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腹腔鏡和2D腹腔鏡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后尿控恢復的比較研究
本文選題:3D腹腔鏡 切入點:前列腺癌根治術 出處:《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研究背景:前列腺癌已成歐美國家發(fā)病率最高的男性惡性腫瘤,近年來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一個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由于前列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確,其早期沒有特異性癥狀,極易造成誤診,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很多患者在發(fā)現(xiàn)前列腺癌時,已有轉移。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視及前列腺癌篩查方法的普及,醫(yī)療條件不斷改善,對前列腺癌診斷技術也不斷改進,國內早期前列腺癌的診斷率明顯增高,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qū),也可以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目前,前列腺癌治療方法多樣,其中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術被認為是治療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最佳選擇。該術式目前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進行:開放前列腺癌根治術、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目前在中國治療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選方法仍然為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自 1992 開展以來,現(xiàn)在已逐漸在世界范圍內逐漸推廣應用。經過20年的發(fā)展完善,尤其是腹腔鏡顯示系統(tǒng)的不斷更新?lián)Q代,LRP的關鍵技術已逐漸標準化。LRP具有損傷小,手術野及解剖結構清晰,術中、術后并發(fā)癥少,術后康復快等優(yōu)點,并且可以達到與開放手術相似的療效。盡管傳統(tǒng)腹腔鏡技術優(yōu)勢明顯,但是他受二維視野的限制,不能準確的體現(xiàn)開放手術的手術視野。腹腔鏡缺乏深度感知的反饋,使得外科醫(yī)生在操作腹腔鏡器械的時候不能像開放手術一樣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大大限制了腹腔鏡技術的推廣。即使是有經驗的外科醫(yī)生,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獲得深度視野。以上這些缺點就不利于術者進行精細操作,所以傳統(tǒng)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的術后并發(fā)癥并未明顯降低,尤其是術后尿失禁的發(fā)生概率依然很高,據(jù)統(tǒng)計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的患者有4%-70%的患者在術后一年遭受尿失禁的困擾。現(xiàn)在國人對前列腺癌的治療效果也不再單純的要求前列腺癌腫瘤得到根治,對術后尿控功能、性功能等的恢復也越來越重視。病人對術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促使我們不斷去革新去探索新的手術方式,去開發(fā)新的手術設備來滿足病人的需求。上個世紀90年代,三維顯示系統(tǒng)被引人腹腔鏡系統(tǒng),從而使得腹腔鏡操作更加安全和快捷。3D腹腔鏡高清系統(tǒng)改善了醫(yī)生對腹腔鏡下深度的感知,這是在普通2D腹腔鏡下無法實現(xiàn)的。在2D腹腔鏡手術中,缺乏對器官組織的深度和層次的感知是困擾外科醫(yī)生的最大難題,而3D腹腔鏡高清系統(tǒng)在還原了真實的三維立體手術視野和最精確的空間定位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供了解剖的深度和立體層次,提高了疑難復雜手術的精確度,降低了操作風險,便于術者進行深部操作。在行前列腺癌根治術時,可以清晰的辨別組織器官的結構層次,進而可以實現(xiàn)精準分離與精細縫合,3D腹腔鏡的這些優(yōu)勢在降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方面應該會有所體現(xiàn),值得我們來進一步探索。研究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泌尿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行腫瘤之一,以往多采用常規(guī)的二維(2-Dimentional)腹腔鏡技術進行Pca的根治性切除術,近年來隨著3D(3-Dimentional)技術的改進和應用,其在前列腺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優(yōu)勢也逐漸體現(xiàn)出來,尤其是在患者早期尿控恢復方面。本文通過收集3D腹腔鏡和2D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患者臨床資料來比較3D腹腔鏡與2D腹腔鏡在前列腺癌根治術對患者術后尿控恢復的影響。并進一步來探討3D腹腔鏡在Pca中的優(yōu)勢所在。研究方法:回顧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前列腺癌根治術的72例患者臨床資料。其中 3D 組 38 例,年齡(64.24±6.00)歲,術前 PSA(14.52±7.59)ug/L,Gleason評分(6分的有13例,7分的有17例,≥8分的有8例),前列腺體積(41.39±9.10)ml,臨床分期T1期2例,T2期26例,T3a期9例,T3b期1例,體重指數(shù)(22.78±2.17)kg/m2,術前行磁共振檢查(MRI)測得膜部尿道長度(membranous urethral length,MUL)為(15.62±2.57)mm;2D 組 34 例,年齡(61.88±6.63)歲,術前 PSA(16.73±6.79),Gleason 評分(≤6分的有 10 例,7分的有18例,≥8分的有6例),前列腺體積(42.09±10.62)ml,臨床分期T1期1例,T2期28例,T3a期5例,體重指數(shù)(21.67±1.90)kg/m2,術前測得MUL為(15.51±2.51)mm。