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jīng)濟時期蒙古文出版業(yè)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蒙古文 出版業(yè) 計劃經(jīng)濟時期 出處:《內(nèi)蒙古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一直以來蒙古文出版業(yè)對繁榮和發(fā)展蒙古族經(jīng)濟文化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以后,蒙古文出版業(yè)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時期,以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發(fā)展民族文化為任務(wù)逐漸繁榮起來。本文以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召開期間的計劃經(jīng)濟時期蒙古文出版業(yè)為研究對象。在這4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蒙古文出版業(yè)經(jīng)歷了合并、停滯、恢復、分開,歷經(jīng)坎坷,走過了一條曲折的發(fā)展道路。本文以歷史學、傳播學、出版學為理論指導,用文獻研究法、統(tǒng)計分析法、個別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利用搜集到的材料,在全面觀察當時出版業(yè)實況的基礎(chǔ)上,把計劃經(jīng)濟時期的蒙古文出版業(yè)分為三個階段,并努力把各個階段的出版情況詳細地、系統(tǒng)地做以研究。除導論、結(jié)論外,由第一章(建國初期的蒙古文出版業(yè)1949-1957))、第二章(反右及《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蒙古文出版業(yè)(1957-1978))、第三章(改革開放時期的蒙古文出版業(yè)(1978-1992))三大中心部分組成。并探析以上三個階段蒙古文出版業(yè)的出版、印刷、發(fā)行等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1949-1992年間的蒙古文出版業(yè),在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照耀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fā)展起來。建國初期的蒙古文出版業(yè)(1949-1957):出現(xiàn)了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為代表的專門編譯出版蒙古文圖書的出版社,同時又出現(xiàn)了內(nèi)蒙古新華印刷廠、中央民族印刷廠為代表的具備印刷蒙文圖書能力的印刷廠。此外在圖書發(fā)行方面,形成了以新華書店為領(lǐng)頭的圖書發(fā)行隊伍。此階段已奠定了社會主義蒙古文出版業(yè)的基礎(chǔ)。反右及《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蒙古文出版業(yè)(1957-1978):剛剛起步的蒙古文出版業(yè)慘遭破壞,圖書出版工作限于癱瘓、停滯狀態(tài)。改革開放時期的蒙古文出版業(yè)(1978-199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在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出版業(yè)逐漸恢復發(fā)展。在此階段不僅出版蒙文圖書的出版社增多,而且各個出版社進行了體制改革,蒙古文出版業(yè)有了嶄新的面目,社會主義蒙古文出版業(yè)逐漸發(fā)展為專業(yè)化、現(xiàn)代化、個性化的文化產(chǎn)業(yè)。
[Abstract]: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economy and cultur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ushered in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national policy. The task of developing national culture is to flourish graduall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during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October 1949 to the 14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in October 1992. These 40 years of development.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gone through the merger, stagnation, recovery, separation, after rough, has gone through a tortuous road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history, communication and publishing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use of collected materials,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at that time,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of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first chapter (the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Mongolia 1949-1957). The second chapter (anti-right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of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in 1957-1978). The third chapter (the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1978-1992) is composed of three main parts, and analyzes the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of the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above three stages. During 1949-1992, the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under the illumination of the party's policy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started from nothing to exist and grew from small to large. The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 had emerg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ner Mongolia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and the 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which was specialized in compiling and publishing Mongolian book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ppeared Xinhua printing house in Inner Mongolia, the central national printing house as the representative printing house with the ability to print books in Mongolian. In addition, the publishing of books. Formed a book publishing team led by Xinhua Bookstore. This stage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ist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Anti-right and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of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1957-1978). : the fledgling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been devastated. The work of book publishing is limited to paralysis and stagnation. The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was held, the correct line and policy of the Par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policy,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gradually resumed its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 not only the number of publishing houses publishing books in Mongolian has increased, but also the various publishing houses have carried out system reform, so the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a new face. The socialist Mongolian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specialized, modernized and individualized cultural industry.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239.2-F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紅梅,敖其爾,白云莉;托忒蒙古文讀音輸入法的設(shè)計與實現(xiàn)[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4年02期
