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第三空間研究及其規(guī)劃思考
本文關鍵詞:西方城市第三空間研究及其規(guī)劃思考
更多相關文章: 第三空間 流動空間 轉型 規(guī)劃策略
【摘要】:伴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不斷演進,時間與空間的彈性逐漸增強,第三空間的概念應運而生。本文介紹了雷·奧爾登堡提出的第三空間的概念、內涵以及國外相關理論研究進展,從社會學的角度對城市公共空間進行了再認識,強調了第三空間的可進入性、社會交往、信息密集與流動性。希望通過對第三空間概念和本質屬性的理解,為我國轉型期城市公共空間破碎化問題提供解決思路,為智慧城市建設中流動場所的營造提供理論參考,并提出智慧城市空間建設的規(guī)劃策略。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關鍵詞】: 第三空間 流動空間 轉型 規(guī)劃策略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信息時代中國城市就業(yè)與居住空間變化研究”(4097109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專項資金(1115090201)
【分類號】:TU984.113
【正文快照】: 引言空間一直是城市地理學、城市規(guī)劃學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發(fā)展,空間的內涵也在不斷的演進和拓展。1982年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爾登堡(Ray Oldenburg)提出了第三空間的概念,認為第三空間是除了家庭和工作地以外的非正式公共場所[1]。第三空間概念的提出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李晴;;基于“第三場所”理論的居住小區(qū)空間組織研究[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11年01期
2 甄峰;翟青;陳剛;沈麗珍;;信息時代移動社會理論構建與城市地理研究[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3 斯特凡納·托內拉;黃春曉;陳燁;;城市公共空間社會學[J];國際城市規(guī)劃;2009年04期
4 黃春曉;何流;;城市女性的日常休閑特征——以南京市為例[J];經濟地理;2007年05期
5 廖開懷;李立勛;張虹鷗;;全球化背景下廣州城市文化消費空間重構——以星巴克為例[J];熱帶地理;2012年02期
6 尚嫣然,柴彥威;深圳居民服務性消費行為的偏好與空間特征[J];人文地理;2004年06期
7 沈麗珍;張敏;甄峰;;信息技術影響下的空間觀及其研究進展[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8 沈麗珍;甄峰;席廣亮;;解析信息社會流動空間的概念、屬性與特征[J];人文地理;2012年04期
9 胡詠嘉;于濤;羅小龍;;轉型期公共空間重置背景下的中國城市碎片化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家亮;;“新區(qū)域主義”的層次特征及對“長三角”城市合作的啟示[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7期
2 秦海燕;丁紹剛;金蕓;;都市生態(tài)主義——基于可持續(xù)的低碳城市營建理念的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3期
3 羅湖平;朱有志;;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的共生機理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5期
4 王卉;;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對現代城市規(guī)劃的影響[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5 李云圣;;欲望與理性的平衡——讀《城市發(fā)展史》[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4期
6 楊寅;;《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對城市發(fā)展資源配置的新突破[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7 張學文;夏穎;;GIS技術在城市空間管制區(qū)劃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06期
8 黃耀志;周有軍;;后新自由主義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間的變化特征與發(fā)展趨勢分析[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馮維波;;試論城市空間結構的內涵[J];重慶建筑;2006年Z1期
10 吉慧凌;陳世峰;;借鑒當代西方城市探析中國理想城市——西方理想城市的城市理想[J];重慶建筑;2012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欣;李枝堅;宋延鵬;蔡春;;人本理念下廣東“理想城市”愿景及路徑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馬利波;席光亮;張遠景;;總規(guī)之路,路在何方?——探析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未來變革之路[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盛鳴;葉偉華;周亞琦;;從剛性保護到有機管理:對深圳市生態(tài)綠地空間規(guī)劃與管理的初步思考——兼議深圳市綠道網規(guī)劃建設的實踐探索[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孫莉;張玉坤;;都市農業(yè)——在城市層面實踐“永續(xù)農業(yè)”思想[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高山;;城市綜合體概念辨析[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董曉峰;;西方城市規(guī)劃方法的基本類型與演變方向分析[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曹杰勇;;理想社區(qū)的現實性運作分析——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角度討論新城市主義理論對我國社區(qū)建設的影響[A];中國建筑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崔超;梁春艷;;建設與自然“平行”的城市[A];2012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C];2012年
9 溫全平;;論城市綠色開敞空間規(guī)劃的范式演變[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王南希;李雄;;農村與城市的連續(xù)——打破“城中村”的禁錮[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伍學進;城市社區(qū)公共空間宜居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玉峰;新遺產城市[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3 何東;論自覺誤讀[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4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業(yè)的形態(tài)呈現與成因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5 閆曉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綠地結構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吳一洲;轉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資源利用的空間重構效應[D];浙江大學;2011年
