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地區(qū)高校學生活動中心交往空間設計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0 18:43
伴隨著當代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深化,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成為當下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高校的建設也更加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高校學生活動中心作為師生交往活動的重要場所,因此面臨了更高層次的空間環(huán)境需求。在這種新的歷史條件下,嶺南地區(qū)高校學生活動中心交往空間所反映出來的狀況與當下高校師生對多元活動的空間需求存在著差距:傳統(tǒng)的設計手法、單一刻板的功能布局以及圖式化的空間組織,不僅難以激發(fā)師生停留并開展活動的熱情,也帶來了建筑空間與校園環(huán)境的割裂以及空間資源的浪費。本文從嶺南氣候特征以及學生活動中心的交往空間特征兩個關鍵點出發(fā),首先分析了高校學生活動中心交往活動與空間的特質,并結合嶺南地區(qū)的現(xiàn)狀問題歸結出當下學生活動中心建筑空間設計的局限性;然后基于嶺南建筑空間的特質,通過對國內外的優(yōu)秀實踐分析,提出促進學生交往活動的設計策略。全文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旨在提出問題,即第一章與第二章;主要目的是明確研究的對象與方法。首先基于交往空間的理論,得出高校學生活動中心交往活動的空間需求,分析嶺南地區(qū)高校學生活動中心交往空間的現(xiàn)狀問題并進行反思。第二部分內容為分析問題,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第三...
【文章來源】: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關于“交往空間”的相關研究逐年上升來源:作者根據(jù)cnki文獻庫整理
圖 1-2 美國首座學生活動中心:休斯頓大廳 圖 1-3 國內高校學生活動中心(南京大學)來源:www.wikipedia.com 來源:image.baidu.com國內高校學生活動中心較西方起步晚,還處于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早期的校園規(guī)劃少單獨設置學生活動中心,而是以活動用房的形式分散布置于禮堂、體育館中。直到 年代后隨教育改革及高校擴招,學生活動中心開始成為獨立的建筑單體出現(xiàn)在校園規(guī)中。一方面,高校學生活動中心是學生社交的重要平臺,是校園文娛活動、自我學習
圖 1-2 美國首座學生活動中心:休斯頓大廳 圖 1-3 國內高校學生活動中心(南京大學)來源:www.wikipedia.com 來源:image.baidu.com國內高校學生活動中心較西方起步晚,還處于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早期的校園規(guī)劃少單獨設置學生活動中心,而是以活動用房的形式分散布置于禮堂、體育館中。直到 年代后隨教育改革及高校擴招,學生活動中心開始成為獨立的建筑單體出現(xiàn)在校園規(guī)中。一方面,高校學生活動中心是學生社交的重要平臺,是校園文娛活動、自我學習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倫敦政經學院蘇瑞福學生中心,倫敦,英國[J]. 徐知蘭. 世界建筑. 2016(09)
[2]哥倫比亞大學“勒納樓”學生活動中心[J]. Bernard Tschumi,Tom Kowalski,Mark Haukos,Ruth Berktold,Megan Miller,Kim Starr,Richard Veith,Galia Solomonoff,Yannis Aesopos,Anthony Manzo,Peter Cornell,Jordan Parnass,Frederick Norman. 城市環(huán)境設計. 2016(01)
[3]清華大學南區(qū)學生活動中心,北京,中國[J]. 宋曄皓. 世界建筑. 2015(07)
[4]開放的立體平臺——澳門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設計[J]. 黃駿,林燕. 南方建筑. 2014(04)
[5]費爾菲爾德圣心大學LindaE.McMahon學生中心[J]. 李健美. 城市建筑. 2014(07)
[6]秦皇島·歌華營地體驗中心,秦皇島,河北,中國[J]. 夏至. 世界建筑. 2012(12)
[7]教育革命帶來的英國教育建筑設計轉變[J]. 休·安德森,高強. 建筑學報. 2011(06)
[8]區(qū)域中心的建筑幾何詮釋 評析普雷斯頓·斯科特·科恩的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學生活動中心設計[J]. 阮昊. 時代建筑. 2010(02)
[9]嶺南現(xiàn)代建筑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性”思考[J]. 肖毅強. 新建筑. 2008(05)
[10]美國賓城大學阿帕拉契學生中心[J]. Chao-Ming Wu Michael Moran. 世界建筑導報. 2006(11)
博士論文
[1]基于氣候適應性的嶺南庭園空間要素布局模式研究[D]. 薛思寒.華南理工大學 2016
[2]研究型大學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空間設計策略研究[D]. 丘建發(fā).華南理工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廣州地區(qū)高校學生活動中心建筑設計研究[D]. 余洪葉.華南理工大學 2016
[2]高校學生活動中心功能空間研究[D]. 徐婉迪.南京大學 2016
[3]高校學生活動中心設計研究[D]. 任少軍.西南交通大學 2015
