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園獅子林在寫仿中的格局變化探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31 07:17
本文關鍵詞:文園獅子林在寫仿中的格局變化探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寫仿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體現(xiàn)在詩、畫、園林等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行為中。本論文通過分析園林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發(fā)展及其所起作用,從歷史角度出發(fā),探討乾隆對蘇州獅子林寫仿所建兩座園林的創(chuàng)作思維及手法。研究主要對象文園獅子林是乾隆仿照蘇州獅子林所建繼長春園獅子林之后第二座寫仿獅子林。有文獻明確記載,蘇州獅子林在宋末元初是維則禪師及其弟子所建禪宗園林,其格局主要受宗教活動影響,不同于傳統(tǒng)文人園林。但乾隆在寫仿創(chuàng)作另外兩座獅子林時對此并不知曉,以為蘇州獅子林乃是倪瓚別業(yè),并以文人園的審美方式進行寫仿。這種對寫仿原型的錯誤理解結合禪宗園林獨特的布局特點,導致了長春園獅子林及文園獅子林這兩座形式獨特園林的產生。結合以上因素,通過三個園林的布局變化分析探討乾隆在園林寫仿創(chuàng)作中的思維方式及創(chuàng)作手法。上篇首先分析了中國傳統(tǒng)宇宙觀哲學的發(fā)展及其對園林變革的影響。其次,總結分析園林的影響因素包含宇宙觀、老莊哲學、禪宗思想、及士大夫文化等幾個方面。最后,對士大夫階層進行探討,封建集權制度決定了其特有的階級特點。士大夫階層獨立人格與封建極權制度對他們的絕對制約的矛盾通過園林及隱逸文化得到了緩解與平衡。只有看清了宇宙觀、士大夫階級特點、園林及隱逸文化、禪宗園林之間的關系之后,才能更全面清晰地對蘇州獅子林(禪宗園林)及其寫仿產物長春園獅子林、文園獅子林(帝王仿建文人園)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和分析。下篇從不同角度對三座獅子林逐一對比分析,總結乾隆在寫仿過程中的手法變化及思想變化。
【關鍵詞】:文人園 禪宗寺園 乾隆 獅子林 寫仿 創(chuàng)新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98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上篇11-38
- 第一章 緒論11-16
- 1.1 選題背景11-13
- 1.1.1 課題來源11
- 1.1.2 研究背景11-12
- 1.1.3 研究目的12
- 1.1.4 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12-13
- 1.2 文獻綜述13-14
- 1.2.1 研究現(xiàn)狀13
- 1.2.2 文獻綜述13-14
- 1.3 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14-15
- 1.3.1 研究對象及內容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4 研究基礎15-16
- 第二章 中國古典園林與傳統(tǒng)文化宇宙模式16-29
- 2.1 中國古代哲學與園林的關系16-20
- 2.1.1 中國古代宇宙觀16-18
- 2.1.2 “天人之際”——中國哲學主題18-19
- 2.1.3 園林對“天人之際”宇宙觀忠實表現(xiàn)的內在原因19-20
- 2.2 孔子、漢武帝、董仲舒對園林的影響20-22
- 2.2.1 園林的發(fā)展階段20-21
- 2.2.2 董仲舒與漢武帝對園林的影響21-22
- 2.2.3 魏晉時期文人園的興起及道家玄學思想的影響22
- 2.3 禪與園林22-25
- 2.3.1 禪與士大夫22-23
- 2.3.2 禪宗哲學中的“空”與士大夫的宇宙觀23-24
- 2.3.3 自然山水之于禪宗24
- 2.3.4 寺廟的園林化24
- 2.3.5 寺園的意境24-25
- 2.4 宋代理學之后的“壺中天地”25-29
- 第三章 士大夫與文人園的藝術29-38
- 3.1 士大夫與文人園29-33
- 3.1.1 士大夫的人格特點、階級矛盾29-30
- 3.1.2 隱逸文化與文人園30-31
- 3.1.3 文人園的三要素——士大夫的人格觀、宇宙觀與審美31-32
- 3.1.4 園林中的寫意32-33
- 3.1.5 士大夫的意象思維33
- 3.2 中國古典園林境界33-38
- 3.2.1 無限廣大、萬物具備的宇宙模式34
- 3.2.2 園林景觀之間的聯(lián)系與宇宙模式的表現(xiàn)——無我之境34-35
- 3.2.3 情景交融——有我之境35-36
- 3.2.4 永恒的宇宙規(guī)律36-38
- 下篇38-82
- 第四章 文園獅子林的最初原型——蘇州獅子林38-49
- 4.1 蘇州獅子林的前世今生38-41
- 4.1.1 獅子林發(fā)展38-39
- 4.1.2 元代到清代39-40
- 4.1.3 民國之后40-41
- 4.2 錢維城《獅子林圖》41-43
- 4.2.1 山石41-42
- 4.2.2 水系42-43
- 4.3 空間格局43-44
- 4.4 景觀要素44-46
- 4.4.1 假山44-45
- 4.4.2 建筑45
- 4.4.3 池水45
- 4.4.4 植物45-46
- 4.5 游覽路線分析46-47
- 4.6 建筑與園林整體空間——功能大于審美47-48
- 4.7 理水手法——悖造景原則常態(tài)48-49
- 第五章 從蘇州獅子林到長春園獅子林——乾隆的寫仿移植49-62
- 5.1 長春園獅子林的建設49-50
- 5.2 長春園獅子林寫仿的影響因素50-53
- 5.2.1 倪瓚《獅子林圖》50-51
- 5.2.2 寫仿時對蘇州獅子林前身禪宗寺園的不知51
- 5.2.3 乾隆對文人園的喜愛與追求51-52
- 5.2.4 乾隆“移天縮地在君懷”、“萬物皆備于我”的造園思想52-53
- 5.3 長春園獅子林要素分析53-57
- 5.3.1 山石分析53-55
- 5.3.2 建筑分析55-56
- 5.3.3 水系分析56-57
- 5.4 長春園獅子林的平面格局分析57-61
- 5.4.1 引導區(qū)58-59
- 5.4.2 池區(qū)59-60
- 5.4.3 山區(qū)60-61
- 5.5 長春園獅子林與蘇州獅子林格局迥異成因61
- 5.6 意境分析61-62
- 第六章 長春園獅子林到文園獅子林——乾隆的自我超越62-82
- 6.1 文園獅子林發(fā)展62-63
- 6.2 文園獅子林平面格局變化63-64
- 6.3 文園獅子林造園要素64-75
- 6.3.1 文園十六景及御制詩64-75
- 6.4 空間造園手法對比分析75-82
- 6.4.1 引導區(qū)76-77
- 6.4.2 池區(qū)77-80
- 6.4.3 山區(qū)80-82
- 結語82-85
- 參考文獻85-87
- 附圖目錄87-89
- 附錄1:廊坊開發(fā)區(qū)科研大廈及綜合服務樓概念設計89-111
- 致謝11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彥霖;;倪瓚和他的如幻園林[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3年03期
2 賈s,
本文編號:4088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0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