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入滲—重分布下土質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19 02:59
準確預測預報滑坡和減少滑坡的危害一直是世界各國政府所關心的重要議題,其中降雨誘發(fā)滑坡的穩(wěn)定分析更是滑坡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已對降雨誘發(fā)滑坡這一現(xiàn)象開展了大量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目前有關降雨誘發(fā)滑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討降雨期間邊坡的穩(wěn)定性,且多采用確定性分析方法來評估其穩(wěn)定性而忽略土體參數(shù)的自身變異特性。為此本文在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土質邊坡分別從物理入滲模型和數(shù)值模型兩個方面開展了雨水入滲-重分布條件下邊坡穩(wěn)定性的研究工作,并著重探討了飽和滲透系數(shù)變異性及其趨勢分量對邊坡破壞概率的影響。本文主要開展工作及其相應的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經(jīng)典Green-Ampt入滲模型分別針對均質土坡和雙層土坡建立了相應的雨水入滲-重分布統(tǒng)一模型,并采用SEEP/W數(shù)值模型驗證了該模型的合理性。計算結果表明:(1)原入滲雨水在基質吸力和自身重力的雙重作用下繼續(xù)下滲,表現(xiàn)為濕潤鋒持續(xù)下移,坡體內(nèi)原濕潤區(qū)的體積含水率逐漸下降,但下降速率隨雨水重分布持時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并最終趨于穩(wěn)定。伴隨著濕潤鋒的下移,斜坡體內(nèi)深處的基質吸力在雨水重分布階段繼續(xù)喪失,此即從雨水重分布的角度上...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近10年滑坡占地質災害總數(shù)的比例
體非飽和帶的基質吸力、暫態(tài)水壓力、暫態(tài)飽和區(qū)進行了長期且系統(tǒng)的觀測,如圖2.2和2.3所示。觀察結果表明,滑體非飽和帶上部的基質吸力與次降雨具有對應關系,而在非飽和帶的中、下部則無明顯的對應關系。0 I 從從從從 |_^一? = - !從從41A OH I地由? i ? = o 丨 地{ v 地曲2 1 :“ ::4 ? ?三 S 4 - ①孔》水壓二 0 }6 力傳思器I ?口—卜《力計 6:i ‘ L 雄 10 「 ? ‘‘ :i * \ ^ \ 12 / ②“? 1 III r■柳 u:"‘ I * E" I ,6 ~”? j III I J^rrrT^^.,,丨雇20 ll—j B -80 M 0 2 4 6 g 10 12 1???StAAP.圖2.2基質吸力觀測井結構 圖2.3滑坡不同深度處的基質吸力周中等(2006)選取上瑞高速公路貴州段典型堆積層邊坡進行了人工降雨模13
文獻來源 試驗地點 試驗坡體體積 降雨來源 傳感器Oka(1972) 日本川崎 500 m3 _ 消防站供水Yagi等(1985) 日本松山 10x25m 降雨模擬器 張力化壓力也應變計Yamaguchi等(1989) 日本靜網(wǎng) 10x30 m 上部溝渠供水※力計,壓力測斜儀1.6x1.3 mHarp等(1990) 美國猶他 2.0x2.2 m 上部溝渠供水 張力計,壓力計3.2x4.0 m除此之外,黃潤秋和戚國慶(2004)針對三峽庫區(qū)某古滑坡建立了深迗20 m觀測井,在丼壁上布設了快拔型張力計和振弦式孔隙水壓力傳感器,對古滑坡非飽和帶的基質吸力、暫態(tài)水壓力、暫態(tài)飽和區(qū)進行了長期且系統(tǒng)的觀測,如2.2和2.3所示。觀察結果表明,滑體非飽和帶上部的基質吸力與次降雨具有應關系,而在非飽和帶的中、下部則無明顯的對應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降雨誘發(fā)粉土邊坡失穩(wěn)的離心模型試驗及雨強–歷時警戒曲線的驗證[J]. 詹良通,劉小川,泰培,陳云敏. 巖土工程學報. 2014(10)
