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建筑經濟論文 >

中主應力系數(shù)及應力路徑對砂土剪切特性影響的真三軸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4 19:38

  本文關鍵詞:中主應力系數(shù)及應力路徑對砂土剪切特性影響的真三軸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中主應力系數(shù) 應力路徑 真三軸試驗 應力-應變關系


【摘要】:針對福建標準砂,進行了系列真三軸排水剪切試驗,重點探討了應力路徑、中主應力系數(shù)對砂土應力-應變關系、廣義剪應力比-應變關系及抗剪強度指標的影響,并利用試驗實測的三軸拉伸和壓縮條件下的內摩擦角及不同中應力系數(shù)條件下的強度實測值,驗證了巖土材料非線性統(tǒng)一強度模型在π平面上的強度包線。試驗結果表明,應力路徑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砂土的抗剪強度q和廣義剪應力比q/p隨中主應力系數(shù)的增大而減小,強度指標?隨中主應力系數(shù)的增大而增加;中主應力系數(shù)越大,砂土的剪脹特性越明顯;不同應力路徑對砂土應力-應變關系影響很大,但對應力比-應變關系及抗剪強度指標?的影響相對較小;巖土材料非線性統(tǒng)一強度模型能夠很好地描述砂土的非線性強度特性。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中主應力系數(shù) 應力路徑 真三軸試驗 應力-應變關系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2011CCB136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78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項目(51421005)
【分類號】:TU441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研究不同中主應力系數(shù)及不同應力路徑條件下土體的應力應變關系,揭示中主應力及應力路徑對土體力學特性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及實用價值。例如:基坑開挖、蓄水期的壩體穩(wěn)定及邊坡開挖期的穩(wěn)定均涉及中主應力及應力路徑對土體強度特性影響的問題。但常規(guī)三軸試驗忽略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漢芳;楊雪強;燕全會;;一種混合砂的真三軸排水剪切試驗研究[J];廣東建材;2012年04期

2 曹秋榮;施建勇;;不同應力路徑對垃圾土應力-應變關系的影響[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3年04期

3 杜修力;馬超;路德春;;巖土材料的非線性統(tǒng)一強度模型[J];力學學報;2014年03期

4 孫紅,袁聚云,趙錫宏;軟土的真三軸試驗研究[J];水利學報;2002年12期

5 許成順;文利明;杜修力;徐海濱;;不同應力路徑條件下的砂土剪切特性試驗研究[J];水利學報;2010年01期

6 燕全會;楊雪強;楊桂麗;;粗砂不排水剪切的真三軸試驗研究[J];土工基礎;2012年04期

7 施維成;朱俊高;劉漢龍;;中主應力對礫石料變形和強度的影響[J];巖土工程學報;2008年10期

8 向天兵;馮夏庭;陳炳瑞;江權;張傳慶;;三向應力狀態(tài)下單結構面巖石試樣破壞機制與真三軸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9年10期

9 遲明杰;李小軍;周正華;趙紀生;周國良;;中主應力對砂土強度影響的細觀機制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12期

10 扈萍;黃茂松;馬少坤;呂璽琳;;粉細砂的真三軸試驗與強度特性[J];巖土力學;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漢芳;楊雪強;燕全會;;一種混合砂的真三軸排水剪切試驗研究[J];廣東建材;2012年04期

2 張暉輝;劉峰;常福清;;巖石損傷破壞過程聲發(fā)射試驗及其能量特征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3 宋廣;宋二祥;;基坑開挖數(shù)值模擬中土體本構模型的選取[J];工程力學;2014年05期

4 任明川;佘成學;譚洪波;;厚粉土質砂層灌漿對高圍堰變形及防滲墻應力的影響[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4年05期

5 ;A new elliptic-parabolic yield surface model revised by an adaptive criterion for granular soils[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0年08期

6 張小波;趙光明;孟祥瑞;;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準則的圓形巷道圍巖彈塑性分析[J];煤炭學報;2013年S1期

7 季亮亮;孔亮;李杰;曹杰峰;;不同應力路徑及顆粒級配下青島海砂試驗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2期

8 梁忠雨;計振強;陳占清;辛海德;;煤的力學性能測定實驗研究[J];煤炭工程;2013年10期

9 李濤;趙光明;孟祥瑞;張小波;;考慮中間主應力的非均勻應力場圓形巷道圍巖塑性區(qū)分析[J];煤炭工程;2014年03期

10 平洋;李樹忱;汪雷;;貫通節(jié)理砂巖峰后變形試驗研究及其在隧道支護中的應用[J];煤炭學報;201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利福;常曉林;周偉;馬剛;馬幸;;真三軸應力條件下堆石體力學響應細觀機理研究[A];2014顆粒材料計算力學會議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施維成;粗粒土真三軸試驗與本構模型研究[D];河海大學;2008年

2 張彬;深基坑水土壓力共同作用試驗研究與機理分析[D];武漢大學;2004年

3 莊心善;深基坑開挖土體的卸荷試驗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4 冷藝;飽和砂土單調剪切特性與循環(huán)體變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5 孟凡超;土體永久變形與地震荷載特征關系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9年

6 趙小龍;低滲氣藏水平井完井方式優(yōu)化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2年

7 孫博;高埋深地下洞室圍巖破壞機理及其穩(wěn)定性的細觀力學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宋廣;超前微樁復合土釘支護分析[D];清華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盛佳韌;上海黏土力學特性綜合試驗研究及本構模擬[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2 滕軍林;基于土結構性的軟土流變特性研究[D];福州大學;2005年

