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qū)軟弱基座型碳酸鹽巖反傾高邊坡變形演化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11 16:02
我國西南部的廣大地區(qū)河谷深切,地形坡度陡、地質構造復雜,發(fā)育眾多高陡斜坡(邊坡),是孕育大型地質災害、工程邊坡大規(guī)模失穩(wěn)的主要區(qū)域,尤其是分布大量層狀巖體的地區(qū),巖體傾倒變形,孕災、成災的問題更為突出。本文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薄層狀軟硬復合巖體彎曲斷裂機理及強度特征試驗研究(41672300)”,以三峽庫區(qū)巫峽龔家坊–獨龍一帶十余個反傾邊坡為背景,針對長期庫水漲落誘發(fā)反傾岸坡傾倒變形這一水–巖相互作用機制,通過采用工程地質調查分析、長期監(jiān)測、巖石力學試驗和數(shù)值模擬等方法,探明了龔家坊–獨龍一帶邊坡巖體結構特征、巖體質量及參數(shù)特征,全面調查了庫水影響下邊坡的變形破壞現(xiàn)象,分析了邊坡變形與庫水周期性漲落的相關性,并建立了考慮水–巖相互作用的強度時效劣化離散單元法(TSD-DEM),基于該方法,分析了庫岸反傾邊坡時效變形失穩(wěn)的庫水侵蝕–軟化–滲流耦合作用機理。主要研究內容和成果如下:(1)對三峽庫區(qū)巫峽口區(qū)域地質背景資料進行收集和總結,對該區(qū)域地質構造、地層巖性和水文條件進行初步分析。探明龔家坊–獨龍段斜坡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和水文特征。明確了研究區(qū)為典型的濱海淺
【文章來源】:重慶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2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金川露天礦邊坡變形的發(fā)展演化過程
造成 221 人死亡的災難性后果[4]。此后,特別是先后在西部規(guī)劃實施的一系列大型的水利水電工程(圖1.2),比如:“三峽”、“西電東送”、“二灘”、 “南水北調”等工程,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以“傾倒”變形為主要特征的巖質邊坡變形破壞現(xiàn)象,如圖 1.3 為典型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反傾邊坡傾倒變形破壞現(xiàn)象:瀾滄江烏弄龍水電站右岸大型傾倒變形體[5]和苗尾水電站壩肩傾倒變形體[6](圖 1.3a)。此外,還有黃河上游茨哈峽水電站 2#傾倒變形體[7]和拉西瓦水電站果卜岸坡[8](圖 1.3b)、雅礱江三灘河段水文站滑坡[9]以及三峽庫區(qū)巫峽口龔家坊–獨龍一帶反傾高邊坡[10,11],均出現(xiàn)了反傾邊坡傾倒變形破壞現(xiàn)象。據(jù)統(tǒng)計,反傾邊坡傾倒地質災害已經占邊坡破壞的 33%。我國著名工程地質學家黃潤秋教授就指出,反傾邊坡傾倒和傾倒–滑移等破壞的出現(xiàn)頻度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大有比肩邊坡“滑動”破壞這一傳統(tǒng)主題,成為困擾地質工程師和巖石力學領域又一新的難題[12,13]。
3(b)黃河茨哈峽和拉西瓦水電站岸坡傾倒現(xiàn)象[8]圖 1.3 典型水利水電工程中反傾邊坡變形破壞現(xiàn)象Fig. 1.3 Typical toppling failure of anaclinal slope in hydraulic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傾斜攝影三維建模技術流程及案例分析[J]. 劉森. 科技資訊. 2017(30)
[2]斜坡傾倒變形的工程地質分析[J]. 黃潤秋,李渝生,嚴明. 工程地質學報. 2017(05)
[3]反傾等厚層狀巖質邊坡傾倒破壞折斷深度計算[J]. 朱存金,晏鄂川,張世殊,陸文博,嚴媛. 人民長江. 2016(17)
[4]庫岸深層老滑坡復活對誘發(fā)因素的滯后響應機制[J]. 繆海波,殷坤龍. 地質科技情報. 2014(05)
[5]三峽庫區(qū)巫峽段反傾巖石邊坡的破壞機制及判據(jù)[J]. 殷坤龍,周春梅,柴波.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4(08)
[6]無人機遙感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與應用前景[J]. 李德仁,李明.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4(05)
[7]機載傾斜攝影數(shù)據(jù)在三維建模及單斜片測量中的應用[J]. 李祎峰,宮晉平,楊新海,李軍,葉澤田. 遙感信息. 2013(03)
