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飽和土一維壓縮試驗及變形規(guī)律探討
本文關鍵詞:非飽和土一維壓縮試驗及變形規(guī)律探討
更多相關文章: 側限 切線壓縮系數(shù) 切線體積壓縮系數(shù) 干密度 基質(zhì)吸力
【摘要】:為研究非飽和土在側限條件下的變形規(guī)律,進行了控制初始干密度和基質(zhì)吸力的一維壓縮試驗,提出切線壓縮系數(shù)和切線體積壓縮系數(shù)的概念,發(fā)現(xiàn)切線壓縮系數(shù)和切線體積壓縮系數(shù)均隨凈豎向壓力的增大呈指數(shù)衰減規(guī)律,建立了描述孔隙比 凈豎向壓力關系和豎向應變 凈豎向壓力關系的經(jīng)驗模型,結合國內(nèi)外文獻中的試驗數(shù)據(jù)對模型的合理性及其對不同類別非飽和土的適用性進行了驗證。提出的模型可用于計算任意壓力間隔內(nèi)非飽和土的平均壓縮性指標,計算非飽和土由于浸水產(chǎn)生的一維濕化變形,還可用于描述非飽和土隨基質(zhì)吸力增大的一維收縮變形規(guī)律。
【作者單位】: 后勤工程學院;巖土力學與地質(zhì)環(huán)境保護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總參工程兵科研四所;
【關鍵詞】: 側限 切線壓縮系數(shù) 切線體積壓縮系數(shù) 干密度 基質(zhì)吸力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072265,11272353)
【分類號】:TU411
【正文快照】: 0引言土體的壓縮特性和建(構)筑物的沉降一直是實際工程關心的問題。研究土體的壓縮特性以及確定其壓縮性指標時,可借助于室內(nèi)一維壓縮試驗,探究土體孔隙比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1]。另一方面,土體的壓縮特性也可從孔隙比、豎向應變與豎向壓力的變化關系來研究。文獻[2]基于亞塑性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唐延貴;吳禮舟;;粉質(zhì)砂土的土-水特征及一維應力變形試驗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3年10期
2 葉為民;朱悅銘;陳寶;葉斌;;上海軟土非飽和壓縮特征[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0期
3 陳正漢,扈勝霞,孫樹國,方祥位,文君;非飽和土固結儀和直剪儀的研制及應用[J];巖土工程學報;2004年02期
4 王洪波;邵龍?zhí)?張學增;;基于亞塑性理論的無粘性土壓縮試驗應力應變的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06期
5 吳宏偉;李青;劉國彬;;上海黏土一維壓縮特性的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1年04期
6 苗強強;張磊;陳正漢;黃雪峰;;非飽和含黏砂土的廣義土-水特征曲線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01期
7 金銀富;張愛軍;尹振宇;朱啟銀;王建華;;礦物成分相關的黏土一維壓縮特性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春妮;方祥位;陳正漢;;Q_2黃土的非飽和直剪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4期
2 苗強強;陳正漢;張磊;錢尼貴;張俊豪;;非飽和含黏砂土強度、變形和水量變化特性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3 曾玉瑩;;非飽和砂土強度特性的室內(nèi)試驗研究[J];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朱青青;苗強強;;非飽和土基質(zhì)吸力對抗剪強度參數(shù)影響的探討[J];甘肅科學學報;2009年03期
5 覃小華;黃雪峰;姚志華;辛建平;吳潤澤;;基于側限壓縮下非飽和黃土結構特性試驗研究[J];工程勘察;2012年10期
6 馮君;巫錫勇;朱寶龍;徐靜;;考慮土水特性的非飽和土地基沉降特性數(shù)值分析[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4年02期
7 陳波;胡云世;張效忠;田芳;王寶峰;;上海軟黏土壓縮特性的試驗研究[J];工程勘察;2014年09期
8 劉歡;;某住宅小區(qū)的地基處理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2014年08期
9 方玉樹;;邊坡支護結構巖土荷載計算若干問題[J];重慶建筑;2015年01期
10 王世梅;劉德富;陳勇;談云志;;某滑坡滑帶非飽和土強度特性試驗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胡新江;談云志;王世梅;劉曉玲;;多功能土水特征曲線試驗儀研制[A];第21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2年
2 扈勝霞;陳正漢;王克宇;;非飽和原狀黃土的固結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6年
3 葉為民;張亞為;陳寶;萬敏;;溫控非飽和高壓固結試驗系統(tǒng)研制進展[A];第三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孫嘉璐;解學文;;黏性土和粉砂土對擠擴多盤樁抗拔破壞狀態(tài)及土體受力性能的研究[A];吉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益振;基于三軸試樣局部變形測量的土體應力應變特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2 汪東林;非飽和土體變試驗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3 熊保林;無粘性土亞塑性本構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4 李培勇;非飽和土的理論探討及膨潤土加砂混合物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5 相彪;筑壩堆石料應力路徑本構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6 駱以道;海積軟土特性及地基沉降分析若干問題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7 侯龍;非飽和土孔隙水作用機理及其在邊坡穩(wěn)定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8 張祺;直剪顆粒固體力學響應及其聲波探測[D];武漢大學;2012年
9 劉瀟;三軸試驗土樣全表面變形測量方法及其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10 梅源;濕陷性黃土高填方地基處理技術及穩(wěn)定性試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彥明;NHRI600型離心機用模型固結儀的設計與開發(fā)[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2 錢璞;陜北黃土地區(qū)公路排水型式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3 盛佳韌;上海黏土力學特性綜合試驗研究及本構模擬[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4 李守存;黃土抗拉特性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5年
5 周宏;有地表入滲的土坡飽和—非飽和滲流及穩(wěn)定性分析[D];河海大學;2006年
6 司韋;非飽和土的增濕試驗及模型研究[D];清華大學;2006年
7 謝貴華;考慮降雨入滲作用下的填方邊坡基底放階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8 王舒;土工大直剪儀的開發(fā)及應用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9年
9 陳慧美;水位突變對土石壩滲流穩(wěn)定的影響分析[D];汕頭大學;2009年
10 梁永恒;結構性黃土的等效固結變形特性試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尚之;非飽和膨脹土的土-水特征曲線研究[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02年02期
