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企業(yè)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國內企業(yè)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2015年被稱為資產證券化爆發(fā)元年,這一年的發(fā)行量超過了歷年發(fā)行量之總和。資產支持證券底層基礎資產情況復雜,交易結構設計靈活,各方參與人數量眾多,存在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市場來說,評級機構為資產支持證券出具的信用等級是一個很好的參照指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上世紀60年代末,資產證券化產品誕生于美國,后順應時代需求蓬勃發(fā)展,在存量資產規(guī)模日益龐大的今天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國內的資產證券化試點開始于2005年,后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停滯,于2012年開始逐漸恢復并于2015年開始爆發(fā)式增長。國內資產證券化市場起步較晚且發(fā)展時間較短,相應信用評級方法主要借鑒自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即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交易結構、基礎資產、現金流測算及壓力測試和重要參與人等方面對資產支持證券進行信用評估。模型化信用風險評估是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的核心,國際上的資產證券化信用評估模型眾多,現在的主流方法是蒙特卡洛模擬法;國內評級機構根據基礎資產選擇評估模型,主流同樣是蒙特卡洛模擬法,但多為簡單借鑒國外評級機構經驗,缺乏適應本國國情的一套獨特評級體系,這方面的研究尚待進一步加強。本文從資產證券化和信用評級基礎理論出發(fā),闡述了國內外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所使用的方法原理,并通過一個半虛擬案例展示了國內企業(yè)資產證券化評級的主要過程和方法。本文創(chuàng)新點在于不僅還原了國內企業(yè)資產證券化評級的主要關注點,還體現了評級機構作為產品設計參與者所體現的作用。不足之處是仍舊沒有提出適合于本國國情的資產證券化評級方法。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 信用風險 評級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832.5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導論8-12
- 1.1 選題背景及其意義8-10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義8-10
- 1.2 文獻綜述10-11
-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主要內容11
- 1.4 創(chuàng)新與不足11-12
- 第二章 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理論基礎12-24
- 2.1 資產證券化基本理論12-18
- 2.1.1 資產證券化概念界定12-13
- 2.1.2 國內外資產證券化起源及發(fā)展13-15
- 2.1.3 我國資產證券化現狀及分類15-18
- 2.2 信用評級基本理論18-24
- 2.2.1 信用評級概念界定18-20
- 2.2.2 信用評級原理與方法20-24
- 第三章 企業(yè)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方法24-36
- 3.1 國外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方法24-26
- 3.2 國內企業(yè)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方法26-36
- 3.2.1 交易結構分析26-31
- 3.2.2 基礎資產分析31-33
- 3.2.3 基礎資產信用質量分析33-34
- 3.2.4 現金流測算與壓力測試34
- 3.2.5 重要參與人分析34-36
- 第四章 國內企業(yè)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方法應用36-50
- 4.1 交易結構分析37-42
- 4.2 基礎資產分析42-46
- 4.3 基礎資產信用質量分析46-48
- 4.4 現金流測算與壓力測試48-49
- 4.5 重要參與人分析49-50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0-52
- 參考文獻52-54
- 致謝54-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鷹;楊勇;;關于證券促銷的幾個問題[J];湖南商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2 朱崇實,賴繼紅;證券化的若干基本問題[J];現代法學;2001年05期
3 關光齊 ,應明幼;資產證券化的風險分析與監(jiān)控[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年06期
4 紀文華;;證券持有體系的基本模式和結構分析[J];金融法苑;2003年01期
5 喬雄兵,王邦武;證券間接持有體制及托管證券權利性質探析[J];武漢金融;2004年04期
6 喬雄兵;證券間接持有體制及托管證券權利性質探析[J];行政與法(吉林省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7 鄧澄;體育資產證券化的融資方式[J];統(tǒng)計與決策;2005年19期
8 何佳;;全面推進資產證券化面臨的制約因素及對策設計[J];華北金融;2006年05期
9 尹蘅;;新會計準則下證券公司相關問題的思考[J];金融會計;2006年12期
10 ;證券的定義與特征[J];審計與理財;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陳岱松;;證券上市的標準監(jiān)管——證券上市法定要件之國際比較[A];中國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張輝;;證券無紙化與中國證券登記存管制度檢視[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代化[C];2008年
3 曾冠;;論歐盟證券法的最新發(fā)展[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卷)[C];2006年
4 陳曉婧;王錦虹;;我國實行資產證券化的若干法律問題分析[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王超;高海旭;;加強證券市場誠信建設——防范內幕交易,加強信息披露[A];經濟生活——2012商會經濟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征;西部證券積極備戰(zhàn)上市[N];證券時報;2007年
2 羅三秀;西部證券何時過會尚不確定[N];證券日報;2008年
3 吳國舫邋顧軍鋒;證券無紙化立法之必要性及路徑選擇[N];人民法院報;2008年
4 譚璐;推介預托證券 20多香港財經高官周末赴歐[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5 本報記者 馬婧妤;西南證券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147%[N];上海證券報;2009年
6 ;證券公司渴盼融資補血[N];證券日報;2003年
7 王國剛;對修改《證券法》的幾點建議[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8 記者 彭潔云;小券商上市蜂擁:西部證券“無亮點”急行軍[N];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馬婧妤;建銀提前退出 西南證券借殼上市或提速[N];上海證券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周渝;西南證券與國都證券“分手”[N];中國證券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建;證券利益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2 吳海峰;資產證券化理論和實踐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3年
3 劉華;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系統(tǒng)研究[D];上海財經大學;2001年
4 林治海;銀行資產證券化:借鑒 創(chuàng)新[D];東北財經大學;2004年
5 趙靜;資產支持證券的監(jiān)管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盛學軍;證券公開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7 王洪偉;證券犯罪論[D];吉林大學;2004年
8 許祥殊;證券法制演進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9 宋德社;證券監(jiān)管法律制度的國際合作[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謝永江;資產證券化特定目的機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馳;股權眾籌的證券屬性與法律規(guī)制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2 江奕;基于DEA的證券公司營業(yè)部效率分析方法與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年
3 陳瑩;我國證券行業(yè)市場化并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4 史楓林;國內企業(yè)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方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5 張國胥;中國上市公司資產證券化短期財富效應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莊莉莉;我國股權眾籌平臺侵權責任研究[D];華僑大學;2016年
7 胡念;Z證券公司深圳某營業(yè)部營銷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8 張曉萍;證券與證券衍生工具法律規(guī)制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9 吳妙;證券登記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10 李磊;論證券登記結算基本法律制度[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國內企業(yè)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86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50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