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03 12:26
本文選題:形成機制 切入點:影響因素 出處:《新疆農業(yè)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紅棗具有較高營養(yǎng)和保健價值,成為人們日常健康飲食中的重要選擇,并進入市場消費需求空前高漲階段,造成產品價格劇變和風險增加。相較于糧食等大宗農產品而言,紅棗的主產、主銷區(qū)域均在中國,受國際市場供需、匯率等因素影響極小,其價格波動主要受到國內市場的影響。目前大宗農產品的扶持政策框架已基本建立,但紅棗既不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宗農產品,也不是“菜籃子”工程所涵蓋產品,政府缺乏相應的價格調控措施。供需的變化、政府干預手段的缺失,再加上電子交易市場的不完善使得紅棗價格波動更加復雜,頻繁發(fā)生的氣候災害更是讓紅棗生產難以預測,價格異常波動時有發(fā)生,增加了紅棗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也凸顯了研究紅棗價格變化的必要性。科學分析和準確評估紅棗市場價格形成及波動的影響因素,探究紅棗價格形成機制,對于合理分析產品供需、預測市場風險、指導紅棗生產和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紅棗價格為研究對象,對紅棗價格的形成機制展開了一系列的理論及實證研究。首先基于勞動價值論、供求決定論、消費者行為論、價格傳導論、預期理論等一系列價格理論,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從中國紅棗的生產供給和消費需求現狀出發(fā),利用描述統(tǒng)計法和X11季節(jié)調整法和HP濾波法等計量模型對紅棗的價格波動歷史軌跡和波動性進行研究,其中紅棗價格波動歷史軌跡主要從生產價格和市場價格展開,紅棗市場價格波動性分析主要從季節(jié)波動特征及波動周期進行分析;進而基于市場供求理論從生產供給視角、消費需求視角、流通視角和其他因素四個方面構建紅棗價格形成及波動的理論分析框架,系統(tǒng)分析每個因素對紅棗價格形成的影響程度,探析影響紅棗價格形成及波動的因素,構建本研究的理論框架;緊接著分別從生產供給視角、消費需求視角、流通視角三個角度實證分析紅棗價格形成機制;在此基礎上,運用非參數核密度法對紅棗價格波動風險進行評估;最后從供給管理、需求引導、流通管理、價格風險預警四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完善紅棗價格形成機制的對策建議。主要得出以下結論:(1)紅棗的生產供給和消費需求。從生產供給來看,中國紅棗分布區(qū)域廣泛,但主要集中于北方省份,紅棗產量總體上呈現出持續(xù)平緩的增長趨勢。從消費需求來看,紅棗國內消費需求和人均消費均呈持續(xù)快速增長、階段性變化特征;紅棗出口市場集中在華人聚集的區(qū)域,出口量呈下降趨勢。(2)5種主要紅棗價格波動分析。一是紅棗生產價格呈波動上升態(tài)勢,并具有顯著的階段性特征,與其他干鮮果相比,紅棗的價格波動幅度比較小。二是從長期市場價格波動看,紅棗價格下跌趨勢明顯,干制棗價格多呈下降趨勢,鮮食棗價格均呈上升態(tài)勢;從短期市場價格波動看,紅棗價格波動的季節(jié)性特征明顯,呈現“春冬高、夏秋低”的波動態(tài)勢。三是紅棗的價格波動周期表現為不可重復性和非對稱性,且波動劇烈,其中灰棗的價格經歷了兩個完整的波動周期,駿棗、金絲棗和冬棗的價格經歷了三個完整的波動周期。(3)紅棗價格形成及波動的影響因素。從生產的角度看,影響紅棗價格波動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產成本、種植戶的價格預期、種植規(guī)模、農民自身素質、自然災害、農業(yè)科技技術進步等方面;從需求的角度看,則包括消費者購買力、物價水平、替代品價格、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人口數量與結構、加工需求、季節(jié)因素和節(jié)假日因素等因素。從流通因素來看,流通費用的上升、流通環(huán)節(jié)多,也包括各流通環(huán)節(jié)主體行為、新型流通渠道—電子交易市場對紅棗價格的影響。此外政府政策支持、宏觀經濟形勢、投機行為也對紅棗價格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4)紅棗價格形成機制的實證分析。從生產因素來看,產量對紅棗價格形成的貢獻較大,達到20.4%,生產成本的貢獻較小,僅為5.4%;從需求因素來看,物價水平對紅棗市場價格的影響程度總體較小,相比較而言,物價水平對干制棗的影響程度略高于鮮食棗。消費者購買力對紅棗市場價格波動的貢獻度比較高,其中對鮮食棗的貢獻度較高,最高達到31%;對干制棗的貢獻度較低,基本都在20%以下;從流通因素來看,在長期傳導效應上,紅棗電子交易價格向現貨價格的傳導存在滯后期,且存在一定的阻力,傳導順暢度不高;在短期傳導效應上,紅棗現貨價格對自身價格傳導路徑順暢,但紅棗電子交易價格對現貨價格的傳導不順暢,存在1期滯后,從價格傳導率來看,紅棗現貨價格對電子交易價格傳導存在明顯的波動性,出現萎縮性傳導和擴張性傳導并存的局面。(5)紅棗價格波動的風險評估。通過非參數核密度估計法對紅棗價格波動風險進行評估,首先紅棗價格降價風險高于漲價風險;其次鮮食棗的價格風險明顯高于干制棗;三是紅棗價格風險概率分布不服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驗分布。(6)促進紅棗價格平穩(wěn)發(fā)展的對策建議。從供給管理方面提出實施區(qū)域比較優(yōu)勢的戰(zhàn)略、加強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實施紅棗產業(yè)化發(fā)展戰(zhàn)略、鼓勵集約化、規(guī);纳a組織形式等建議;從需求引導方面增加市場透明度、建立開發(fā)競爭的市場體系等建議;從流通管理方面提出改善交通和倉儲設施、規(guī)范紅棗流通的中間商市場、減少紅棗流通環(huán)節(jié)及費用、培育富有效率的市場中介組織等建議;從價格風險預警方面提出完善市場信息平臺建設、發(fā)布紅棗指導價格、完善紅棗產品電子交易市場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市場監(jiān)管措施、建立紅棗價格預警機制和反周期價格調節(jié)基金制度等方面建議。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323.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煒;胡浩;虞yN;;我國肉雞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4年05期
2 徐明凡;劉合光;;關于我國雞蛋價格的預測及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14年06期
3 安麗;郭軍;;基于極值理論的生豬市場價格風險評估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4年03期
4 劉慧;李寧輝;;小品種農產品價格波動原因的實證分析——基于吉林省白城市綠豆農戶的調查[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4年02期
5 于愛芝;鄭少華;;我國豬肉產業(yè)鏈價格的非對稱傳遞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3年09期
6 晁偉鵬;;基于農戶視角下的新疆紅棗價格波動成因分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年07期
7 田露;王軍;張越杰;;中國牛肉市場價格動態(tài)變化及其關聯效應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2年12期
8 于冷;呂新業(yè);;大宗農產品價格調控的目標與措施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2年09期
9 王少芬;趙昕東;;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2年09期
10 周振亞;李建平;張晴;陰晴;;我國蔬菜價格問題及其成因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2年07期
,本文編號:15610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5610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