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強震連續(xù)倒塌破壞分析
本文關鍵詞: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強震連續(xù)倒塌破壞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混凝土框架 連續(xù)倒塌 模擬 破壞起始點 傳遞路徑 抗震設計
【摘要】:為研究結構在強震作用下的連續(xù)倒塌機制,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對10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進行了倒塌模擬,得到其破壞起始點和傳遞路徑并與實際震災進行對比。研究發(fā)現:框架結構設計時應重點加強潛在破壞起始點和傳遞路徑上的抗震能力。強柱弱梁結構真正起到增加結構延性的常是底部幾層梁,當其達到耗能極限,底柱便開始破壞,易導致結構整體倒塌。研究結構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具有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 云南省地震局;昆明學院城鄉(xiāng)建設與工程管理學院;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關鍵詞】: 混凝土框架 連續(xù)倒塌 模擬 破壞起始點 傳遞路徑 抗震設計
【基金】:地震行業(yè)科研專項,強震動臺網數據傳輸模式標準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基于臺陣觀測記錄的結構強震反應時頻分析反卷積方法及應用(51208475)
【分類號】:TU375.4
【正文快照】: 引言進入21世紀以來,強地震在世界范圍內頻發(fā):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2年5月27日,世界范圍內發(fā)生里氏7.0級以上地震223次,其中里氏8.0級以上地震22次。這些地震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僅我國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就造成69 227人遇難,17 923人失蹤,374 643人受傷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陸新征;林旭川;葉列平;李易;唐代遠;;地震下高層建筑連續(xù)倒塌數值模型研究[J];工程力學;2010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陸新征;施煒;張萬開;葉列平;馬玉虎;;三維地震動輸入對IDA倒塌易損性分析的影響[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1年06期
2 李易;陸新征;葉列平;任愛珠;;混凝土框架結構火災連續(xù)倒塌數值分析模型[J];工程力學;2012年04期
3 施煒;陸新征;葉列平;曲哲;;建筑結構倒塌分析的單自由度模型[J];工程力學;2012年10期
4 杜永峰;王小虎;;多維地震激勵下串聯隔震結構的倒塌模擬[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2年06期
5 段緒勝;王少杰;劉福勝;徐趙東;;現澆RC梁板對因災塌落柱的約束作用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3年S1期
6 解琳琳;黃羽立;陸新征;林楷奇;葉列平;;基于OpenSees的RC框架-核心筒超高層建筑抗震彈塑性分析[J];工程力學;2014年01期
7 李易;陸新征;英明鑒;葉列平;閆維明;;某框支砌體結構火災倒塌事故的模擬與分析[J];工程力學;2014年02期
8 岳慶霞;葉列平;陸新征;;土結相互作用對框架結構倒塌的影響研究[J];工程力學;2014年03期
9 陸新征;林旭川;田源;葉列平;;汶川、蘆山、魯甸地震極震區(qū)地面運動破壞力對比及其思考[J];工程力學;2014年10期
10 英明鑒;李易;陸新征;葉列平;閆維明;;某超高層混凝土結構火災作用下的力學響應分析[J];工程力學;2015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黃仕香;混凝土結構落層倒塌碰撞的試驗研究與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李易;RC框架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方法研究[D];清華大學;2011年
3 左瓊;基于冗余度理論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地震倒塌能力評估[D];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2012年
4 王文明;考慮應變率效應的結構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5 許滸;大開間多層磚砌體結構抗地震倒塌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6 程雪松;地下工程中若干失穩(wěn)破壞問題的機理和冗余度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7 呂文龍;部分柱頂滑移鋼筋混凝土框剪結構[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8 張卓群;基于蟻群算法的輸電塔結構離散變量優(yōu)化設計[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賈金河,于亞倫;應用有限元和DDA模擬框架結構建筑物拆除爆破[J];爆破;2001年01期
2 宣綱,顧祥林,呂西林;強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結構倒塌過程的數值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3年06期
3 周健,屈俊童,賈敏才;混凝土框架倒塌全過程的顆粒流數值模擬[J];地震研究;2005年03期
4 葉列平;陸新征;馬千里;汪訓流;繆志偉;;混凝土結構抗震非線性分析模型、方法及算例[J];工程力學;2006年S2期
5 汪訓流;陸新征;葉列平;;往復荷載下鋼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數值模擬[J];工程力學;2007年12期
