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混雜有機纖維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性能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4 13:04

  本文關鍵詞:混雜有機纖維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性能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再生混凝土 混雜有機纖維 開裂荷載 裂縫寬度 抗裂性


【摘要】: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老舊建筑物被拆除重建為高層、超高層,產(chǎn)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還有,據(jù)統(tǒng)計2015年我國全年能源消費了43億t煤炭,既而產(chǎn)生了大量的粉煤灰廢棄物。如何把這些建筑垃圾及工業(yè)廢棄物合理進行二次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利用這些建筑或工業(yè)廢棄物拌制的混凝土相比較普通混凝土具有強度低,抗裂性較差、易開裂等缺點,這大大影響了再生混凝土的廣泛應用。本文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在再生混凝土中改變有機纖維的種類、組合、摻入率,分析其對再生混凝土抗裂性的影響,其結果如下:(1)通過對摻入不同種類有機纖維、不同有機纖維組合、不同有機纖維摻入率的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得出,再生混凝土中摻入有機纖維,對再生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無明顯提高,對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強度提高較明顯。分析比較再生混凝土試塊的拉壓比與彈強比,得出PP和PAN混雜有機纖維摻入率為0.15%、0.2%時,再生混凝土抗裂性較好。(2)通過對摻入不同種類有機纖維、不同有機纖維組合、不同有機纖維摻入率的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的試驗研究得出,再生混凝土中摻入有機纖維,對再生混凝土梁的極限荷載與開裂荷載無明顯提高。分析比較梁側面的裂縫發(fā)展情況、鋼筋的應力-應變,混凝土的應力-應變、跨中荷載-撓度、荷載-最大裂縫寬度等,得到摻率為0.15%的混雜PP和PAN纖維對梁的抗裂性提高較好。分析《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的最大撓度的公式與裂縫寬度公式,推導出最大裂縫寬度公式:ωhmax=Kωmax,K=-104+0.89,r為混雜有機纖維摻入率;推導出最大撓度公式:δh=Nδ,N=330r+4.489,r為混雜有機纖維摻入率。(3)運用ANSYS有限元軟件對混雜有機纖維再生混凝土梁進行了模擬分析,將分析出來的計算值與試驗值對比分析,得出ANSYS分析值與試驗值吻合程度較好。
【關鍵詞】:再生混凝土 混雜有機纖維 開裂荷載 裂縫寬度 抗裂性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37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緒論12-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2-13
  • 1.2 國內外的技術動態(tài)13-18
  • 1.2.1 國外技術動態(tài)13-14
  • 1.2.2 國內技術動態(tài)14-18
  •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18-21
  • 1.3.1 主要研究內容18-19
  • 1.3.2 試驗流程19-21
  • 第2章 混雜有機纖維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21-35
  • 2.1 不同有機纖維摻入種類及組合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21-23
  • 2.1.1 試驗方案的設計21-22
  • 2.1.2 原材料的性質22-23
  • 2.1.3 拌合工藝與試驗方法23
  • 2.2 試驗結果與分析23-29
  • 2.2.1 流動性23-24
  • 2.2.2 抗壓強度24-25
  • 2.2.3 軸心抗壓強度25-26
  • 2.2.4 劈裂抗拉強度26-27
  • 2.2.5 彈性模量27-28
  • 2.2.6 抗折強度28
  • 2.2.7 抗裂性能分析28-29
  • 2.3 不同混雜有機纖維摻入率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29-30
  • 2.3.1 試驗方案的設計29-30
  • 2.4 試驗結果與分析30-34
  • 2.4.1 流動性30-31
  • 2.4.2 抗壓強度31
  • 2.4.3 軸心抗壓強度31-32
  • 2.4.4 劈裂抗拉強度32-33
  • 2.4.5 彈性模量33
  • 2.4.6 抗裂性能分析33-34
  • 2.5 本章小結34-35
  • 第3章 混雜有機纖維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研究35-59
  • 3.1 不同有機纖維摻入種類及組合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性研究35-38
  • 3.1.1 試驗方案設計35-36
  • 3.1.2 使用材料36-37
  • 3.1.3 試驗加載方案37-38
  • 3.2 試驗結果與分析38-49
  • 3.2.1 主要試驗現(xiàn)象38-42
  • 3.2.2 平截面假定分析42-44
  • 3.2.3 跨中受拉鋼筋應變分析44-45
  • 3.2.4 試件荷載-撓度曲線分析45-46
  • 3.2.5 試件荷載-裂縫寬度曲線分析46-48
  • 3.2.6 試件荷載-裂縫數(shù)量分析48-49
  • 3.3 不同混雜有機纖維摻入率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性研究49-50
  • 3.3.1 試驗方案設計49-50
  • 3.4 試驗結果與分析50-57
  • 3.4.1 主要試驗現(xiàn)象50-53
  • 3.4.2 平截面假定分析53-54
  • 3.4.3 跨中受拉鋼筋應變分析54
  • 3.4.4 試件荷載-撓度曲線分析54-55
  • 3.4.5 試件荷載-裂縫寬度曲線分析55-56
  • 3.4.6 試件荷載-裂縫數(shù)量分析56-57
  • 3.5 本章小結57-59
  • 第4章 混雜有機纖維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性能計算分析59-70
  • 4.1 有機纖維混凝土的抗裂機理59-60
  • 4.2 不同有機纖維摻入種類及組合再生混凝土梁的開裂荷載、極限荷載60-62
  • 4.2.1 開裂荷載60-61
  • 4.2.2 極限荷載61-62
  • 4.3 不同混雜有機纖維摻入率再生混凝土梁的開裂荷載、極限荷載62-68
  • 4.3.1 開裂荷載62-63
  • 4.3.2 極限荷載63
  • 4.3.3 極限荷載下再生混凝土梁最大撓度的計算分析63-66
  • 4.3.4 極限荷載下再生混凝土梁裂縫最大寬度的計算分析66-68
  • 4.4 本章小結68-70
  • 第5章 混雜有機纖維再生混凝土梁的ANSYS有限元分析70-86
  • 5.1 模型的建立70-71
  • 5.1.1 單元類型70-71
  • 5.1.2 屈服準則71
  • 5.2 本構關系的選擇71-72
  • 5.3 有限元分析結果72-85
  • 5.3.1 應力分析72-77
  • 5.3.2 裂縫分布77-81
  • 5.3.3 變形性能81-84
  • 5.3.4 ANSYS計算值與試驗值84-85
  • 5.4 本章小結85-86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86-88
  • 6.1 結論86-87
  • 6.2 展望87-88
  • 參考文獻88-9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93-94
  • 致謝9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克熙;;蘇聯(lián)高強高模量有機纖維研制[J];固體火箭技術;1991年03期