[4]高校學生活動中心設計研究[D]. 謝志昌.華南理工大學 2012
[5]文化建筑綜合體交往空間設計策略研究[D]. 楊濤.華南理工大學 2012
[6]西安地區(qū)普通高等學校學生活動中心空間計劃研究[D]. 呂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2
[7]西安地區(qū)普通高校大學生活動中心實效性研究[D]. 宋婕.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9
[8]創(chuàng)造交往空間[D]. 李冬磊.同濟大學 2006
[9]高校校園交往空間研究[D]. 李南希.重慶大學 2005
[10]我國高校校園學生生活區(qū)規(guī)劃與生活建筑設計研究[D]. 王麗娜.清華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07910
【文章來源】: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關于“交往空間”的相關研究逐年上升來源:作者根據(jù)cnki文獻庫整理
圖 1-2 美國首座學生活動中心:休斯頓大廳 圖 1-3 國內高校學生活動中心(南京大學)來源:www.wikipedia.com 來源:image.baidu.com國內高校學生活動中心較西方起步晚,還處于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早期的校園規(guī)劃少單獨設置學生活動中心,而是以活動用房的形式分散布置于禮堂、體育館中。直到 年代后隨教育改革及高校擴招,學生活動中心開始成為獨立的建筑單體出現(xiàn)在校園規(guī)中。一方面,高校學生活動中心是學生社交的重要平臺,是校園文娛活動、自我學習
圖 1-2 美國首座學生活動中心:休斯頓大廳 圖 1-3 國內高校學生活動中心(南京大學)來源:www.wikipedia.com 來源:image.baidu.com國內高校學生活動中心較西方起步晚,還處于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早期的校園規(guī)劃少單獨設置學生活動中心,而是以活動用房的形式分散布置于禮堂、體育館中。直到 年代后隨教育改革及高校擴招,學生活動中心開始成為獨立的建筑單體出現(xiàn)在校園規(guī)中。一方面,高校學生活動中心是學生社交的重要平臺,是校園文娛活動、自我學習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倫敦政經學院蘇瑞福學生中心,倫敦,英國[J]. 徐知蘭. 世界建筑. 2016(09)
[2]哥倫比亞大學“勒納樓”學生活動中心[J]. Bernard Tschumi,Tom Kowalski,Mark Haukos,Ruth Berktold,Megan Miller,Kim Starr,Richard Veith,Galia Solomonoff,Yannis Aesopos,Anthony Manzo,Peter Cornell,Jordan Parnass,Frederick Norman. 城市環(huán)境設計. 2016(01)
[3]清華大學南區(qū)學生活動中心,北京,中國[J]. 宋曄皓. 世界建筑. 2015(07)
[4]開放的立體平臺——澳門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設計[J]. 黃駿,林燕. 南方建筑. 2014(04)
[5]費爾菲爾德圣心大學LindaE.McMahon學生中心[J]. 李健美. 城市建筑. 2014(07)
[6]秦皇島·歌華營地體驗中心,秦皇島,河北,中國[J]. 夏至. 世界建筑. 2012(12)
[7]教育革命帶來的英國教育建筑設計轉變[J]. 休·安德森,高強. 建筑學報. 2011(06)
[8]區(qū)域中心的建筑幾何詮釋 評析普雷斯頓·斯科特·科恩的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學生活動中心設計[J]. 阮昊. 時代建筑. 2010(02)
[9]嶺南現(xiàn)代建筑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性”思考[J]. 肖毅強. 新建筑. 2008(05)
[10]美國賓城大學阿帕拉契學生中心[J]. Chao-Ming Wu Michael Moran. 世界建筑導報. 2006(11)
博士論文
[1]基于氣候適應性的嶺南庭園空間要素布局模式研究[D]. 薛思寒.華南理工大學 2016
[2]研究型大學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空間設計策略研究[D]. 丘建發(fā).華南理工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廣州地區(qū)高校學生活動中心建筑設計研究[D]. 余洪葉.華南理工大學 2016
[2]高校學生活動中心功能空間研究[D]. 徐婉迪.南京大學 2016
[3]高校學生活動中心設計研究[D]. 任少軍.西南交通大學 2015
[4]高校學生活動中心設計研究[D]. 謝志昌.華南理工大學 2012
[5]文化建筑綜合體交往空間設計策略研究[D]. 楊濤.華南理工大學 2012
[6]西安地區(qū)普通高等學校學生活動中心空間計劃研究[D]. 呂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2
[7]西安地區(qū)普通高校大學生活動中心實效性研究[D]. 宋婕.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9
[8]創(chuàng)造交往空間[D]. 李冬磊.同濟大學 2006
[9]高校校園交往空間研究[D]. 李南希.重慶大學 2005
[10]我國高校校園學生生活區(qū)規(guī)劃與生活建筑設計研究[D]. 王麗娜.清華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079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50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