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排放權交易的收入階層分配效應
發(fā)布時間:2017-08-05 23:09
本文關鍵詞:中國碳排放權交易的收入階層分配效應
【摘要】: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引發(fā)越來越廣泛的關注。1997年在東京都召開了第三次締約方大會,14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代表簽署了《京都議定書》,議定書提出了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來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與此同時我國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從目前全球環(huán)境治理的經驗來看,排放權交易將是實現(xiàn)我國減排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及深圳建立了7個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然而,碳排放權交易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碳排放權的初始分配是碳排放權交易首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理論上來說,碳排放權如何分配并不影響社會的減排效率,但卻會產生公平性問題,因此公平性將是碳排放初始分配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如何合理分配碳排放權,使不同收入階層居民在減排過程中承擔的負擔更加公平,是碳排放權交易亟需研究的問題,對促進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解決我國環(huán)境問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本文內容分為五章:第一章,首先介紹了本文的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接著介紹了框架、技術路線及對國內外文獻進行了綜述,并由此對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進行了闡述;第二章,對我國碳排放交易的現(xiàn)狀進行了介紹;第三章,介紹碳排放交易的相關理論,包括外部性理論、庇古理論、科斯理論等;第四章,利用CGE模型進行實證模擬,模擬出不同初始分配政策下不同收入階層的收入分配效應;第五章,利用上文分析出的結論,對中國實行碳交易制度應采取何種初始分配政策給出建議,并對本文的研究情況進行總結和展望。本文運用CGE模型模擬了不同初始分配政策下我國的收入階層分配效應。研究結果表明:(1)從絕對量來看,歷史法對各個階層居民收入重分配的影響相對溫和,而拍賣法和強度法則均比較強烈。其中,強度法使各個階層居民的負擔都有所加重,而在拍賣法下中低收入階層都享受了一定好處;(2)從相對量來看,拍賣法有較強的累進性,強度法有較強的累退性,歷史法有較弱的累進性。上述實證結果意味著采取拍賣法或歷史法分配碳排放權更為合理,而采取強度法分配碳排放權或有失公平。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結論,在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實施初期應以歷史法免費分配為主,拍賣法分配為輔,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不斷深入推進的過程中,逐步擴大拍賣法分配的比例,直至最終全部碳排放權均采用拍賣法分配。
【關鍵詞】:碳排放權交易 收入分配效應 CGE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832.5;X19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導論9-18
- 1.1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9-11
- 1.1.1 選題背景9-10
- 1.1.2 研究意義10-11
- 1.2 主要內容與技術路線11-12
- 1.2.1 主要內容11
- 1.2.2 研究技術路線11-12
- 1.3 文獻綜述12-17
- 1.3.1 碳排放權交易效率問題研究13-14
- 1.3.2 碳排放權交易公平問題研究14-17
- 1.4 主要創(chuàng)新之處17-18
- 2 中國碳排放交易概況18-21
- 2.1 碳排放權交易的涵義18
- 2.2 中國碳排放交易機制運行現(xiàn)狀18-21
- 2.2.1 試點行業(yè)范圍18-19
- 2.2.2 分配方式19-20
- 2.2.3 交易機制20-21
- 3 碳排放權交易收入分配效應的相關理論21-24
- 3.1 外部性理論21
- 3.2 庇古理論21-22
- 3.3 科斯理論22
- 3.4 收入分配效應22-24
- 4 碳排放交易的收入階層分配效應實證模擬24-48
- 4.1 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簡介24-25
- 4.1.1 一般均衡理論24
- 4.1.2 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的主要特征24-25
- 4.1.3 CGE模型的基本構成25
- 4.2 碳排放權交易收入階層分配效應CGE模型的構建25-36
- 4.2.1 生產模塊設定26-28
- 4.2.2 貿易模塊設定28
- 4.2.3 居民需求模塊設定28-29
- 4.2.4 碳排放模塊設定29-30
- 4.2.5 系統(tǒng)約束與宏觀閉合規(guī)則30-32
- 4.2.6 數(shù)據(jù)計算與處理32-36
- 4.3 不同分配政策的模擬結果36-48
- 4.3.1 拍賣分配政策下的實證模擬36-40
- 4.3.2 歷史法分配政下的實證策模擬40-43
- 4.3.3 強度法分配政策下的實證模擬43-46
- 4.3.4 不同分配政策情景下綜合效應對比分析46-48
- 5 結論與政策建議48-50
- 5.1 基本結論48
- 5.2 政策建議48-49
- 5.3 研究展望49-50
- 參考文獻50-52
- 附錄 CGE模型的GAMS程序52-66
- 致謝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吳力波;錢浩祺;湯維祺;;基于動態(tài)邊際減排成本模擬的碳排放權交易與碳稅選擇機制[J];經濟研究;2014年09期
2 樊勇;張宏偉;;碳稅對我國城鎮(zhèn)居民收入分配的累退效應與碳補貼方案設計[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年07期
3 湯維祺;吳力波;;公平與效率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基于中國區(qū)域間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減排政策模擬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3年03期
4 蘇明;傅志華;許文;李欣;王志剛;梁強;;中國開征碳稅的障礙及其應對[J];環(huán)境經濟;2011年04期
5 晏艷陽;沈楠;馬洪帥;;基于ELES模型的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結構研究[J];湖湘論壇;2011年02期
6 樊綱;蘇銘;曹靜;;最終消費與碳減排責任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2010年01期
7 潘家華;鄭艷;;基于人際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論含義[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9年10期
8 黃英娜,張巍,王學軍;環(huán)境CGE模型中生產函數(shù)的計量經濟估算與選擇[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3年03期
,本文編號:627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lilun/6273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