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厭惡與偏好異質性——來自神經經濟學的證據
發(fā)布時間:2017-07-04 16:19
本文關鍵詞:損失厭惡與偏好異質性——來自神經經濟學的證據
【摘要】:損失厭惡是行為經濟學家發(fā)現的人類進行風險決策時的一種重要行為模式。我們通過近年來興起的功能性近紅外腦成像(fNIRS)技術,對被試風險決策時的大腦前額葉皮層進行了測量和成像。結果表明,人們在處理收益和損失時,大腦皮層的激活狀態(tài)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由此可以證實,損失厭惡是一種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所獲得的適應性心理本能。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浙江大學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關鍵詞】: 損失厭惡 腦成像 神經經濟學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關于新興經濟學理論創(chuàng)新的綜合研究”(13AZD061)階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行為經濟學與中國社會變遷研究”(06JJD790031)的資助
【分類號】:F069.9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79年,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一次經濟學實驗中發(fā)現,一項損失和獲益期望值相等(例如,贏得50美元或輸掉50美元的概率均為50%)的賭博游戲對被試來說不具有吸引力,而且涉及的金額越大,人們就更不愿意參加這樣的賭博游戲。據此,卡尼曼和特沃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遠新;梁賀紅;;稟賦效應研究述評[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期
2 舒灝;方t,
本文編號:518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51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