所有患者術前排尿、控尿功能良好,均經前列腺穿刺活檢診斷為前列腺癌,穿刺后6周行前列腺癌根治術。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膀胱頸-尿道吻合時間、術后測得MUL、手術前后MUL差值(即術前MUL-術后MUL)、術中輸血率、術后并發(fā)癥(如漏尿等)的發(fā)生率、術后切緣陽性率、拔出導尿管后(2周、4周、8周、12周、16周、20周、24周、36周)尿控恢復情況,并使用國際尿控協(xié)會調查問卷評價術后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尿失禁主觀感受。研究結果:所有手術均由同一術者順利完成,無中轉開放。3D腹腔鏡組的膀胱頸-尿道吻合時間少于 2D 組[(12.89±1.71)min 與(15.69±2.62)min,P=0.021],3D 腹腔鏡下的手術引起的MUL丟失值小于2D腹腔鏡下[(0.513±0.125)mm與(0.582±0.160)ml,P=0.044],兩組在手術時間[(162.68±17.12)min 與(175.74±15.74)min,P=0.802]、術中出血量[(191.08±31.60)ml 與(211.79±43.16)ml,P=0.21]、術中輸血率[5.2%(2/38)與8.8%(3/34),P=0.662]、術后漏尿發(fā)生率[7.9%(3/38)與 14.7%(5/34),P=0.463]、兩組間術前 MUL[(15.623±2.570)mm與(15.511±2.506)ml,P=0.852]、術后 MUL[(15.110±2.571)mm 與(14.929±2.581)mm,P=0.767]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術后病理(前列腺尖部尿道、膀胱頸部)提示均為陰性。所有患者控尿功能隨訪至少36周,兩組在拔除導尿管后8周控尿率分別為60.5%(23/38)和35.3%(12/34);12周控尿率分別為73.7%(28/38)和47.1%(16/34),控尿率有明顯差異(P=0.037,P=0.029),其余統(tǒng)計時間內兩者控尿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在拔除導尿管后控尿功能恢復曲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0)。ICI-Q-SF評分量表評價患者主觀感受,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尿失禁感受從術后1個月起就有差異,到術后2個月、3個月仍有明顯差異,之后逐漸縮小,術后6個月開始基本無明顯差異,術后12月兩者主觀感受基本相同。研究結論:3D腹腔鏡下行前列腺癌根治術,可以降低手術難度,提高手術的精準度,有利于辨別組織結構層次關系,可以精確辨識膀胱頸、尖部尿道等特殊位置,從而更有利于保護患者膜部尿道長度,有助于患者早期控尿功能的恢復,有助于患者早期尿失禁癥狀的改善;三維高清立體視野下更容易進行深部精細操作,可以明顯縮短膀胱頸-尿道吻合時間。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7.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朝朝;邰勝;;機器人腹腔鏡技術現(xiàn)狀與未來[J];微創(chuàng)泌尿外科雜志;2017年01期
2 唐開強;龐詩語;包繼明;類成勇;譚萬龍;;3D腹腔鏡與2D腹腔鏡在前列腺癌根治術中的對比:回顧性隊列研究(英文)[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年01期
3 李沛;李炯明;劉建和;陳b);姜永明;張勁松;;改良型Clavien手術并發(fā)癥分級系統(tǒng)分析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后并發(fā)癥[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年08期
4 王建忠;周駿;施浩強;邰勝;楊誠;汪越;梁朝朝;;達芬奇機器人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安徽醫(yī)學;2016年06期
5 尹注增;許大彬;譚向龍;張煊;趙之明;胡明根;劉榮;;機器人與腹腔鏡保脾胰體尾切除術經濟效益的對比[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6年06期
6 齊金蕾;王黎君;周脈耕;劉韞寧;劉江美;劉世煒;曾新穎;殷鵬;;1990-2013年中國男性前列腺癌疾病負擔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年06期
7 徐東亮;談鳴岳;何屹;王華;侯巖松;荊翌峰;趙煒;蔣琪;趙福軍;夏術階;;三孔法3D腹腔鏡與2D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初步比較研究[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6年02期
8 周駿;梁朝朝;施浩強;邰勝;王建忠;郝宗耀;張翼飛;樊松;楊誠;徐凌凡;;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技術改良與再認識[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年02期
9 劉欣健;文建國;王慶偉;王焱;萬有棟;楊琨琨;翟榮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中保留膀胱頸對術后控尿功能恢復影響的Meta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6年03期
10 張旋;雷俊平;魏正強;;3D腹腔鏡在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進展[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年22期
,本文編號:1672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67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