2 李志清;李濤;胡瑞林;李熊;李壯舉;;非飽和土土水特征曲線(SWCC)測試與預測[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07年05期
3 徐珊;陳有亮;趙重興;;單向壓縮狀態(tài)下上海地區(qū)軟土的蠕變變形與次固結特性研究[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08年04期
4 張雪東;趙成剛;劉艷;;變形對非飽和土滲透系數(shù)影響規(guī)律模擬研究[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10年01期
5 張先偉;王常明;李忠生;紀江;;不同地區(qū)結構性軟土基本性質(zhì)的對比研究[J];工程勘察;2010年05期
6 沈珍瑤,李國鼎,李書紳;高壓實膨潤土水分特征曲線的測定[J];工程勘察;1998年04期
7 孫文靜;孫德安;閆威;;側限應力狀態(tài)下非飽和膨潤土的變形特性[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8 劉曉敏,趙慧麗,王連俊;非飽和粉質(zhì)粘土土水特性的試驗研究[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9 汪東林;欒茂田;楊慶;;非飽和重塑低液限黏土體積變化特性試驗研究[J];水利學報;2008年03期
10 黨進謙,李靖;非飽和黃土含水量與基質(zhì)吸力的關系[J];水土保持通報;199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扈勝霞;陳正漢;王克宇;;非飽和原狀黃土的固結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義誠;王釗;;非飽和土沉降計算的簡化公式[J];巖土工程界;2007年07期
2 查甫生;劉松玉;杜延軍;崔可銳;;非飽和黏性土的電阻率特性及其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7年08期
3 曹雪山;殷宗澤;凌華;;非飽和土受壓變形的簡化計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8年01期
4 李雄威;馮欣;陳建斌;;大氣作用下非飽和土濕熱性狀的計算模型與分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李順群;肖成志;呂毅蘭;魏超5;;粒間吸引力對非飽和土變形及強度的影響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8年06期
6 汪東林;欒茂田;楊慶;;非飽和土本構模型在預測地表沉降中的應用[J];巖土力學;2008年12期
7 盧應發(fā);吳延春;楊麗平;崔玉軍;;非飽和土熱力學參數(shù)確定的探討[J];巖土力學;2008年07期
8 周雷;張洪武;;非飽和土化學-塑性耦合本構行為的數(shù)值模擬[J];巖土力學;2009年07期
9 曹雪山;殷宗澤;;非飽和土二維固結簡化計算的研究[J];巖土力學;2009年09期
10 劉衛(wèi)國;;非飽和土工程性質(zhì)研究進展[J];水利科技與經(jīng)濟;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澤佳;李錫夔;;非飽和土化學-水力-力學耦合行為數(shù)值模擬[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葉為民;陳寶;朱合華;;非飽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線[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韋昌富;李幻;王吉利;;考慮彈塑性變形和毛細循環(huán)滯回的非飽和土本構模型[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孫德安;;非飽和土的水力和力學性狀耦合的彈塑性模擬[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正漢;;非飽和土的理論與實踐[A];“力學2000”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6 張丙印;王昆泰;;非飽和土污染物抽氣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3年
7 王成華;李廣信;王真;;確定非飽和土滲透系數(shù)的間接方法簡評[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3年
8 李向東;羅曉輝;吳瑞麟;;非飽和土損傷模型與應用[A];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7年
9 趙成剛;蔡國慶;;非飽和土廣義有效應力原理[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暉;趙慧麗;張彌;;飽和度的變化對非飽和土抗剪強度參數(shù)影響的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曉冬 陽雄 鄭明朗;陳正漢:厚木板鉆二十年[N];科技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艷;非飽和土的廣義有效應力原理及其本構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2 凌華;非飽和土強度變形實用計算方法[D];河海大學;2006年
3 徐炎兵;非飽和土兩相流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8年
4 蔡國慶;基于多孔介質(zhì)理論的土體多場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飽和土本構建模中的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5 徐明江;非飽和土地基與基礎的動力響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李幻;考慮任意干濕循環(huán)變化歷史的非飽和土本構理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10年
7 韓曉雷;非飽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論和工程應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8 汪東林;非飽和土體變試驗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9 吳麗君;高速鐵路非飽和土固結壓縮特性及地基加固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10 蘇萬鑫;非飽和土一維固結理論的解析與數(shù)值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小明;基于細觀破損原理的結構性非飽和土本構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2 季李通;非飽和土強度與非線性模型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3 李帥;三峽庫區(qū)非飽和土變形和強度特性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4 劉海寧;黃河下游堤防非飽和土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D];華北水利水電學院;2004年
5 劉斌;考慮非飽和土效應的基坑與邊坡性狀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胡記磊;非飽和土滲透數(shù)值計算及模擬公式研究[D];沈陽大學;2012年
7 鄧猛;考慮氣相硬化影響的非飽和土本構模型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8 王娜;基于廣義有效應力的非飽和土本構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9 趙曉霞;新型非飽和土穩(wěn)態(tài)滲流試驗裝置的研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桂滿;土水特征曲線滯回循環(huán)對非飽和土強度影響模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8190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1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