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正義與社會應得
本文關鍵詞:分配正義與社會應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應得是正義的核心概念,社會應得是分配正義的核心概念。分配正義既涉及每個人的自我所有權,又涉及每個人可分享的社會公共資源,涉及他從國家和社會中獲取的社會權利和經濟利益。每個人都擁有完全的自我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他享有很多權利的基礎,但不是他享有社會應得的基礎。社會應得表示任何人都能夠從社會中獲得的公有價值或共享資源。社會應得的基礎是人在共同體中享有的成員資格,這種資格取決于他在政治、社會和經濟結構中的地位。社會公平意味著每個人在社會經濟領域里得其應得。社會應得理論是一種社會資源分配理論,關注在社會基礎資源分布、配置和分配中存在的社會公平問題。它既主張全面保護每個人的自我所有權,慎重對待自我所有權的交易、變更和補償,又主張每個人均等地享有基本的社會資源,申明回到社會公平的起點,為緩和社會矛盾提供可行路線。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系;
【關鍵詞】: 分配正義 成員資格 自我所有權 社會應得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實用主義政治哲學研究”(項目編號13AZX016)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實用主義研究”(項目編號14ZDB022)資助
【分類號】:F014.4;C91
【正文快照】: 猿、猴、大象等靈長目動物像人一樣具有“合作、公平和同情的品質”,①具有克制、幫助和犧牲等利他行為,甚至具有正義感,但是只有人才創(chuàng)造了正義的制度。正義的制度是人類的偉大發(fā)明,我們用它來測量人類擺脫野蠻、實現(xiàn)文明的程度。筆者在此討論的正義主要是社會正義或社會制度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強昌文;范德安;;底線倫理與權利[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2 強昌文;;個體主義倫理觀與權利[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3 羅華麗;;試析當前社會階層和諧[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4 錢廣榮;道德建設論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5 肖暉;;論公開性是現(xiàn)代判決理由的本質特征[J];北大法律評論;2001年02期
6 朱富強;;法經濟學在立法中的應用審視——主流的經濟分析法學之批判[J];北方法學;2007年05期
7 龍建明;;強制處分被追訴人財產的權利告知制度完善[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李小蘭;;公共理性論域中的“個人權利”話語:源起與實踐[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夏錦文,付建平;羅馬法復興與西歐法制現(xiàn)代化[J];比較法研究;2003年02期
10 袁貴仁,梁家峰;中西法律價值觀比較的哲學反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朱富強;;兩類立法原則之評述:法理的基礎[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2 李擁軍;劉雪斌;韋霏;;中國法理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彭濤;;公開還是不公開?——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四條第四款的理解[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梁劍琴;;論環(huán)境正義的外延——環(huán)境倫理學的視角[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馬良燦;;失地農民遭遇的結構二元困境——基于云南尋村四次征地事件的分析[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彭君;;司法服務大局與構建和諧社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7 王玉敏;;關于人力資源會計的產權歸屬問題研究——基于勞動力發(fā)展權[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8 嚴亮奇;;如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法律援助制度[A];2009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經濟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嚴亮奇;;民工暴力討薪沖擊和諧社會——論民工暴力討薪的防范對策[A];2009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經濟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王玉敏;;“共同富!毙枰裁礃拥膬r值理論、產權理論與會計理論?[A];“財富的生產和分配:中外理論與政策”理論研討會暨中國經濟規(guī)律研究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魏樹發(fā);論我國成年監(jiān)護制度改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丁鑫;新農村道德建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一平;組合式運氣平等[D];吉林大學;2011年
4 聶興超;自由主義中立性研究:辯護與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5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6 方菲;倫理視閾下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潘華志;權利沖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王云嶺;現(xiàn)代醫(yī)學情境下死亡的尊嚴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蔣陽飛;我國就業(yè)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劉婧婧;憲政視野下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閆立忠;公民體育權法律保障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湯U喎,
本文編號:4906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49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