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銀行和股市融資方式對經濟影響的計量分析
本文關鍵詞:我國銀行和股市融資方式對經濟影響的計量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鑒于目前金融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我國的金融結構又存在著諸多矛盾的局面,本文對我國的兩大融資主體——銀行和股市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及具體路徑進行了實證分析,目的在于論證銀行和股市的發(fā)展對我國的經濟增長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我國金融結構的選擇方向:究竟是以市場為基礎還是以銀行為基礎?本文根據實證分析所揭示的金融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 在理論方面,本文以內生增長模型—AK模型為基礎,闡述了金融是通過三條途徑影響經濟增長的:即通過影響儲蓄率、儲蓄—投資轉化率和資本的社會邊際生產率來影響經濟的增長。并且闡述了金融結構選擇問題上存在的四種不同觀點,即銀行主體觀、市場主體觀、金融功能觀和法律金融觀,進一步明確了銀行和股市在促進經濟增長所發(fā)揮的不同機制和各自具有的優(yōu)勢缺陷。并對我國金融結構的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 在實證分析方面,本文采用了大量分析指標,采用協整理論、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對銀行和股市的融資方式在我國經濟中發(fā)揮的作用進行了計量分析。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銀行和股市對我國經濟增長都表現出積極作用,股市的作用雖然顯著但較弱;得到的第二個結論是我國經濟增長更依賴于金融規(guī)模的擴大,而不是金融結構的優(yōu)化;第三個結論是銀行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貨幣化擴張,股市抑制這一過程的作用尚不明顯,說明我國是典型的銀行主導的金融結構。本文更深入地對銀行和股市影響經濟增長的具體途徑進行了實證分析。以AK模型為理論基礎,對由銀行和股市構成的金融因素是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三個要素進行了計量分析,得出的結論揭示了我國金融結構中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并對我國金融結構未來選擇問題上闡明了觀點。
【關鍵詞】:金融結構 經濟增長 以市場為主導 以銀行為主導 協整 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F224;F832.51;F12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9
- 1 引言9-18
- 1.1 問題提出的背景及選題意義9-10
- 1.2 金融結構、金融系統(tǒng)、金融發(fā)展的涵義的闡述10-11
- 1.3 研究文獻綜述11-14
- 1.3.1 國外研究文獻回顧11-13
- 1.3.2 國內研究現狀13-14
- 1.4 文獻研究中存在的問題14-15
- 1.5 本文的結構及創(chuàng)新15-18
- 1.5.1 本文的結構15-16
- 1.5.2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16-18
- 2 金融結構與經濟發(fā)展18-27
- 2.1 金融系統(tǒng)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機理18-20
- 2.2 以市場為主體與以銀行為主體——孰優(yōu)孰劣?20-23
- 2.2.1 銀行主體觀(Bank—oriented View)20-21
- 2.2.2 市場主體觀(Market—oriented View)21-22
- 2.2.3 金融服務觀(Financial Service View)22
- 2.2.4 法律金融觀點(Legal-oriented View)22-23
- 2.3 我國金融結構的現狀23-27
- 3 銀行和股市對我國經濟增長作用的計量分析27-40
- 3.1 模型指標和方法的選擇27-32
- 3.1.1 數據和變量的選取27-28
- 3.1.2 計量方法28-32
- 3.2 實證分析結果32-38
- 3.2.1 時間序列的單位根檢驗32-34
- 3.2.2 銀行和股市融資對經濟增長作用的計量分析34-36
- 3.2.3 金融規(guī)模和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36-37
- 3.2.4 銀行和股市發(fā)展對我國貨幣擴張系數的影響37-38
- 3.3 結論分析38-40
- 4 銀行和股市影響經濟增長具體途徑的計量分析40-54
- 4.1 A、θ、s影響經濟增長的計量分析40-46
- 4.1.1 變量和數據的選取40-41
- 4.1.2 實證分析結果41-45
- 4.1.3 結論分析45-46
- 4.2 股市和銀行影響經濟增長因素的計量分析46-54
- 4.2.1 股市和銀行影響資本的社會邊際生產率A的計量分析46-49
- 4.2.2 銀行和股市影響儲蓄—投資轉化率θ的計量分析49-51
- 4.2.3 銀行和股市影響儲蓄率s的計量分析51-54
- 5 優(yōu)化我國金融結構的具體措施54-60
- 5.1 我國金融的經濟功能取向54-55
- 5.2 完善我國金融結構,促進經濟增長的具體措施55-58
- 5.2.1 提高資本的社會邊際生產力對經濟的作用55-57
- 5.2.2 提高儲蓄—投資轉化率對經濟的作用57
- 5.2.3 提高儲蓄率對經濟的作用57-58
- 5.3 金融系統(tǒng)中的法制建設58-59
- 5.4 文章中有待進一步研究的方向59-60
- 后記60-61
- 參考文獻61-64
- 詳細摘要64-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勛立;;我國經濟增長中自然資源效應及對策研究[J];華章;2011年13期
2 周愛農;;我國外商直接投資與經濟增長的動態(tài)關系:基于面板協整研究[J];經濟數學;2011年02期
3 英英;高昌林;;基于中美比較的KIBS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5期
4 葉寧華;;山西資本市場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生產力;2011年09期
5 齊高放;;基于VAR模型的我國服務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6 梁瀅;;基于VAR模型的我國加工貿易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論壇;2011年06期
7 王良舉;王永培;李逢春;;環(huán)境庫茲涅茨曲線存在嗎?——來自CO_2排放量的國際數據驗證[J];軟科學;2011年08期
8 于雪霞;;低碳時代經濟增長與資源約束[J];資源與產業(yè);2011年04期
9 鄭佳寧;;我國加工貿易對經濟影響淺析[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1年07期
