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結構變動與改善國民經濟中間消耗
本文關鍵詞:技術進步、結構變動與改善國民經濟中間消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各項經濟指標在世界中都名列前茅,在這些指標中,國內生產總值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水平的重要標準,其核算方法一直是經濟學家所共同關注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形式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社會變革當中,消費型的中間消耗概念應運而生。消費型中間消耗和國家的技術水平以及生產結構有著直接關系;诖,本文將深入分析技術進步和結構變動與中間消耗之間的關系,并總結出應如何改善國民經濟中的中間消耗。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大學;
【關鍵詞】: 技術進步 結構變動 國民經濟 中間消耗
【分類號】:F124
【正文快照】: 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為在一定的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中所產出的全部產品和勞動的價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的一個最好的指標,其存在能夠直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財富值。而就當前的中國來看,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主要是依靠高投入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松,安義中;技術進步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其借鑒意義[J];經濟體制改革;2000年02期
2 張鵬;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yè)問題[J];統(tǒng)計與決策;2005年12期
3 范方志,楊超;企業(yè)、政府與產業(yè)結構升級[J];現(xiàn)代經濟探討;2005年11期
4 彭慧蓉;;從東南亞金融危機看中國自主創(chuàng)新制度選擇[J];理論月刊;2006年11期
5 王紫菀;;淺析技術進步與經濟發(fā)展[J];內江科技;2007年07期
6 汪武芽;;淺析FDI對我國技術進步的影響[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7年03期
7 鄒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8 娜娜;;基于全要素生產率的甘肅省經濟增長因素分析[J];甘肅農業(yè);2010年08期
9 鄭友敬;潘小松;;競爭、開放與技術進步:經濟發(fā)展的動因——對澳大利亞考察的基本結論[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3年10期
10 馮樹恩;技術進步與經濟發(fā)展[J];學術交流;199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鋒;譚清美;周德群;李曉暉;;技術進步、產業(yè)結構和對外開放程度對中國能源消費量的影響[A];2009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2 李婭玲;;如何保持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從索洛增長模型的分析[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6年
3 陳宗勝;顧頡;;技術進步與勞動密集技術的選擇[A];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C];1996年
4 張智勇;;再論就業(yè)優(yōu)先的發(fā)展戰(zhàn)略——基于技術進步的視角[A];首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魏楓;;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的原因研究:技術進步路徑的視角[A];生產力理論創(chuàng)新與社會實踐--中國生產力學會第15屆年會暨世界生產力科學院(中國籍)院士研討會文集[C];2010年
6 董直慶;王林輝;;勞動力市場需求分化和技能溢價源于技術進步嗎[A];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戰(zhàn)略思維(2011)[C];2011年
7 梁東黎;;初次分配的要素投入結構視角研究[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陳震;尤建新;馬軍杰;盧超;;技術進步對我國碳排放績效影響動態(tài)效應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董西明;董長瑞;安家琦;宮麗華;吳書光;張英;王麗梅;;山東省經濟增長中技術進步因素分析研究[A];決策與管理研究(2007-2008)——山東省軟科學計劃優(yōu)秀成果匯編(第七冊·上)[C];2009年
10 何曉虎;何倫志;;金融發(fā)展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存在門檻效應嗎?——基于面板門檻模型的實證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連升;“高增長、低就業(yè)”現(xiàn)象研究述評[N];甘肅經濟日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王玉亮;技術為王[N];河北日報;2011年
3 劉琴;以技術進步和產業(yè)升級推進結構調整[N];中國綠色時報;2009年
4 記者 常虹;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N];秦皇島日報;2006年
5 記者 譚江琦;技術進步活躍期來了[N];四川日報;2006年
6 記者 王漪;今年北京重大項目主打“高端高效”[N];北京商報;2009年
7 馬曉芳;以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增長[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8 記者 阿芳;依托資源開發(fā)和技術進步 實現(xiàn)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N];錫林郭勒日報;2007年
9 河北省邯鄲市財政局局長 牛金祿;助推技術進步 發(fā)展現(xiàn)代產業(yè)[N];中國財經報;2010年
10 通訊員 謝新華;巨野 技術進步推動傳統(tǒng)產業(yè)“華麗轉身”[N];菏澤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利;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yè)的影響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2 余泳澤;我國技術進步的路徑選擇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3 徐士元;基于技術進步與市場化改革的中國能源效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王瑞涵;技術進步的財政激勵[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5 宋京;開放經濟下的技術進步[D];復旦大學;2004年
6 丁娟;技術跨越:基于技術進步與制度變遷的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7 郭建萬;中國金融發(fā)展與技術進步:理論和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8 盧忠寶;環(huán)境約束下中國經濟可持續(xù)增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張紅霞;技術進步的就業(yè)效應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10 朱翠華;技術進步就業(yè)效應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南開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賢軍;地方政府與區(qū)域技術進步[D];浙江大學;2004年
2 王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影響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3 陸曉佳;我國技術進步的測度[D];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7年
4 劉宣希;由“邊干邊學”模型試析中國“邊干邊學”潛力產業(yè)[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5 粟熙;技術進步對中國就業(yè)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學英;制度創(chuàng)新與美國“新經濟”[D];河北大學;2001年
7 裴旭東;中國經濟增長與技術進步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廣成;教育投入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9 陶珠;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加速江蘇技術進步的對策研究[D];江蘇大學;2005年
10 朱旭森;外商對華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技術進步、結構變動與改善國民經濟中間消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29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tj/29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