3 趙鑫;深基坑開挖卸荷土體試驗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湖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4 程營;鋁合金路面結構設計與松軟土壤模型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5 羅愛忠;新型真三軸儀調試及重塑黃土強度變形特性的試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6 徐寒;土工三軸實驗儀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南大學;2008年

7 孫新坡;深基坑工程三維有限元模擬[D];河北工程大學;2008年

8 秦鵬飛;不同應力路徑下土體強度特性試驗研究與現(xiàn)場監(jiān)測分析[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張建輝;Q_2黃土強度、變形與損傷特性的真三軸試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10 王桃桃;新型真三軸儀改進及飽和砂土力學特性測試分析[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A new three-dimensional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on[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2期

2 馮長根,胡秀峰;2002年我國事故與災害狀況綜述[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3年03期

3 馮少杰;王運霞;;應力路徑對飽和砂土力學特性的影響研究綜述[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4 許成順;杜修力;姚愛軍;侯世偉;;全自動靜-動三軸剪切儀的功能分析及應用[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6期

5 袁聚云;趙錫宏;楊熙章;董建國;;真三軸儀的研制及其試驗方法[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1992年05期

6 朱俊高,盧海華,,殷宗澤;土體側向變形性狀的真三軸試驗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1995年06期

7 周葆春;;應力路徑對重塑黏土有效抗剪強度參數(shù)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12期

8 姚仰平,路德春,周安楠,鄒博;廣義非線性強度理論及其變換應力空間[J];中國科學E輯:工程科學 材料科學;2004年11期

9 張嘎;吳偉;張建民;;粗粒土亞塑性損傷模型[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張丙印,呂明治,高蓮士;粗粒料大型三軸試驗中橡皮膜嵌入量對體變的影響及校正[J];水利水電技術;2003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馮世進;城市固體廢棄物靜動力強度特性及填埋場的穩(wěn)定性分析[D];浙江大學;2005年

2 許成順;復雜應力條件下飽和砂土剪切特性及本構模型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路德春;基于廣義非線性強度理論的土的應力路徑本構模型[D];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日慶,龔曉南;土的應力路徑非線性行為[J];巖土工程學報;1995年04期

2 高正中,胡德金,張青云;復雜應力路徑下土的本構模型研究[J];四川聯(lián)合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1997年05期

3 黃質宏,謝應新;不同應力路徑下紅粘土的力學特性[J];貴州水力發(fā)電;1998年03期

4 趙凌;進行應力路徑實驗的若干技術問題[J];土工基礎;1998年03期

5 黃質宏;應力路徑與紅粘土的力學特性[J];人民珠江;1999年02期

6 歐方軍,程玉梅;應力路徑及初始固結條件對強度的影響[J];上海地質;2002年01期

7 李鳳琴,和青芳,武占娥,奚進泉;應力路徑在大型油罐軟土地基加固中的應用[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8 姚輝,王靖濤;多重應力路徑下粘土本構關系的神經網絡模型[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年09期

9 路德春;姚仰平;;黏土的應力路徑本構模型[J];巖土力學;2007年04期

10 殷德順;王保田;;基坑工程側向卸、加載應力路徑試驗及模量計算[J];巖土力學;2007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廷浩;錢玉林;殷宗澤;;寬級配土應力路徑試驗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2 謝永濤;張鴻儒;姜海鵬;;不同應力路徑下飽和破土的動力學特性[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0年

3 田斌;盧應發(fā);邵建富;;復雜應力路徑下流體飽和砂巖本構模型[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4 曾玲玲;陳曉平;劉松玉;;軟土結構性及不同應力路徑對本構模型的影響研究[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向天兵;馮夏庭;陳炳瑞;江權;;開挖與支護應力路徑下硬巖破壞過程的真三軸與聲發(fā)射試驗研究[A];第二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8年

6 楊光;張丙印;于玉貞;孫遜;;不同應力路徑下粗粒料力學特性的試驗研究[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杜文山;劉祖德;李柏喬;;顆粒材料應力路徑計算模型及在變形計算中的應用[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3年

8 張文慧;王保田;張福海;;應力路徑和固結應力比對土體變形特性的影響[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3年

9 賀若蘭;張平;劉寶琛;;土釘支護工作性能的應力路徑分析[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徐輝;張光永;王靖濤;;黏土不排水條件下的應力路徑損傷本構模型[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相彪;筑壩堆石料應力路徑本構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路德春;基于廣義非線性強度理論的土的應力路徑本構模型[D];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3 孫奇;復雜應力路徑下飽和砂土動力特性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4 程濤;粘土的數(shù)值建模與固結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周葆春;黏土本構建模理論與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李建紅;基于細觀破損機理的膠結結構性土本構模型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美英;應力路徑對飽和黃土強度變形及孔壓特性影響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2 賴勇;砂土在小應變下考慮應力路徑影響的本構模型的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3 曹杰;排水固結法在不同應力路徑條件下引起軟土地基沉降的初步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4 曹培;應力路徑對砂土變形特性的影響[D];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06年

5 曾玲玲;軟土的結構性及不同應力路徑下的力學特性試驗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6 劉琦;不同應力路徑吹填軟土結構性力學特性研究[D];天津城市建設學院;2012年

7 梁彬;粗粒土復雜應力路徑試驗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8 鄧yN文;基坑開挖應力路徑試驗與有限元變形分析的研究[D];廣州大學;2007年

9 常銀生;粘性土應力路徑的試驗研究與分析[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10 馬路興;高壓下應力路徑對飽和砂土力學特性的影響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8519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519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54e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