6 陸新征;李易;葉列平;馬一飛;梁益;;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方法的研究[J];工程力學;2008年S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俊嶺;馬人樂;何敏娟;;防止建筑物連續(xù)倒塌的措施[J];特種結構;2005年04期
2 王怡然;朱博;;淺析建筑物倒塌的原因及防止連續(xù)倒塌的方法[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3 胡曉斌;錢稼茹;;多層平面鋼框架連續(xù)倒塌仿真分析[J];力學與實踐;2008年04期
4 傅學怡;黃俊海;;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分析方法探討[J];建筑結構學報;2009年S1期
5 侯耿峰;周全武;吳趙強;;框架結構連續(xù)倒塌研究現狀[J];山西建筑;2010年14期
6 張堅;路崗;虞煒;林峰;趙新源;;吊樓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J];建筑結構;2010年S2期
7 黃鑫;陳俊嶺;馬人樂;;建筑物抗連續(xù)倒塌研究現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J];特種結構;2010年03期
8 ;采用優(yōu)化方法進行鋼框架抗連續(xù)倒塌設計[J];鋼結構;2011年03期
9 李輝;趙偉;;結構連續(xù)倒塌分析研究現狀及設計方法綜述[J];山西建筑;2011年21期
10 王鐵成;康健;李志萍;;空間框架抗連續(xù)倒塌分析[J];工程力學;2011年S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海峰;周恒芳;;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規(guī)定及措施[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3卷)[C];2010年
2 梁益;陸新征;繆志偉;葉列平;;結構的連續(xù)倒塌:規(guī)范介紹和比較[A];第六屆全國工程結構安全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杜義欣;溫凌燕;伍俊;;重要建筑物恐怖襲擊下的防連續(xù)倒塌設計[A];第七屆全國工程結構安全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王鐵成;康健;李志萍;;空間框架抗連續(xù)倒塌分析[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0年
5 單亮;汪洋;;現代結構工程中的連續(xù)倒塌研究[A];第七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任沛琪;李易;鄭元帥;陸新征;;某新型鐵路站房連續(xù)倒塌分析[A];第六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海峽兩岸地震工程青年學者研討會論文集(Ⅱ)[C];2012年
7 張堅;路崗;虞煒;林峰;趙新源;;吊樓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A];第二屆全國工程結構抗震加固改造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8 張建興;施剛;王元清;石永久;;鋼框架抗連續(xù)倒塌研究綜述[A];鋼結構工程研究(九)——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第13屆(ISSF-2012)學術交流會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潘毅;劉宜豐;秦楠;李玲嬌;;成都市規(guī)劃展覽館輔樓抗連續(xù)倒塌評估(Ⅰ)——基于概念設計的線性靜力分析[A];第六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Ⅰ)[C];2012年
10 鳳俊敏;舒贛平;;連續(xù)倒塌分析方法的比較研究[A];慶祝劉錫良教授八十華誕暨第八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志萍;基于替代路徑法的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能力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2 劉傳卿;框架結構的連續(xù)倒塌分析[D];天津大學;2010年
3 李鳳武;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突然失效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婷;高層建筑混凝土框架結構雙柱失效的抗連續(xù)倒塌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5年
2 王寧娟;不規(guī)則框架結構連續(xù)倒塌的動力效應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3 崔瑞夫;樓板對RC框架結構抗連續(xù)倒塌性能的影響[D];長安大學;2015年
4 安風明;基于OpenSees的群樁體系橋梁連續(xù)倒塌分析[D];長安大學;2015年
5 梁緯球;鋼—混凝土組合梁連續(xù)倒塌性能與倒塌機理分析[D];廣西大學;2015年
6 黃俊海;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7 李鍇;火災下鋼框架抗連續(xù)倒塌計算分析方法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8 何和萍;多層框架結構抗連續(xù)倒塌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蔡官民;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能力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10 李琪琳;連續(xù)倒塌中鋼框架參數分析與鋼混樓板碰撞仿真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6486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4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