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7 02:02
本文關鍵詞: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我國2006年頒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要求我國生物資產采用以歷史成本為主的會計計量模式。隨著我國農業(yè)市場的發(fā)展,企業(yè)以歷史成本計量生物資產已表現出較大的局限性,無法真實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目前我國出現了比較活躍的生物資產交易市場,企業(yè)可利用各種價格渠道獲得相關生物資產的報價,并對本企業(yè)生物資產價值作出合理估計,生物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已經具備。2014年財政部發(fā)布《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使生物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成為可能,需要探討我國如何實現生物資產歷史成本計量向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轉變。論文以此為背景,通過對生物資產會計計量演變過程及現狀、生物資產市場條件變化的分析,結合生物資產和公允價值計量的基本理論,提出生物資產已具備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條件。探索了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主要應用環(huán)節(jié),包括生物資產市場活躍性判斷、公允價值層次與輸入值層次的確定、計量單元的界定等基礎會計工作;以及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初始計量、后續(xù)計量、披露相關的具體計量流程。進而構建出全面、系統(tǒng)的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核算體系。此外還對完善我國生物資產準則的條文及相關會計科目核算方式做了探討,為企業(yè)對生物資產全面實行公允價值計量的轉變奠定基礎。提出的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整體模式和具體流程,可以為以后生物資產準則的修訂提供參考,也可以為將來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yè)提供實務指導。
【關鍵詞】:生物資產 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層次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302.6;F32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8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0-11
- 1.2.1 研究的目的10
- 1.2.2 研究的意義10-11
-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11-15
- 1.3.1 國外研究概況11-14
- 1.3.2 國內研究概況14-15
- 1.3.3 國內外研究評述15
- 1.4 研究的內容與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15-16
- 1.4.1 研究的內容15-16
- 1.4.2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16
-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術路線16-18
- 1.5.1 研究的方法16-17
- 1.5.2 技術路線17-18
- 2 概念界定及相關理論基礎18-24
- 2.1 相關概念的界定18-21
- 2.1.1 生物資產概念18
- 2.1.2 生物資產的特征18-19
- 2.1.3 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概念19
- 2.1.4 公允價值層次19-20
- 2.1.5 估值技術20-21
- 2.2 論基礎21-23
- 2.2.1 收益理論21-22
- 2.2.2 會計計量理論22-23
- 2.3 本章小結23-24
- 3 構建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內容體系24-31
- 3.1 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可行性24
- 3.2 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過程設計24-26
- 3.2.1 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24-25
- 3.2.2 生物資產的后續(xù)計量25
- 3.2.3 生物資產的終止計量25-26
- 3.3 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模式設計26-30
- 3.3.1 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披露的分組26
- 3.3.2 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披露的形式26-27
- 3.3.3 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披露的內容27-30
- 3.4 本章小結30-31
- 4 生產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31-39
- 4.1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屬性認定及概況31-32
- 4.1.1 生產性生物資產屬性認定31
- 4.1.2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基本狀況評級31-32
- 4.2 生產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工作32-33
- 4.2.1 生產性生物資產市場活躍性判斷32
- 4.2.2 生產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單元的界定32
- 4.2.3 生產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各層次的確定32-33
- 4.3 生產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流程33-35
- 4.3.1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33-34
- 4.3.2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后續(xù)計量34
- 4.3.3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終止計量34-35
- 4.4 案例分析35-38
- 4.5 本章小結38-39
- 5 消耗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39-46
- 5.1 我國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概況39-41
- 5.2 我國典型消耗性生物資產市場活躍性判斷41-42
- 5.2.1 短期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資產活躍性判斷41
- 5.2.2 中長期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資產活躍性判斷41-42
- 5.3 消耗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流程42-43
- 5.3.1 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42
- 5.3.2 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后續(xù)計量42-43
- 5.4 案例分析43-45
- 5.5 本章小結45-46
- 6 完善我國生物資產計量的建議46-52
- 6.1 對生物資產準則條文的修訂46-47
- 6.1.1 對生物資產準則相關概念的補充46
- 6.1.2 生物資產確認與計量的修訂46-47
- 6.1.3 其他修訂事項47
- 6.2 對生物資產準則相關科目核算的修訂47-49
- 6.2.1 修訂消耗性生物資產科目的核算47-48
- 6.2.2 修訂生產性生物資產科目的核算48-49
- 6.3 其他保障措施49-51
- 6.3.1 建立并完善準則運行反饋機制49
- 6.3.2 搭建生物資產交易信息共享平臺49-50
- 6.3.3 綜合運用估值技術50
- 6.3.4 降低公允價值計量成本50-51
- 6.3.5 推進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改革51
- 6.4 本章小結51-52
- 結論52-54
- 參考文獻54-57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7-58
- 致謝58-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鐘高;陳曉麗;;資產負債觀、公允價值與會計穩(wěn)健性研究[J];財會通訊;2012年06期
2 朱煒;綦好東;;我國生物資產計量模式的選擇:理論與現實[J];東岳論叢;2011年07期
3 曹嬌嬌;許宇鵬;石道金;;基于IAS41的消耗性林木資產計量屬性探討[J];財會通訊;2013年10期
4 劉智華;;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3年15期
5 張海巖;張旭;葛少杰;;公允價值的引入導致新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差異[J];財經界(學術版);2013年13期
6 李高波;;論我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入位”、“缺位”與“補位”[J];財會月刊;2014年13期
7 李永鵬;;點評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新規(guī):CAS 39[J];財會月刊;2014年23期
8 張永錫;;我國公允價值會計應用及改進建議[J];財會研究;2013年12期
9 應瑞林;;公允價值在若干領域的具體運用及其影響分析[J];會計師;2014年02期
10 奧喜平;;公允價值的發(fā)展及面臨的挑戰(zhàn)[J];會計之友;2014年13期
本文關鍵詞: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85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985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