西部地區(qū)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縱深。傳統觀點認為 ,在東部沿海地區(qū)經濟全面發(fā)展后 ,東部沿海地區(qū)對中西部地區(qū)的輻射效應會帶動中西部地區(qū)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從而維持整個國民經濟的新一輪增長。但是事實上的情況是 ,中西部地區(qū)的經濟在國家的多項發(fā)展計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林毅夫,劉培林;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與地區(qū)收入差距[J];經濟研究;2003年03期
2 楊開忠;中國區(qū)域經濟差異變動研究[J];經濟研究;1994年12期
3 范劍勇,朱國林;中國地區(qū)差距演變及其結構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4 王小魯,樊綱;中國地區(qū)差距的變動趨勢和影響因素[J];經濟研究;2004年01期
5 魏后凱;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2年04期
6 武劍;外國直接投資的區(qū)域分布及其經濟增長效應[J];經濟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積勇;安徽城鎮(zhèn)居民收入水平及差異分析與政策建議[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周端明,蔡敏;中國農業(yè)專業(yè)化程度偏低的原因分析和出路探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3 萬金金;;基于面板數據的FDI地區(qū)差異對經濟增長影響分析[J];北方經濟;2006年16期
4 陳嵬;;FDI對東、西部經濟增長貢獻率的實證研究[J];北方經濟;2007年08期
5 周曉唯;張平;;區(qū)域經濟差距成因的制度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年06期
6 嚴瑾;理性看待我國針對FDI的稅收競爭[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7 張躍,王天龍;中國地區(qū)間收入差距問題的模型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8 鐘全宏;和立新;胡大偉;;我國西北地區(qū)農村體育消費的制約因素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9 張藕香;張軍政;;我國區(qū)域不均等:分解方法與實證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楊為民,陳嬈,劉柳;我國農民收入結構分析及增收對策[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積勇;榮兆梓;;安徽城鎮(zhèn)居民收入水平及差異分析與政策建議[A];十六大后安徽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范劍勇;;要素聚集與地區(qū)差距:來自中國的證據[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周陽敏;;轉移支付的性質——制度資本理論的應用研究[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范劍勇;;中國產業(yè)集聚效應及其省際差異估計[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劉義甫;;我國收入分配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及其創(chuàng)新思考[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魏后凱;;中國外商投資區(qū)位變遷及其經濟影響[A];2004中國區(qū)域經濟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趙明;李少昆;董志強;馬興林;;實施超高產工程確保糧食安全[A];中國糧食安全戰(zhàn)略——第九十次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文集[C];2004年
8 趙明;李少昆;董志強;張賓;丁在松;;實施超高產工程確保糧食安全[A];2004’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文集[C];2004年
9 周重陽;;勞動力流動與收入差距擴大的悖論——基于兩種勞動生產率差異的分析[A];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賈名清;;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FDI)呈現的新特點及對策研究[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車維平;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統計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6年
2 周國富;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地區(qū)差距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學院;2000年
3 金影子;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中的財稅金融政策[D];東北財經大學;2000年
4 楊俊;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5 吳云飛;我國個人收入分配稅收調控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6 桑秀國;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D];天津大學;2003年
7 金影子;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與財稅金融政策[D];東北財經大學;2002年
8 周天歡;產業(yè)生產率與國際競爭優(yōu)勢的理論探討與實證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9 柴華奇;中國居民收入分配與經濟發(fā)展[D];西北大學;2003年
10 王啟仿;區(qū)域經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冉;規(guī)范和完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2 唐俠;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武勇;淺談導致我國社會收入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譚瓊;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與農民收入變動的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5 范良;中國農村居民收入差異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6 江東坡;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的中國糧食安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1年
7 魯蓉;我國個體私營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1年
8 陳躍華;浙江省農戶收入多樣化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9 金晶瑜;我國東西部農村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的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10 阿拉騰高娃;西部地區(qū)金融組織存在問題與政策建議[D];廈門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魏后凱;;論我國區(qū)際收入差異的變動格局[J];經濟研究;1992年04期