[8]反傾層狀巖質邊坡傾倒破壞力學模型[J]. 張以晨,佴磊,沈世偉,王潔玉.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1(S1)
[9]庫岸滑坡黏性土與河水物理化學作用試驗研究[J]. 畢仁能,項偉,郭義,李濤濤,王菁莪.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11(07)
[10]飽水過程中松散土體滲透性變化研究[J]. 單慧媚,梁合誠,劉佳偉,蔡鶴生,周愛國.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010(05)
博士論文
[1]西南地區(qū)軟硬互層巖質邊坡變形破壞模式及穩(wěn)定性研究[D]. 宋玉環(huán).成都理工大學 2011
[2]瀾滄江烏弄龍水電站壩址右岸大型傾倒體變形特征、成因機制及穩(wěn)定性研究[D]. 李樹武.成都理工大學 2012
[3]重大突發(fā)性滑坡災害預測預報研究[D]. 曾裕平.成都理工大學 2009
[4]巴東新城區(qū)庫岸斜坡巖體結構系統(tǒng)研究[D]. 柴波.中國地質大學 2008
[5]山區(qū)高等級公路高邊坡穩(wěn)定性及動態(tài)設計的地質工程研究[D]. 段海澎.成都理工大學 2007
[6]大型地下洞室開挖圍巖卸荷變形機理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D]. 黃達.成都理工大學 2007
[7]數(shù)字近景攝影測量快速獲取巖體裂隙信息的工程應用[D]. 王鳳艷.吉林大學 2006
[8]庫水位下降對滑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及工程應用研究[D]. 劉新喜.中國地質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反傾層狀巖體傾倒變形的力學機制分析及其早期識別指標體系研究[D]. 王劍梅.成都理工大學 2015
[2]黃河上游茨哈峽水電站2#傾倒變形體成因機制與穩(wěn)定性研究[D]. 崔亞昆.成都理工大學 2015
[3]重慶白廟子下三疊統(tǒng)嘉陵江組第三、四段碳酸鹽巖巖石學特征及成巖作用[D]. 羅文.成都理工大學 2015
[4]西部山區(qū)大型中傾內軟弱基座型滑坡形成機制及識別研究[D]. 葛海龍.成都理工大學 2015
[5]范家坪、白水河滑坡形成機理及后期演化趨勢預測[D]. 魯濤.三峽大學 2012
[6]四川省青川縣麻柳溝斜坡形成演化機制及失穩(wěn)運動特征[D]. 王宏益.成都理工大學 2012
[7]三峽庫區(qū)奉節(jié)新城三馬山滑坡水庫蓄水條件下穩(wěn)定性分析與評價[D]. 周強軍.成都理工大學 2012
[8]陡傾順層巖質斜坡傾倒變形破壞機制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 陳全明.成都理工大學 2011
[9]黃河拉西瓦水電站果卜岸坡穩(wěn)定性預測及失穩(wěn)預報研究[D]. 張海平.成都理工大學 2011
[10]瀾滄江苗尾水電站壩址區(qū)巖體傾倒變形特征及壩肩巖體穩(wěn)定性分析[D]. 余鵬程.成都理工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93298
【文章來源】:重慶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2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金川露天礦邊坡變形的發(fā)展演化過程
造成 221 人死亡的災難性后果[4]。此后,特別是先后在西部規(guī)劃實施的一系列大型的水利水電工程(圖1.2),比如:“三峽”、“西電東送”、“二灘”、 “南水北調”等工程,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以“傾倒”變形為主要特征的巖質邊坡變形破壞現(xiàn)象,如圖 1.3 為典型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反傾邊坡傾倒變形破壞現(xiàn)象:瀾滄江烏弄龍水電站右岸大型傾倒變形體[5]和苗尾水電站壩肩傾倒變形體[6](圖 1.3a)。此外,還有黃河上游茨哈峽水電站 2#傾倒變形體[7]和拉西瓦水電站果卜岸坡[8](圖 1.3b)、雅礱江三灘河段水文站滑坡[9]以及三峽庫區(qū)巫峽口龔家坊–獨龍一帶反傾高邊坡[10,11],均出現(xiàn)了反傾邊坡傾倒變形破壞現(xiàn)象。據(jù)統(tǒng)計,反傾邊坡傾倒地質災害已經占邊坡破壞的 33%。我國著名工程地質學家黃潤秋教授就指出,反傾邊坡傾倒和傾倒–滑移等破壞的出現(xiàn)頻度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大有比肩邊坡“滑動”破壞這一傳統(tǒng)主題,成為困擾地質工程師和巖石力學領域又一新的難題[12,13]。
