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經濟思想論文 >

利潤分享制:資本家與工人的博弈——基于馬克思經濟學的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7-06 10:12

  本文關鍵詞:利潤分享制:資本家與工人的博弈——基于馬克思經濟學的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利潤分享制 勞動力價值 勞動力價格 工資制


【摘要】:利潤分享制產生的原因及其比例的決定,可以用馬克思經濟學對其展開分析。利潤分享制的產生有短期利益驅動、對工人有效激勵和維持長期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的原因;雖然利潤分享制是不同于傳統(tǒng)的工資制的薪酬制度,但兩者都是勞動力價格的實現(xiàn)形式。加大人力資本投入,能通過影響勞動力價格達到增加利潤分享比例的目的。利潤分享制是在堅持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對資本主義制度做出的局部變革,盡管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資本主義本質。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利潤分享制 勞動力價值 勞動力價格 工資制
【基金】: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0BJL004)
【分類號】:F014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利潤分享制是指企業(yè)所有者和職工共同分享企業(yè)利潤的一種企業(yè)純收入分配模式。[1]這種薪酬模式起源于美國人阿爾伯特·蓋萊汀(A.Gallatin)于1794年在自己的工廠的實踐[2],但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由寶潔、柯達、福特等大型企業(yè)的實踐和推廣而逐漸得到廣泛重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黃益新;重視研究利潤分享制的實質與意義[J];財貿研究;2003年02期

2 方竹蘭;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yè)所有權是一個趨勢——兼與張維迎博士商榷[J];經濟研究;1997年06期

3 羅后清;張繼軍;;西方利潤分享制發(fā)展述評[J];生產力研究;2008年22期

4 劉寧;剩余索取權的演變與現(xiàn)實[J];文史哲;1999年05期

5 張懷富;略論分享經濟[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敏;對國有企業(yè)建立經理股票期權制度的思考[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2 孫雪;;論管理型人力資本的激勵[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滿廣富,王良玉;管理層收購:實現(xiàn)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yè)所有權的有效途徑[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王躍生;論當代企業(yè)所有權與經營權融合的趨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尚利花;;淺析人力資本權益會計構建的必要性[J];北方經濟;2007年20期

6 韓笑;利潤分享制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趙文義;張積玉;;勞動雇傭資本視角下學術期刊的出版行為分析[J];編輯之友;2011年05期

8 沈恒林;要素所有者的談判力與企業(yè)權益分配格局[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蓋凱程,蓋淑寧;國有企業(yè)人力資本長期雇傭制初探[J];商業(yè)研究;2002年18期

10 譚嵐;解析人力資本參與組織租金分配的原因[J];商業(yè)研究;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齊明亮;;企業(yè)所有權理論:企業(yè)理論的新視角[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阮加;;企業(yè)的本質:以最后責任人為核心的契約集合[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朱春燕;;《資本論》中馬克思勞動力產權思想及啟示[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于立;劉鳳芹;;專用性人力資本與準租金安排——飛行員勞務合約的效率1[A];2010年中國產業(yè)組織前沿論壇會議文集[C];2010年

5 于桂蘭;;從“單產權制度”到“雙產權制度”——勞資關系由“沖突”走向“合作”的產權理論基礎演化軌跡[A];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董必榮;;企業(yè)所有權配置、公司治理與財務會計目標的變遷[A];新經濟環(huán)境下的會計與財務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黃津孚;;論“改制”中的產權“回歸”[A];跨世紀的中國企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張暉明;范憲;;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企業(yè)家因素作用[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9 劉長庚;盤為龍;;論企業(yè)產權制度的決定與演進[A];第十二次資本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楊萬銘;;國有企業(yè)改革:產權邏輯及其發(fā)展方向[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9年度(第26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業(yè)震;國有上市公司重組中的利益沖突與重組績效[D];南開大學;2010年

2 胡繼立;企業(yè)控制權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石弘華;專業(yè)服務企業(yè)治理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羅智淵;中國員工持股制度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5 劉中文;農村人力資本投資效率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6 王海兵;以人為本企業(yè)財務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7 馬福軍;勞動權的稅法保障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8 余興;我國現(xiàn)代企業(yè)家成長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9 郝春祿;基于人力資本開發(fā)的遼寧國企管理層建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10 崔馳;現(xiàn)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合作型勞動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洪磊;職業(yè)經理人力資本出資的法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馬艷紅;高新技術企業(yè)人力資本股權激勵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海鵬;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財務利益沖突機理與協(xié)調機制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盧潔;基于企業(yè)利益相關者的審計信息質量特征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羅旭虹;論大學決策權力運行[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金花;人力資本所有者與物力資本所有者參與企業(yè)剩余分享的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丁曉慧;基于人力資本產權的勞動者持股機制設計[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趙爽;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企業(yè)控制體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陸文;高科技企業(y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股權激勵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董波;基于人力資本產權視角的股票期權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陳傳明;市場經濟中的企業(yè)家[J];經濟科學;1995年04期

