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的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的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以IPCC為代表的國際主流觀點認為人類活動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因此,減少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根本措施之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其減排問題受到全世界的關注。2009年我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宣布“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的低碳道路必定任重而道遠。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逐年提高,居民消費拉動了碳排放的新增長。然而,我國現行減排政策主要針對高耗能的生產部門,缺乏對居民消費領域的有效減排措施。本文對我國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進行測算,定量分析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嵌入式碳足跡的規(guī)模及變化趨勢,運用分解模型全面考察了各影響因素對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嵌入式碳足跡的貢獻值與貢獻度,針對居民消費領域提出了節(jié)能減排建議。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構建了居民嵌入式碳足跡測算模型,對我國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進行了測算和分析。本文基于投入產出法,構建了居民嵌入式碳足跡測算模型,將居民消費分為8大類,對8類消費項目的居民嵌入式碳足跡進行測算,定量分析了我國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的規(guī)模、結構及變動趨勢。 (2)基于對數平均迪式指數法(LMDI),構建了居民嵌入式碳足跡影響因素分解模型,考察了生活水平效應、消費結構效應和碳排放強度效應對居民嵌入式碳足跡總量效應的影響。本文運用該模型對2002—2010年間影響我國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因素進行實證分析,計算了各因素效應的貢獻度,基于實證分析結果,提出了符合國情的對策建議。 本文得出的主要結論有: 從居民嵌入式碳足跡測算模型計算結果來看,8類消費項目的ECF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家居、健康衛(wèi)生、食品、交通。家居消費占總消費比例高,且與家居消費項目相關的行業(yè)排放乘數高,導致了家居ECF較大。從2002—2010年ECF增長率方面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交通、休閑娛樂和家居項目。這說明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結構由生存型消費逐步轉化為發(fā)展型消費。從各部門排放乘數來看,以消耗化石能源為主的產業(yè)排放乘數較高,如機械及器材制造業(yè)、燃料生產業(yè)供應業(yè)等,應重點在這些產業(yè)中實施節(jié)能減排措施。 從居民嵌入式碳足跡分解模型的分析結果來看,2002—2010生活水平效應是驅動居民消費嵌入式碳足跡增長最主要因素,其對總ECF的貢獻度為273%;其次是消費結構效應,對總ECF的貢獻度為15%;碳排放強度效應是驅動居民消費嵌入式碳足跡增長的負效應,對總ECF的貢獻度為-173%。
【關鍵詞】:LMDI 碳排放投入產出模型 嵌入式碳足跡 影響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X196;F224;F126.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緒論11-19
- 1.1 選題背景11-13
- 1.1.1 全球氣候變暖11
- 1.1.2 氣候變暖的全球應對行動11-12
- 1.1.3 我國的減排行動12-13
- 1.2 問題的提出13
- 1.3 選題意義13-14
- 1.3.1 理論意義13
- 1.3.2 實踐意義13-14
- 1.4 研究對象與概念界定14-15
- 1.5 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15-17
- 1.5.1 研究思路15
- 1.5.2 研究方法15-17
- 1.5.3 研究框架17
- 1.6 內容安排17-19
- 第二章 文獻綜述19-27
- 2.1 居民消費碳排放的測算與分析19-20
- 2.2 居民嵌入式碳足跡影響因素分析20-21
- 2.3 關于Kaya恒等式的理論研究21-23
- 2.4 指數分解分析研究23-25
- 2.5 結構分解分析研究25-27
- 第三章 中國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的測算與分析27-39
- 3.1 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基本狀況27-28
- 3.2 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的測算方法28-31
- 3.3 數據的來源及處理31
- 3.4 測算結果及分析31-39
- 第四章 基于指數分解的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影響因素研究39-49
- 4.1 指標體系39-40
- 4.1.1 指標選取依據39
- 4.1.2 指標解釋39-40
- 4.2 中國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分解模型40-41
- 4.3 數據來源與處理41
- 4.4 結果分析41-49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49-53
- 5.1 主要研究結論49-50
- 5.2 本文創(chuàng)新點50-51
- 5.3 本文不足51
- 5.4 研究展望51-53
- 參考文獻53-59
- 致謝59-61
-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國璋;王雙;;中國能源強度變動的區(qū)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財經研究;2008年08期
2 范進;趙定濤;洪進;朱云浩;;基于消費的嵌入式碳足跡空間分異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系統(tǒng)工程;2012年01期
3 趙定濤;郭韜;范進;;中國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的測定及演化[J];系統(tǒng)工程;2012年05期
4 郭朝先;;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增長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術[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0年12期
5 張興平;汪辰晨;張帆;;北京市能源消費的因素分解分析[J];工業(yè)技術經濟;2012年01期
6 肖定全,廖軍;材料生態(tài)循環(huán)評估體系(LCA)的應用與展望[J];材料導報;1995年05期
7 黃芳;江可申;;我國居民生活消費碳排放的動態(tài)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系統(tǒng)工程;2013年01期
8 任曉松;趙濤;;中國碳排放強度及其影響因素間動態(tài)因果關系研究——以擴展型KAYA公式為視角[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03期
9 王火根;沈利生;;能耗降低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結構分解技術的投入產出法實證檢驗[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年02期
10 馮蕊;陳勝男;;居民生活消費碳排放估算方法分析比較[J];環(huán)境保護與循環(huán)經濟;2010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張炎治;中國能源強度的演變機理及情景模擬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2 汪臻;中國居民消費碳排放的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3 劉洪濤;中國最終需求變動對能源消費的影響效應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11年
4 王文超;中國省區(qū)能源消費與二氧化碳排放驅動因素分析及預測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5 樊星;中國碳排放測算分析與減排路徑選擇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城鎮(zhèn)居民嵌入式碳足跡的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11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lilun/32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