2 烏日娜;;清代蒙古文歷史文獻及其整理研究概況[J];蘭臺世界;2011年19期
3 嘎日迪,趙小兵,馬紅旭,賽音,白小玲;蒙古文自動處理系統(tǒng)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1999年04期
4 菊花;金良;;使用程序自動分析蒙古文詞的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14年02期
5 烏林西拉;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學(蒙古文)的研究與發(fā)展[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0年01期
6 S·蘇雅拉圖;蒙古文整詞計算機生成理論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1年04期
7 朝克圖;關(guān)于蒙古文報刊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蒙古學信息;2001年04期
8 紅梅;基于Windows 2000/XP平臺蒙古文輸入法的設(shè)計技術(shù)[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5年01期
9 鞏政;郝莉;楊旭華;;非標準蒙古文字符編碼轉(zhuǎn)換為國際編碼的一種方法[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鞏政;關(guān)高娃;;蒙古文停用詞和英文停用詞比較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包艷花;圖格木勒;;多字體印刷蒙古文識別后處理研究[A];中文信息處理前沿進展——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五周年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吉仁尼格;;蒙古文同形詞的統(tǒng)計法[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shù)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呼斯勒;六月;斯日古楞;;淺談蒙古文通用編輯器幾點基本規(guī)范[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shù)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道布;;回鶻式蒙古文[A];中國民族古文字[C];1982年
5 道布;;回鶻式蒙古文研究概況[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6 白雙成;胡其圖;木仁;;蒙古文音節(jié)切分算法實現(xiàn)及其應用[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shù)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孟和吉雅;白音門德;敖其爾;田會利;;蒙古文語音合成技術(shù)研究[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shù)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孟和吉雅;敖其爾;鞏政;;蒙古文網(wǎng)頁制作技術(shù)分析[A];第十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確精扎布;;蒙古文編碼國際標準通過以后研制的幾種蒙古文錄入系統(tǒng)比較[A];第十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寶金良;;蒙古文文本標點符號及其屬性字段設(shè)置[A];第十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吉儒木圖;手機可以使用蒙古文了[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7年
2 記者 解太榮;《蒙古秘史》回鶻體蒙古文復原項目完成[N];錫林郭勒日報;2009年
3 孟克;如何打破蒙古文圖書產(chǎn)銷兩難的困境[N];中國民族報;2010年
4 記者 阿斯鋼;蒙古國總統(tǒng)簽命令推廣回鶻式蒙古文[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5 記者 蘇布達;全盟首屆蒙古文圖書節(jié)落幕[N];錫林郭勒日報(漢);2012年
6 陳崗龍 (蒙古族);蒙古文文學翻譯的兩個問題[N];文藝報;2013年
7 金壇;蒙古文:描繪大自然的千姿百態(tài)[N];中國民族報;2014年
8 阿勒得爾圖;沙日布卻瑪:用回鶻體蒙古文還原《蒙古秘史》[N];中國民族報;2006年
9 記者 張文強;蒙古文圖書農(nóng)牧民閱讀大接力活動啟動[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8年
10 徐恒泰;要全力抓好蒙古文教學資源建設(shè)[N];鄂爾多斯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蘇向東;基于深度學習和知識策略的蒙古文古籍識別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6年
2 淑琴;蒙古文同形詞知識庫的構(gòu)建[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3 達古拉;《清內(nèi)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匯編》語言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4 魏宏喜;蒙古文古籍圖像檢索技術(shù)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5 通拉嘎;基于蒙古文語料庫的人名自動識別[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6 莎日娜;烏蘭巴托版蒙古文譯本《今古奇觀》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王桂榮;蒙古文字結(jié)構(gòu)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8 普日布蘇榮;蒙古語語料庫建設(shè)的有關(guān)問題[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guān)高娃;蒙古文停用詞和英文停用詞比較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2 常紅梅;袞布扎布語言論著中的蒙古文阿里嘎禮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3年
3 劉璐;面向蒙古文增量g┱溝男畔⒓燜骷際躚芯縖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4 李坤;蒙古文網(wǎng)絡(luò)熱點詞提取算法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5 王洪偉;基于規(guī)則和統(tǒng)計的西里爾與傳統(tǒng)蒙古文相互轉(zhuǎn)換方法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6 張畔;蒙古文搜索引擎基本方法的實現(xiàn)[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7 宋莉;蒙古文字造形元數(shù)據(jù)的分類編號探討[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8 青玉;指導小學生蒙古文正字法教學探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9 達拉夫;文獻學視角下的蒙古文古籍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10 王亞君;基于Linux IBUS的傳統(tǒng)蒙古文輸入法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719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47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