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制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制關系研究
【摘要】: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中外學們者也一直對兩制之間的關系問題深有研究。 在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主題的今天,回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兩種制度關系的認識和發(fā)展,并在新的形勢下探討社會主義如何趨利避害成為當務之急。本文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以及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在其各個歷史時期對待兩制關系的態(tài)度著手,系統(tǒng)分析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制度關系發(fā)展沿襲的脈絡;闡明了社會主義國家應充分利用世界一切先進文明,充分并全面的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而在政治領域,經濟領域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所采取的具體應對方法,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諧世界都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 全球化
【學位授予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F03;F0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錄6-8
- 引言8-10
- 第一章 馬克思、恩格斯對兩制關系的原則10-17
- 一、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11-13
- 二、共產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是歷史必然13-15
- 三、社會主義本質是個“自由人聯(lián)合體”15-17
- 第二章 列寧的思想及斯大林時期的兩制關系17-27
- 一、列寧的思想—遺留的重要經驗17-21
- 二、斯大林時期的兩制關系—并存與對抗21-27
- 第三章 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認識上出現(xiàn)的片面性及其嚴重后果27-34
- 一、建國初期指導思想中的正確因素27-31
- 二、認識和實踐上的片面性31-34
- 第四章 當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新認識34-47
- 一、鄧小平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的新認識34-42
- 二、江澤民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認識的再發(fā)展42-43
- 三、攜手共創(chuàng)和諧世界43-47
- 第五章 我國如何應對新時期兩制關系的新變化47-57
- 一、全球化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出現(xiàn)的新特點47-50
- 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該如何趨利避害50-57
- 結論57-58
- 致謝58-59
- 參考文獻59-6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人淮;孫峰;;社會歷史發(fā)展整體視角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1年04期
2 楊英健;;淺析我國封建社會不能發(fā)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根本原因[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張含卓;劉凱玉;;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fā)展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J];改革與開放;2011年14期
4 周新城;;未來世界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交融、結合嗎?[J];中華魂;2011年07期
5 穆森;;對列寧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認識[J];商場現(xiàn)代化;2011年15期
6 郗戈;;從資本邏輯看“全球現(xiàn)代性”的內在矛盾[J];教學與研究;2011年07期
7 艾克·考普夫;;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貨幣、信用和世界市場——關于商人資本的歷史考察[J];海派經濟學;2009年04期
8 郭兆暉;;在“資本·網絡·綠色·制度”的框架下發(fā)展低碳經濟——訪經濟學家楊志[J];海派經濟學;2010年03期
9 弗里德里!ざ鞲袼;;住宅缺乏及資產階級對住宅問題的解決[J];城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研究;2009年02期
10 付洪安;王寧寧;;從伊·伊·考夫曼評述看馬克思經濟學說體系[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永生;;為什么說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A];忘年交書簡五十封[C];2007年
2 單秋菊;李繼國;;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紀——吉林省紀念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1999年
3 吳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哲學反思[A];陜西社會科學界第3屆學術年會輝煌6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道路專題論壇文集[C];2009年
4 汪洪濤;;“民主社會主義”與中國的復興和崛起[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5 袁秉達;;紅色的旅程——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與規(guī)律性認識[A];崢嶸歲月 磅礴絢麗——上海市黨校系統(tǒng)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8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6 包國光;梁麗;;試析現(xiàn)代技術異化的表現(xiàn)和根源[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佟玉華;;經濟全球化視域下的人類社會發(fā)展趨向[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前沿和熱點問題”學術研討會暨2007年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孔寒冰;項佐濤;;十月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解讀中國人的十月革命觀[A];紀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周小亮;;古典政治經濟學框架內的制度分析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七點思考[A];中國經濟發(fā)展進程中的熱點問題探討[C];2003年
10 吳易風;;經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論爭的歷史考察[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毅江;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走定了[N];山西黨校報;2009年
2 張海鵬;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N];團結報;2009年
3 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 蔣斌 溫憲元 廖勝華;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xiàn)發(fā)展振興[N];人民日報;2009年
4 陳文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N];學習時報;2005年
5 中共吉林省委黨?粕缃萄胁恐魅、教授 賈云泉;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N];吉林日報;2009年
6 記者新蘭 通訊員田智;社會主義道路是新中國的必然選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教授 王淵;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N];甘肅日報;2011年
8 內蒙古婦聯(lián)副主席 張淑華;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大眾化教材[N];內蒙古日報(漢);2009年
9 ;學習和運用建設社會主義的成功經驗 堅持好發(fā)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N];人民日報;2004年
10 顏鵬飛;西方和諧——沖突思潮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新階段[N];光明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學棟;經濟全球化與東方落后國家社會主義道路[D];復旦大學;2004年
2 虞暉;當代英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對女性受壓迫問題的新探討[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3 楊民剛;經濟危機與當代資本主義[D];山東大學;2005年
4 郭冠清;企業(yè)制度演進大綱[D];中國人民大學;2002年
5 劉穎;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陳寶;資本·現(xiàn)代性·人[D];復旦大學;2007年
7 張劍;中國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高建良;經濟、金融全球化進程中的人民幣匯率及匯率制度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
9 唐宏;論經濟全球化與當代中國的歷史選擇[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武建奇;馬克思的產權思想[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制關系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2 劉翠;新中國成立后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選擇及其世界意義[D];吉林大學;2004年
5 李昕;馬克思的社會形態(tài)理論與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D];安徽大學;2003年
6 胡登雄;冷戰(zhàn)后日本共產黨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研究[D];新疆大學;2008年
7 馬建青;異化根源探析[D];吉林大學;2007年
8 顧文浩;近現(xiàn)代資本主義與世界大戰(zhàn)的起源[D];蘇州大學;2006年
9 張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路徑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戎梅;試析應對新科技革命的社會主義體制變革[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本文編號:6377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63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