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般均衡和絕對理性的一組對話
[Abstract]:......
【分類號】:F0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尚華娟;資產階級經濟均衡理論的發(fā)展[J];財經研究;1987年05期
2 安紅霞;;談經濟均衡理論的發(fā)展拐向[J];經濟研究參考;2011年29期
3 劉小怡;;馬克思一般均衡理論及其現(xiàn)實意義[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于洪波;經濟表和投入產出表源流關系辨探[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06期
5 魚建光;論瓦爾拉斯(Walras)的“一般均衡”與當代“非均衡”理論[J];經濟縱橫;1988年03期
6 王廷惠;一般均衡理論的有限擴展與邊際修正——新制度經濟學與信息經濟學批評[J];財經研究;2004年10期
7 魏玉;論經濟學中的虛擬均衡[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周若;CGE模型與稅制研究[J];法商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法學版);2001年01期
9 王廷惠;一般均衡理論批評:時間、知識和企業(yè)家的角度[J];社會科學;2004年11期
10 鄒輝文;;金融市場均衡理論評述[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錢勝;;試論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鄧小平經濟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A];崢嶸歲月 磅礴絢麗——上海市黨校系統(tǒng)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8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2 馬文奇;;我國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先行者——張聞天[A];集雨窖文叢——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C];2000年
3 周鴻鐸;;中國傳媒經濟之路——在“中國傳媒經濟三十年學術峰會暨傳媒經濟杯·學院獎頒獎典禮”開幕式上的致辭[A];中國傳媒經濟理論三十年(北京)峰會論文集[C];2008年
4 馬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主流地位及其創(chuàng)新基礎[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4)[C];2004年
5 肖燕憐;;編“活”經濟理論文章[A];慶祝新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成立十周年學術論文專輯[C];1998年
6 陳斌;;國民經濟宏觀控制中的復合機制建!狝GE建模方法:理論模型[A];1993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7 ;世界經濟景氣指數(shù)簡要分析[A];國際經濟分析與展望(2010-2011)[C];2011年
8 岳宏志;寇雅玲;楊燕;;轉形理論是重建馬克思一般均衡理論的基礎[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9 劉仕國;;世界經濟統(tǒng)計新進展[A];北京市第十二次統(tǒng)計科學討論會論文選編[C];2003年
10 成幟;;用統(tǒng)籌學理論看當前經濟理論[A];中國發(fā)展戰(zhàn)略學研究會戰(zhàn)略管理咨詢中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勞倫斯·R·克萊因;世界經濟與中國[N];中國工商報;2000年
2 ;今年世界經濟總體運行將繼續(xù)好轉[N];期貨日報;2003年
3 駐英國使館經商處 劉峪;世界經濟低迷并非中國之過[N];國際商報;2003年
4 王建生;世界經濟顯露復蘇加速曙光[N];國際商報;2003年
5 記者 于新春;世界經濟受驚 國內無須恐慌[N];國際商報;2004年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李克強;合作包容 共創(chuàng)未來 促進世界經濟健康復蘇和持續(xù)發(fā)展[N];人民日報;2010年
7 ;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出現(xiàn)新變化[N];建筑時報;2010年
8 邱林;爭當世界經濟“老二”中國準備好了嗎[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9 記者 梁業(yè)倩 陸大生;世界經濟波動并未過去[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10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員 宋穎慧;自貿區(qū)給世界經濟注入活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宏志;馬克思價值理論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2 侯宇鵬;基于一般均衡理論的北京奧運經濟效應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陶國相;社會主義基本經濟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伍鐵如;環(huán)境經濟均衡問題的幾何求交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趙景峰;經濟全球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分析[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6 段志剛;中國省級區(qū)域可計算一般均衡建模與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7 蘇振東;基于一般均衡理論的貿易投資一體化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8 賈建忠;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對我國產業(yè)發(fā)展影響的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9 王晨;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增長與波動[D];南開大學;2009年
10 馮艷紅;亞洲新興經濟體國際資本流動管理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維軍;經濟理論品格探索[D];蘇州大學;2008年
2 蘭瑩瑩;Grassman流形上不完全市場一般均衡的計算[D];吉林大學;2007年
3 郭惠武;技術創(chuàng)新與內生經濟變遷[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瑩;金融危機后日本的經濟政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高飛;中美經貿關系中的雙循環(huán)體制及其前景分析[D];云南財經大學;2009年
6 羅永琳;金融危機后的國家風險評級[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7 袁琳翕;金融危機后B股的發(fā)展方向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8 車淵;歐債危機及其對世界經濟影響研究[D];延邊大學;2013年
9 趙建彬;世界經濟中的隨機增長[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10 魏豪;石油對世界經濟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866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48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