7 陽煜華;基于城市設計理論的奧林匹克公園開發(fā)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8 李P;現代城市景觀基礎設施的設計思想和實踐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9 宮寶龍;記號的迷思[D];浙江大學;2011年
10 邵大偉;城市開放空間格局的演變、機制及優(yōu)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鑫;清代以來恩施市城鎮(zhèn)景觀演變解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高曉停;土地利用規(guī)劃的法制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代安鋒;云南中等城市組群發(fā)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4 崔瀟;城市居住小區(qū)私家車停放空間與環(huán)境景觀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5 廖磊;城市景觀風貌的保護與延續(xù)[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6 張成軻;城市中心區(qū)十字路口建筑設計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7 王錚;基于混合使用概念的工業(yè)遺產保護再利用策略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8 馬明春;濟南市舊住區(qū)更新中的居住環(huán)境問題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9 王琳;西安市城市中心區(qū)空間結構變遷以及動力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江畔;中小城市的地域性城市空間特色塑造研究與震后城市重建[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世界;信息化城市:信息技術與城市關系初探[J];城市規(guī)劃;2001年06期
2 姚士謀,朱英明,陳振光;信息環(huán)境下城市群區(qū)的發(fā)展[J];城市規(guī)劃;2001年08期
3 韋湘民,徐永健;論新型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與數字城市的規(guī)劃[J];城市規(guī)劃;2002年01期
4 汪明峰;寧越敏;胡萍;;中國城市的互聯網發(fā)展類型與空間差異[J];城市規(guī)劃;2007年10期
5 吳曉;陽建強;;住區(qū)規(guī)劃中的城市設計應用初探[J];城市規(guī)劃;2008年07期
6 陳竹;葉珉;;西方城市公共空間理論——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間理念[J];城市規(guī)劃;2009年06期
7 李晴;;社區(qū)規(guī)劃設計的新理念——以美國普雷亞維斯塔社區(qū)為例[J];城市規(guī)劃;2010年09期
8 沈麗珍;江晝;于濤;;新時期城市空間的流動特征[J];城市問題;2009年06期
9 陳果,顧朝林;網絡時代的城市空間特征及演變[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0年01期
10 甄峰;信息時代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及其規(guī)劃探討[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1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鄭伯紅;現代世界城市網絡化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蔡良娃;信息化空間觀念與信息化城市的空間發(fā)展趨勢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曹君滿;半公共空間的環(huán)境意識透析[D];四川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第三空間”[J];城市環(huán)境設計;2014年01期
2 賀海俠;原艷麗;;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理念的思考[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3 袁傲冰;熊勁彬;;第三空間[J];北方園藝;2010年05期
4 謝天;;對話——通往“第三空間”的旅程[J];華中建筑;2010年03期
5 吳文慧;;試論如何從環(huán)境設計的角度突顯公共圖書館第三空間功能[J];貴圖學刊;2013年02期
6 Ajla Selenic;;人類與時間——Hyperborea系列展[J];建筑技藝;2009年09期
7 牛亮;陳瑤;;那么那么 nam nam[J];繽紛家居;2004年07期
8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張曙紅;;淺談作為第三空間的圖書館[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謝靜;;城市下鄉(xiāng):民間組織的“第三空間”生產——“夢想中心”的建構與表征[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1)——交往與溝通:變遷中的城市論文集[C];2011年
3 陳研;;黑人女性尋求第三空間:《他們眼望上蒼》后殖民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4 王凱麗;;“圖書館之城”+“青番茄”=天堂的模樣[A];全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聯合會2014年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楊洪倫;吃“第三空間”螃蟹[N];長春日報;2007年
2 袁一多 胡劍峰 記者 沈麗霞 陶婧;東湖西湖試點運作“第三空間”[N];南昌日報;2009年
3 吳云;淺談第三空間圖書館在城市發(fā)展中的作用[N];青島日報;2013年
4 馮新生;如何面對“第三空間”[N];中國旅游報;2013年
5 吳小林;圖書館成為“第三空間”[N];人民日報;2009年
6 四川省羅江縣委書記 盧也;創(chuàng)“第三空間”建“六級產業(yè)”[N];農民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聶燦;圖書館是“第三空間”[N];深圳商報;2009年
8 靳津平 王曉潔;傾力打造昆明“第三空間”[N];云南日報;2007年
9 思佳;開迪多功能車 打造完美第三空間[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王新麗;遼源為長春人打造“第三空間”[N];長春日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昕;論《幽暗之地》中的殖民第三空間[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2 張雙玉;《中性》中的混雜身份和第三空間[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3 常淑芳;巴拉蒂·穆克吉小說《詹思敏》中的“第三空間”與身份認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4 厲蓉;第三空間:文學研究的另類視角[D];南京大學;2014年
5 劉暢;《白齒》中的第三空間和流變身份[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6 韓文靜;構建和諧的第三空間[D];內蒙古大學;2011年
7 黃鳳;“第三空間”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8 秦素華;第三空間中身份的尋求[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9 崔穎;從空間批評理論角度解析《跨界》主人公簡四的文化身份認同[D];天津理工大學;2013年
10 賈佳;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的社會價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149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1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