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輻射式張弦梁結構的靜力穩(wěn)定性及施工仿真分析
本文關鍵詞:大跨度輻射式張弦梁結構的靜力穩(wěn)定性及施工仿真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輻射式張弦梁結構 預應力 自平衡索力比值法 一致缺陷模態(tài)法 桿件初彎曲 施工仿真
【摘要】:張弦梁結構是由剛性壓彎構件上弦拱、柔性拉索(鋼拉桿)及撐桿組合而成的雜交結構體系,受力合理,近年來在大跨度結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輻射式張弦梁結構的靜力性能、靜力穩(wěn)定性及施工仿真等問題進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對圓形和橢圓形輻射式張弦梁結構的預應力確定方法進行研究,提出了自平衡索力比值法,并以算例進行驗證。在此基礎上,對輻射式張弦梁及相應單層網(wǎng)殼的靜力性能進行對比分析,并探討拱的矢跨比、活載的半跨分布等參數(shù)改變的影響。分析表明:以自平衡索力比值法作為結構預應力的確定方法行之有效,可實現(xiàn)控制參數(shù)(支座水平徑向位移)接近為零的預期目標;下部索桿體系的引入,減小了結構的變形和上弦拱的內力,有效增大了結構的剛度,改善了結構的受力性能;在結構高跨比確定的情況下(一般取1/10),隨著拱矢跨比的增大,結構的變形和上弦拱的內力均隨之減小,工程實踐中,建議拱的矢跨比取0.06;活載半跨分布對結構的變形和上弦拱的內力更為不利。(2)對圓形和橢圓形輻射式張弦梁結構進行穩(wěn)定性分析,探討不同的整體初始幾何缺陷引入方式、參數(shù)改變及桿件初彎曲等對結構穩(wěn)定性能的影響。研究表明:基于非線性屈曲模態(tài)的一致缺陷模態(tài)法具有更高的計算效率,且計算結果最不利,建議采用該法引入結構的初始缺陷;拱的矢跨比越大,結構的穩(wěn)定承載力系數(shù)越高,相比橢圓形結構,圓形結構對矢跨比的變化更敏感,工程實踐中,拱的矢跨比取0.06同樣較為合適;活載的半跨分布對結構的穩(wěn)定極限承載力并不起控制作用;與僅考慮整體初始幾何缺陷的分析結果相比,桿件初彎曲的引入降低了結構的穩(wěn)定極限承載力;隨著桿件初彎曲幅值的增大,其穩(wěn)定承載力系數(shù)逐漸降低,但降幅不顯著。(3)分別采用一階段張拉法和三階段張拉法,對無缺陷和有缺陷(整體初始幾何缺陷)的圓形和橢圓形輻射式張弦梁結構進行施工仿真分析。結果表明:與一階段張拉法相比,三階段張拉法對拉索本身的受力和結構的變形較為有利,工程實踐中,建議采用三階段張拉法;整體初始幾何缺陷對結構施工仿真分析的影響不顯著。
【關鍵詞】:輻射式張弦梁結構 預應力 自平衡索力比值法 一致缺陷模態(tài)法 桿件初彎曲 施工仿真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399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9
- 1.1 引言10-15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張弦梁結構的概念10-11
- 1.1.3 張弦梁結構的分類11-12
- 1.1.4 工程應用12-15
-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15-18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8-19
- 第二章 輻射式張弦梁結構的靜力性能研究19-42
- 2.1 引言19
- 2.2 預應力確定方法19-30
- 2.2.1 張弦梁結構的形態(tài)定義20
- 2.2.2 張弦梁結構中預應力的作用20-21
- 2.2.3 預應力確定方法——自平衡索力比值法21-25
- 2.2.4 驗證算例25-30
- 2.3 輻射式張弦梁結構的靜力分析30-33
- 2.3.1 計算模型30
- 2.3.2 分析結果30-33
- 2.4 參數(shù)分析33-40
- 2.4.1 矢跨比的影響33-36
- 2.4.2 活載半跨分布的影響36-40
- 2.5 本章小結40-42
- 第三章 輻射式張弦梁結構的靜力穩(wěn)定性分析42-64
- 3.1 引言42
- 3.2 分析方法42-46
- 3.2.1 特征值屈曲分析42-43
- 3.2.2 非線性屈曲分析43
- 3.2.3 初始缺陷的引入方式43-46
- 3.3 輻射式張弦梁結構的穩(wěn)定性分析46-56
- 3.3.1 特征值屈曲分析46-48
- 3.3.2 理想結構非線性屈曲分析48-49
- 3.3.3 結構整體初始幾何缺陷不同引入方式的對比49-56
- 3.4 參數(shù)分析56-59
- 3.4.1 矢跨比的影響56-58
- 3.4.2 活載半跨分布的影響58-59
- 3.5 桿件初彎曲的影響59-63
- 3.5.1 初彎曲的模擬方法及分析流程59-61
- 3.5.2 分析結果61-63
- 3.6 本章小結63-64
- 第四章 輻射式張弦梁結構的施工仿真分析64-81
- 4.1 引言64-65
- 4.2 施工模擬方法65-70
- 4.2.1 拉索預應力的仿真方法65
- 4.2.2 拉索初應變的確定方法——初應變比值法65-69
- 4.2.3 拉索張拉全過程的仿真分析方法69
- 4.2.4 拉索張拉方案的選取原則69-70
- 4.3 無缺陷結構的施工仿真分析70-75
- 4.4 有缺陷結構的施工仿真分析75-80
- 4.4.1 一階段張拉75-77
- 4.4.2 三階段張拉77-80
- 4.5 本章小結80-81
- 結論與展望81-83
- 參考文獻83-8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88-89
- 致謝89-90
- 附件9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志;;新型的結構體系-雙向張弦梁結構[J];四川建材;2006年06期