10 吳玉霞;;我國居民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述評[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尹嬋娟;;農村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量化分析[A];2007年山東大學“海右”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卓成霞;;金融危機下保就業(yè)與保經濟增長的博弈研究[A];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挑戰(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9年
3 莫文;彭運石;;主觀幸福感和經濟增長[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鴻飛;于進才;孟繁一;;試析中國經濟增長的環(huán)境成本[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姜焰生;;現代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6 劉渝琳;白艷蘭;;金融深化影響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機制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吳開;夏鑫;;技術創(chuàng)新對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劉忠文;;經濟增長與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淺析[A];科技、工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fā)展——中國科協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韓中豪;胡雄星;張明旭;;上海市經濟增長與環(huán)境污染水平的關系[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劉幸菡;吳國蔚;;環(huán)境庫茲涅茨曲線及其在中國的實證檢驗[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卷)[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燁 李克;保持經濟增長 消費“馬車”仍需提速[N];中國改革報;2005年
2 鐘欣;經濟增長有所放緩是件好事[N];中國改革報;2005年
3 記者 張小梅 張驊;解決經濟增長有效支撐是關鍵[N];中國企業(yè)報;2005年
4 記者 孫秀霞;我省經濟增長保持良好態(tài)勢[N];黑龍江經濟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李昌鴻;美經濟增長步伐放慢[N];證券時報;2005年
6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孫立堅;經濟增長放慢如何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7 本報駐堪培拉記者 陳小方;澳大利亞力保經濟增長[N];光明日報;2008年
8 本報評論員;迅速行動起來 力保經濟增長[N];寧波日報;2008年
9 見習記者 郭錦輝;消費引擎“護航”經濟增長[N];中國經濟時報;2008年
10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巴曙松;推進轉型,尋找經濟增長新空間[N];文匯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翔江;中國金融結構研究與區(qū)域差異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2 殷劍峰;金融系統(tǒng)的功能、結構和經濟增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周鵬;金融結構、金融發(fā)展與開放經濟增長[D];復旦大學;2003年
4 李峰;金融發(fā)展、金融結構變遷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喻平;金融創(chuàng)新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6 張琳;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程治中;論城市化與經濟增長[D];西南財經大學;2002年
8 關春華;印度對外貿易政策改革績效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9 黃菁;環(huán)境污染與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及影響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10 張寶貴;教育科學發(fā)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司馬利奇;甘肅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張豐強;中國金融結構優(yōu)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蘭州商學院;2008年
3 劉菲;中國金融結構變化及其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秦學敏;我國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5 梁芳;我國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6 張麗麗;四川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互動關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7 肖明珠;廣東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互動關系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8 彭美紅;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9 張迅;中國金融結構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10 唐穎;內蒙古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銀行和股市融資方式對經濟影響的計量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49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8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