2 ;航天科工六院開建我國最大高強有機纖維生產(chǎn)線[J];太空探索;2010年08期

3 朱長安;有機纖維在玻璃鋼中的應用[J];中國建材;1987年07期

4 劉運學;王旭;李蘭;趙志斌;王艷龍;毛旭東;;有機纖維對“客運專線”用C40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3期

5 趙稼祥;一種新型有機纖維——Twaron HM纖維性能測試分析[J];宇航材料工藝;1985年05期

6 趙稼祥;;一種新型有機纖維——Twaron[J];國外導彈技術;1985年07期

7 ;新型聚酰胺纖維—一種高強度低密度的有機纖維[J];固體火箭技術;1978年01期

8 薛昕;王瑞燕;;纖維對高性能砼抗裂性能影響的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9 洪國玉;;有機纖維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J];中國公路;2003年17期

10 郭金童;;粘貼四氟乙烯塑料滑動軸承[J];機械制造;198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顧澄中;胡福增;劉觀勛;吳敘勤;;耐熱有機纖維在摩阻材料中應用——無石棉摩阻材料的開發(fā)方向[A];第十二屆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胡左;我國高強有機纖維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N];科技日報;2013年

2 李文;F—12高強有機纖維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N];中國紡織報;2013年

3 特約記者 于雪梅;共促高強有機纖維產(chǎn)業(yè)化[N];中國航天報;2010年

4 記者 陳立 特約記者 于雪梅;我國最大的高強有機纖維生產(chǎn)線開建[N];中國航天報;2010年

5 記者 呼躍軍;首個自主高強有機纖維項目啟動[N];中國化工報;2010年

6 記者 邊宇 通訊員 于雪梅;F—12高強有機纖維項目落戶青城[N];內蒙古日報(漢);2010年

7 孟范;我國F—12高強有機纖維打破壟斷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N];中國紡織報;2014年

8 本報記者 陳龍;航天新“絲”路 何日迎“花雨”[N];中國航天報;2012年

9 記者 戴宏 通訊員 于雪梅;高強有機纖維產(chǎn)業(yè)化項目落戶呼和浩特[N];內蒙古日報(漢);2010年

10 陸軒;檢查指導F——12纖維項目[N];中國航天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許成凱;混雜有機纖維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性能試驗研究[D];延邊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5178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178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cf5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