2 翁君奕;支薪制與分享制:現(xiàn)代公司組織形式的比較[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6年05期

3 詹姆斯·米德 ,馮舉;分享經濟的不同形式[J];經濟體制改革;1989年02期

4 孔涇源;農村股份合作經濟及其制度剖析[J];經濟研究;1995年03期

5 崔之元;美國二十九個州公司法變革的理論背景[J];經濟研究;1996年04期

6 劉小玄;現(xiàn)代企業(yè)的激勵機制:剩余支配權[J];經濟研究;1996年05期

7 周其仁;市場里的企業(yè):一個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的特別合約[J];經濟研究;1996年06期

8 張維迎;所有制、治理結構及委托—代理關系———兼評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觀點[J];經濟研究;1996年09期

9 吳易風;馬克思的產權理論與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J];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長華;;試論勞動力商品價值的上升趨勢[J];馬克思主義研究;1987年01期

2 劉志鎖;;論勞動力商品特殊性對勞動力價值的影響[J];洛陽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3 廖生明;略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實現(xiàn)方式[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4 陳秀華;勞動力市場是勞動力商品性質的表現(xiàn)[J];江漢論壇;1986年07期

5 肖衛(wèi)平;如何正確認識市場經濟中按勞分配的“勞”[J];當代財經;1996年02期

6 王勝利;;基于馬克思勞動力價值理論對農民工工資的分析[J];經濟問題;2008年04期

7 聞潛;論市場經濟中的按勞分配與收入形成機制[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8 趙渤;勞動力價值的理論確定及在產業(yè)結構戰(zhàn)略中的地位[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9 孫亦軍;;以要素價值為基礎的價值體系重構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12期

10 榮兆梓;;相對剩余價值長期趨勢與勞動力價值決定[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光遠;;第三講 《雇傭勞動與資本》: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A];認真讀點馬列原著20講[C];2006年

2 胡世禎;;對陳征所著《〈資本論〉解說》一書的幾點商榷[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馮金華;;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一般均衡理論[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馮金華;;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完全競爭產品市場模型[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7)[C];2008年

5 蔣學模;;對勞動力商品范疇的再認識[A];當今中國經濟學八大理論熱點[C];1994年

6 胡世禎;;馬克思勞動力商品學說的建立與發(fā)展[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代表論文集[C];2006年

7 胡世禎;;馬克思勞動力商品學說的建立與發(fā)展[A];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8 劉桂斌;;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矛盾及其在調節(jié)中的有機結合[A];鄧小平理論與我國經濟學的發(fā)展[C];1997年

9 肖圣鵬;;馬克思與舒爾茨人力資本思想比較[A];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山東經濟學院與會人員論文匯編[C];2006年

10 姚挺;;對重新認識勞動價值論的幾種認識的看法[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飛等;經濟學家的工資觀引發(fā)爭議[N];東方早報;2005年

2 鄭志國;價值增殖新論[N];廣州日報;2003年

3 李惠斌;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分配正義[N];學習時報;2007年

4 陳蕾;基于勞動價值論的養(yǎng)老金制度研究[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6年

5 張建華;協(xié)作價值理論悄然興起[N];中國財經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黃鐘;應深化對勞動力市場價格的理解[N];中國經濟時報;2000年

7 聞潛;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走向[N];人民日報;2001年

8 成思危;知識經濟時代與人的休閑生活[N];學習時報;2003年

9 張鵬飛 李海燕;試論“重建個人所有制”[N];中國貿易報;2006年

10 陸銘;何時不用“襯衫換飛機”?[N];解放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于桂蘭;私營企業(yè)工人勞動力價值實現(xiàn)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趙自芳;生產要素市場扭曲的經濟效應[D];浙江大學;2007年

3 姜國權;市場社會主義勞動產權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阿如娜;馬克思恩格斯就業(yè)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張小健;學習勞動芻論[D];湖南大學;2007年

3 陳偉;馬克思勞動力價值理論視角下農民工工資研究[D];魯東大學;2012年

4 羅躍君;勞動價值論的回顧與思考[D];山東大學;2006年

5 頓紅;馬克思主義勞動力商品理論在我國的現(xiàn)實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孫莉娟;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的科學技術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蘇州大學;2013年

7 史宏良;論當代管理勞動[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牛鳴飛;《資本論》第一卷所使用的還原思維法[D];西北大學;2011年

9 李鑫;對轉形研究兩個焦點問題的看法[D];吉林財經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5257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5257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4b0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