2 張宇鑫;李國強;劉海成;;基于靜力檢測方法的張弦梁結構索力識別[J];特種結構;2006年04期
3 李義生;馬志華;;單榀張弦梁結構穩(wěn)定性能試驗分析[J];施工技術;2007年S1期
4 韓姜實;;基于張弦梁結構的設計方法討論[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8年08期
5 劉彬;葉繼紅;;施工過程中各榀張弦梁之間的相互影響分析[J];特種結構;2008年03期
6 劉開國;;雙向張弦梁結構的分析[J];建筑鋼結構進展;2009年05期
7 ;延安火車站無柱雨棚張弦梁結構施工[J];鐵道建筑技術;2010年01期
8 李剛;馮大斌;梁存之;;張弦梁張拉成型控制方式研究[J];施工技術;2010年08期
9 顏博;;張弦梁結構的研究[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21期
10 季榮華;董軍;王玨;;普通與正反索張弦梁結構性能對比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fā);2010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亮亮;白正仙;;抗風索張弦梁的受力性能初步研究[A];第七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侯欣琛;白正仙;徐常澤;;雙層弦張弦梁的受力性能分析[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果;完海鷹;;雙張弦梁結構[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杜文風;高博青;王圣翔;;懸臂型張弦梁結構的模型試驗研究[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09年
5 白正仙;劉錫良;;張弦梁結構的力學模式及程序編制[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8年
6 王帆;郭正興;;張弦梁設計與施工簡介[A];新世紀預應力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7 朱向前;王躍威;李棟;林峰;武建勛;;大跨度張弦梁結構抗震性能研究[A];第15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6年
8 張建林;徐博宇;趙磊;;中國建研院風洞試驗室屋頂張弦梁設計[A];第九屆后張預應力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9 徐巧云;白正仙;;抗風索雙層張弦梁結構受力分析[A];第七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喬文濤;陳志華;韓慶華;榮彬;;大跨度雙向張弦梁的風振分析[A];第七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弦梁結構BSS的由來、特性和應用[N];建筑時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米蘭;鋼構建筑 服務校園[N];中華建筑報;2011年
3 汪大綏邋周健;浦東機場T2航站樓英姿展現(xiàn)[N];建筑時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建興;張弦梁結構張拉過程結構性能和伺服施工過程理論[D];同濟大學;2006年
2 趙洪金;基于能量原理平面張弦梁結構力學性能及穩(wěn)定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
3 高博青;大型環(huán)狀懸臂型張弦梁挑蓬結構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程華強;自適應張弦梁結構的控制理論與設計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磊;張弦梁結構的施工控制[D];天津大學;2007年
2 劉連明;單榀張弦梁結構找形計算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3 馬美玲;張弦梁結構找形和受力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郭小亮;張弦梁結構的實驗與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08年
5 唐恒;列車撞擊作用下高鐵客站無柱張弦梁雨棚結構的倒塌破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6 劉斌;脫軌列車撞擊荷載作用下張弦梁結構動力響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7 夏德俊;張弦梁結構優(yōu)化設計[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8 廖國宇;隨機荷載比下張弦梁結構基于多線性支持向量機的可靠度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
9 羅宇能;大跨度輻射式張弦梁結構的靜力穩(wěn)定性及施工仿真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10 候會杰;平面張弦梁結構的施工過程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553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5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