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非飽和膨脹土滲透性試驗技術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一種非飽和膨脹土滲透性試驗技術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成都粘土基坑邊坡發(fā)生變形過大、坡腳軟化、懸臂樁傾斜、甚至整體破壞的主要原因在于降雨造成的水分滲入,另一方面,成都粘土作為膨脹土且我們在工程中接觸的土體大多為非飽和土,因此對非飽和膨脹土滲透性的測量就顯得十分有必要。然而,目前關于直接測量非飽和膨脹土的滲透性試驗研究很少,并且難度較大,因此本文就如何開展非飽和膨脹土的滲透性試驗及裝置設計進行了研究。本文在總結前人試驗研究的基礎上,以瞬時截面法為基本試驗原理,考慮膨脹土的特殊性與已有非飽和土滲透性試驗具有的問題,嘗試進行了試驗裝置的改進與設計。試驗裝置由監(jiān)測元件、滲透儀、供水裝置三部分組成,監(jiān)測元件選擇EC-5濕度計、MPS-2張力計、EM-50數(shù)據(jù)采集器;滲透儀采用不銹鋼材料,首尾兩端設計有進水孔與排氣管,土樣室前端設計有供水腔,尺寸大小設計為50cm×10cm×10cm,壁厚1cm;供水裝置由供水瓶、馬氏瓶、調水滑輪、供水腔四部分構成。同時,針對試驗的操作步驟、計算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了闡述,形成相對較完整的試驗方案設計規(guī)程。同時,通過前期試驗的可行性研究,還分析了試驗裝置選擇及方法不當對結果的影響。本文選取成都地區(qū)非飽和膨脹土作為試驗研究對象,根據(jù)測量成果,計算整理出土水特征曲線、滲透性-浸濕時長關系曲線、滲透性-基質吸力關系曲線、滲透性-飽和度關系曲線等來分析成都地區(qū)非飽和膨脹土的滲透性。結果顯示:成都地區(qū)非飽和膨脹土的滲透性很弱,數(shù)量級大致在10-10~10-11m/s之間變化;滲透性隨浸濕時長、飽和度、基質吸力的變化關系呈非線性,與普通上的線性變化有很大區(qū)別,初入水階段,滲透系數(shù)開始由2.88×10-10m/s先降低至最小值3.19×10-11m/s,然后隨著注水過程的進行,其滲透系數(shù)開始增高。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在于膨脹土的特殊性質,這一性質表現(xiàn)在膨脹土吸水時,顆粒發(fā)生膨脹,其間的有效孔隙體積可能會減少。
【關鍵詞】:非飽和膨脹土 瞬時截面法 滲透性試驗 試驗裝置設計 成都地區(qū)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443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緒論11-18
- 1.1 研究意義11-12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6
- 1.2.1 非飽和土滲透性的研究現(xiàn)狀12-14
- 1.2.2 非飽和土滲透試驗的研究現(xiàn)狀14-16
- 1.3 研究內(nèi)容、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16-18
- 1.3.1 研究內(nèi)容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3.3 技術路線17-18
- 第2章 非飽和土滲透性試驗的問題18-26
- 2.1 非飽和土滲透性試驗的方法18-23
- 2.1.1 穩(wěn)態(tài)法18-20
- 2.1.2 瞬態(tài)法20-23
- 2.2 非飽和土滲透性試驗的難點23-26
- 第3章 非飽和膨脹土滲透性試驗的方案26-60
- 3.1 試驗方案的選定26-33
- 3.1.1 試驗方案A26-30
- 3.1.2 試驗方案B30-32
- 3.1.3 方案比較32-33
- 3.2 試驗方案的設計33-60
- 3.2.1 裝置設計34-46
- 3.2.2 操作規(guī)程46-60
- 第4章 試驗裝置對結果影響60-65
- 4.1 監(jiān)測元件對結果的影響60-61
- 4.2 供水裝置對結果的影響61-62
- 4.3 制備土樣對結果的影響62-63
- 4.4 元件安裝對結果的影響63-65
- 第5章 非飽和膨脹土的滲透性試驗65-76
- 5.1 試驗結果與分析65-72
- 5.1.1 土水特征曲線66-68
- 5.1.2 滲透性與浸濕時長關系68-69
- 5.1.3 滲透性與基質吸力的關系69-70
- 5.1.4 滲透性與飽和度的關系70-71
- 5.1.5 滲透系數(shù)與土的固有滲透性的關系71-72
- 5.2 非飽和土滲透性的一般規(guī)律72-74
- 5.3 小結74-76
- 結論76-77
- 致謝77-78
- 參考文獻78-8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科研成果8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翟聚云;王宏艷;;關于非飽和膨脹土水體積變化系數(shù)計算的思考[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2 范臻輝;張春順;肖宏彬;;基于流固耦合特性的非飽和膨脹土變形仿真計算[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3 范志強;肖宏彬;湯艷;;南寧非飽和膨脹土蠕變特性試驗研究[J];公路工程;2011年06期
4 柴金玲;王永;;寧明非飽和膨脹土的一維本構模型及其應用[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2期
5 邱平華;;非飽和膨脹土參數(shù)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年14期
6 汪明武;楊江峰;李健;秦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原狀非飽和膨脹土的土水特性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2年12期
7 徐永福,龔友平,殷宗澤;非飽和膨脹土強度的分形特征囿[J];工程力學;1998年02期
8 徐永福;非飽和膨脹土的結構模型和力學性質的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8年05期
9 謝云,陳正漢,李剛;溫度對非飽和膨脹土抗剪強度和變形特性的影響[J];巖土工程學報;2005年09期
10 張銳;楊和平;;寧明非飽和膨脹土的抗剪強度[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青云;濮家騮;包承綱;;非飽和膨脹土邊坡穩(wěn)定分析方法[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0年
2 陳正漢;盧再華;周海清;郭劍峰;;非飽和膨脹土的結構損傷模型及其在邊坡三相多場耦合問題分析中的應用[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戴張俊;陳善雄;羅紅明;陸定杰;;非飽和膨脹土/巖持水與滲透特性試驗研究[A];《巖土力學》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4 龔壁衛(wèi);包承綱;吳宏偉;王斌;;非飽和膨脹土的水氣運動規(guī)律[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5 鄭澄鋒;陳生水;韓華強;;干濕循環(huán)下非飽和膨脹土的應力應變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陳正漢;盧再華;郭劍峰;方祥位;孫樹國;鄭永昌;;非飽和膨脹土坡在開挖與氣候變化過程中的三相多場耦合數(shù)值分析[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袁俊平;非飽和膨脹土的裂隙概化模型與邊坡穩(wěn)定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2 吳禮舟;非飽和膨脹土的本構模型及在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中的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慧瓊;南寧非飽和膨脹土土—水特性與抗剪強度關系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趙攀;降雨條件下鎮(zhèn)江地區(qū)非飽和膨脹土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
3 孫怡;南水北調北段磁縣地區(qū)非飽和膨脹土強度特性試驗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5年
4 姚振興;非飽和膨脹土強度特性試驗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王賢恩;合肥地區(qū)非飽和膨脹土收縮性質和微觀特性的試驗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辛志宇;體變作用下的合肥地區(qū)非飽和膨脹土土水特征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楊毅凡;一種非飽和膨脹土滲透性試驗技術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8 韓華強;非飽和膨脹土強度和變形特性的研究[D];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03年
9 章高峰;寧明非飽和膨脹土的變形特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10 金文婷;南寧非飽和膨脹土非線性流變特性試驗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一種非飽和膨脹土滲透性試驗技術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40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4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