2 楊開忠;中國區(qū)域經濟差異變動研究[J];經濟研究;1994年12期
3 孟連,王小魯;對中國經濟增長統計數據可信度的估計[J];經濟研究;2000年10期
4 蔡f ,都陽;中國地區(qū)經濟增長的趨同與差異——對西部開發(fā)戰(zhàn)略的啟示[J];經濟研究;2000年10期
5 沈坤榮,馬俊;中國經濟增長的“俱樂部收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經濟研究;2002年01期
6 林毅夫;自生能力、經濟轉型與新古典經濟學的反思[J];經濟研究;2002年1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來喜;中國地理學會召開第四屆代表大會[J];地理學報;1980年02期
2 曹廷藩;發(fā)刊詞[J];經濟地理;1981年01期
3 楊忠烈;充分發(fā)揮經濟地理學在國民經濟建設事業(yè)中的作用[J];經濟地理;1981年01期
4 周立三;農業(yè)地理學的性質及其發(fā)展方向的探討[J];經濟地理;1981年01期
5 李邦貴;人文地理學學術討論會在杭州召開[J];經濟地理;1981年01期
6 ;湖南省經濟地理研究所概貌(照片)[J];經濟地理;1981年01期
7 李邦貴,龔循禮;國外人文地理學發(fā)展簡介[J];經濟地理;1981年02期
8 李文彥;我國礦產資源與地理位置的地區(qū)差異——工業(yè)布局若干條件的經濟地理分析——[J];地理研究;1982年01期
9 本刊編輯部;《經濟地理》召開編委會議[J];經濟地理;1982年01期
10 鄭弘毅;海港區(qū)域性港址選擇的經濟地理分析[J];經濟地理;198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傳鈞;;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發(fā)展[A];科技進步與學科發(fā)展——“科學技術面向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張志飛;;關于開發(fā)東方大港的再建議[A];中國航海學會優(yōu)秀論文文摘及學術會議論文目次匯編(1990—1991)[C];1992年
3 陳俊合;趙雅娟;;地理水文研究的現狀和趨勢[A];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4 張峻嘉;;經濟地理在臺灣的研究與發(fā)展[A];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5 徐進鈺;;介面的經濟地理意義:硅谷—新竹—蘇滬的跨界連結[A];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6 楊載田;劉玉橋;;《楚游日記》與湘南經濟地理——紀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紀念活動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張文新;孫承平;;西部城市產業(yè)資本可進入性分析[A];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兩岸四地城市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2年
8 林金堂;;空間羅倫茲曲線集中化指數計算方法研究[A];地理學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第九次中國青年地理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9 劉衛(wèi)東;;西方經濟地理學發(fā)展過程及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10 段貽新;;“信息化需求意識差距”是最大“瓶頸”[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繼學 權利冰;風險投資 登陸合肥[N];中國財經報;2000年
2 晁鋼令;提高市場化水平[N];解放日報;2000年
3 王黎鵬;著力實現城鄉(xiāng)勞動力有序流動[N];山西經濟日報;2000年
4 記者 李建新;寧波高起點規(guī)劃建設港口城市[N];浙江日報;2000年
5 鐘旅;旅游者要提高自身素質[N];河南日報;2001年
6 史金生;旅游者當提高自身素質[N];中國社會報;2001年
7 張可云;我國區(qū)域管理缺些什么?[N];中國信息報;2001年
8 記者張麗輝;我省社會公益(含農業(yè))類科研院所改革基本完成[N];河北日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孔曉寧;以開放促繁榮[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10 山西臨汾工商學校 梁愛萍;愛國教育要重視地理教學[N];山西科技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滕巖梅;無窮維空間上的凸微分分析和擾動優(yōu)化與變分原理[D];廈門大學;2002年
2 湯燦琴;算子在局部緊的Vilenkin群上的Herz型空間上的有界性[D];湖南大學;2004年
3 左紅亮;鞅的極小算子與加權不等式[D];武漢大學;2004年
4 譚明術;若干組合序列的矩陣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5 史彬林;殼聚糖對肉仔雞生長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及其機理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6 毛敏;城市化進程中區(qū)域客運走廊的發(fā)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7 唐春雷;二階Hamilton系統與橢圓共振邊值問題[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8 薛亞奎;脈沖微分系統的理論及其在生物動力系統中的應用[D];中北大學;2005年
9 程錫友;乘積錐上的不動點定理及其在微分方程組中的應用[D];蘭州大學;2006年
10 張彤;論流域經濟發(fā)展[D];四川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水強;一類半線性隨圓方程解的存在性與多重性[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黃文亮;二次損失下回歸系數的Minimax可容許性估計的特征[D];昆明理工大學;2001年
3 劉明菊;算子和交換子的有界性[D];新疆大學;2001年
4 張明川;奇異微分方程邊值問題的正解[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5 許曉婕;一類一維奇異p—Laplacian非線性邊值問題的多重正解[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艷梅;半群分次環(huán)上的Morita對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孫彥;幾類微分方程邊值問題的正解[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8 吳翠蘭;次線性算子的加權模不等式[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永義;基于GIS的市場域構建方法研究——以安徽省飼料企業(yè)為例[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10 何劍;長株潭城市群結構特征與結構優(yōu)化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地區(qū)工業(yè)生產差異:經濟地理的解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59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tj/29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