3(b)黃河茨哈峽和拉西瓦水電站岸坡傾倒現(xiàn)象[8]圖 1.3 典型水利水電工程中反傾邊坡變形破壞現(xiàn)象Fig. 1.3 Typical toppling failure of anaclinal slope in hydraulic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傾斜攝影三維建模技術流程及案例分析[J]. 劉森. 科技資訊. 2017(30)
[2]斜坡傾倒變形的工程地質分析[J]. 黃潤秋,李渝生,嚴明. 工程地質學報. 2017(05)
[3]反傾等厚層狀巖質邊坡傾倒破壞折斷深度計算[J]. 朱存金,晏鄂川,張世殊,陸文博,嚴媛. 人民長江. 2016(17)
[4]庫岸深層老滑坡復活對誘發(fā)因素的滯后響應機制[J]. 繆海波,殷坤龍. 地質科技情報. 2014(05)
[5]三峽庫區(qū)巫峽段反傾巖石邊坡的破壞機制及判據(jù)[J]. 殷坤龍,周春梅,柴波.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4(08)
[6]無人機遙感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與應用前景[J]. 李德仁,李明.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4(05)
[7]機載傾斜攝影數(shù)據(jù)在三維建模及單斜片測量中的應用[J]. 李祎峰,宮晉平,楊新海,李軍,葉澤田. 遙感信息. 2013(03)
[8]反傾層狀巖質邊坡傾倒破壞力學模型[J]. 張以晨,佴磊,沈世偉,王潔玉.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1(S1)
[9]庫岸滑坡黏性土與河水物理化學作用試驗研究[J]. 畢仁能,項偉,郭義,李濤濤,王菁莪.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11(07)
[10]飽水過程中松散土體滲透性變化研究[J]. 單慧媚,梁合誠,劉佳偉,蔡鶴生,周愛國.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010(05)
博士論文
[1]西南地區(qū)軟硬互層巖質邊坡變形破壞模式及穩(wěn)定性研究[D]. 宋玉環(huán).成都理工大學 2011
[2]瀾滄江烏弄龍水電站壩址右岸大型傾倒體變形特征、成因機制及穩(wěn)定性研究[D]. 李樹武.成都理工大學 2012
[3]重大突發(fā)性滑坡災害預測預報研究[D]. 曾裕平.成都理工大學 2009
[4]巴東新城區(qū)庫岸斜坡巖體結構系統(tǒng)研究[D]. 柴波.中國地質大學 2008
[5]山區(qū)高等級公路高邊坡穩(wěn)定性及動態(tài)設計的地質工程研究[D]. 段海澎.成都理工大學 2007
[6]大型地下洞室開挖圍巖卸荷變形機理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D]. 黃達.成都理工大學 2007
[7]數(shù)字近景攝影測量快速獲取巖體裂隙信息的工程應用[D]. 王鳳艷.吉林大學 2006
[8]庫水位下降對滑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及工程應用研究[D]. 劉新喜.中國地質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反傾層狀巖體傾倒變形的力學機制分析及其早期識別指標體系研究[D]. 王劍梅.成都理工大學 2015
[2]黃河上游茨哈峽水電站2#傾倒變形體成因機制與穩(wěn)定性研究[D]. 崔亞昆.成都理工大學 2015
[3]重慶白廟子下三疊統(tǒng)嘉陵江組第三、四段碳酸鹽巖巖石學特征及成巖作用[D]. 羅文.成都理工大學 2015
[4]西部山區(qū)大型中傾內軟弱基座型滑坡形成機制及識別研究[D]. 葛海龍.成都理工大學 2015
[5]范家坪、白水河滑坡形成機理及后期演化趨勢預測[D]. 魯濤.三峽大學 2012
[6]四川省青川縣麻柳溝斜坡形成演化機制及失穩(wěn)運動特征[D]. 王宏益.成都理工大學 2012
[7]三峽庫區(qū)奉節(jié)新城三馬山滑坡水庫蓄水條件下穩(wěn)定性分析與評價[D]. 周強軍.成都理工大學 2012
[8]陡傾順層巖質斜坡傾倒變形破壞機制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 陳全明.成都理工大學 2011
[9]黃河拉西瓦水電站果卜岸坡穩(wěn)定性預測及失穩(wěn)預報研究[D]. 張海平.成都理工大學 2011
[10]瀾滄江苗尾水電站壩址區(qū)巖體傾倒變形特征及壩肩巖體穩(wěn)定性分析[D]. 余鵬程.成都理工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932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39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