[2]各向異性隨機場下的邊坡可靠度分析[J]. 薛亞東,方超,葛嘉誠. 巖土工程學報. 2013(S2)
[3]考慮雨水重分布對均質無限長邊坡穩(wěn)定性的研究[J]. 韓同春,豆紅強,馬世國,王福建.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3(10)
[4]強降雨條件下氣壓對滑坡延時效應研究[J]. 韓同春,馬世國,徐日慶. 巖土力學. 2013(05)
[5]考慮參數(shù)空間變異性的無限長邊坡可靠度分析[J]. 李典慶,祁小輝,周創(chuàng)兵,張利民. 巖土工程學報. 2013(10)
[6]降雨誘發(fā)淺層滑坡穩(wěn)定性的計算模型研究[J]. 李寧,許建聰,欽亞洲. 巖土力學. 2012(05)
[7]降雨條件下膨脹土邊坡失穩(wěn)機理的離心模型試驗研究[J]. 程永輝,程展林,張元斌. 巖土工程學報. 2011(S1)
[8]降雨條件下土坡變形機制的離心模型試驗研究[J]. 錢紀蕓,張嘎,張建民. 巖土力學. 2011(02)
[9]降雨條件下含軟弱夾層土坡的離心模型試驗研究[J]. 王睿,張嘎,張建民. 巖土工程學報. 2010(10)
[10]滑坡臨界暴雨強度模型研究進展[J]. 黎桂香. 廣東水利水電. 2010(08)
博士論文
[1]土體參數(shù)空間變異性模擬和土坡可靠度分析方法應用研究[D]. 吳振君.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2009
本文編號:2986201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近10年滑坡占地質災害總數(shù)的比例
體非飽和帶的基質吸力、暫態(tài)水壓力、暫態(tài)飽和區(qū)進行了長期且系統(tǒng)的觀測,如圖2.2和2.3所示。觀察結果表明,滑體非飽和帶上部的基質吸力與次降雨具有對應關系,而在非飽和帶的中、下部則無明顯的對應關系。0 I 從從從從 |_^一? = - !從從41A OH I地由? i ? = o 丨 地{ v 地曲2 1 :“ ::4 ? ?三 S 4 - ①孔》水壓二 0 }6 力傳思器I ?口—卜《力計 6:i ‘ L 雄 10 「 ? ‘‘ :i * \ ^ \ 12 / ②“? 1 III r■柳 u:"‘ I * E" I ,6 ~”? j III I J^rrrT^^.,,丨雇20 ll—j B -80 M 0 2 4 6 g 10 12 1???StAAP.圖2.2基質吸力觀測井結構 圖2.3滑坡不同深度處的基質吸力周中等(2006)選取上瑞高速公路貴州段典型堆積層邊坡進行了人工降雨模13
文獻來源 試驗地點 試驗坡體體積 降雨來源 傳感器Oka(1972) 日本川崎 500 m3 _ 消防站供水Yagi等(1985) 日本松山 10x25m 降雨模擬器 張力化壓力也應變計Yamaguchi等(1989) 日本靜網(wǎng) 10x30 m 上部溝渠供水※力計,壓力測斜儀1.6x1.3 mHarp等(1990) 美國猶他 2.0x2.2 m 上部溝渠供水 張力計,壓力計3.2x4.0 m除此之外,黃潤秋和戚國慶(2004)針對三峽庫區(qū)某古滑坡建立了深迗20 m觀測井,在丼壁上布設了快拔型張力計和振弦式孔隙水壓力傳感器,對古滑坡非飽和帶的基質吸力、暫態(tài)水壓力、暫態(tài)飽和區(qū)進行了長期且系統(tǒng)的觀測,如2.2和2.3所示。觀察結果表明,滑體非飽和帶上部的基質吸力與次降雨具有應關系,而在非飽和帶的中、下部則無明顯的對應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降雨誘發(fā)粉土邊坡失穩(wěn)的離心模型試驗及雨強–歷時警戒曲線的驗證[J]. 詹良通,劉小川,泰培,陳云敏. 巖土工程學報. 2014(10)
[2]各向異性隨機場下的邊坡可靠度分析[J]. 薛亞東,方超,葛嘉誠. 巖土工程學報. 2013(S2)
[3]考慮雨水重分布對均質無限長邊坡穩(wěn)定性的研究[J]. 韓同春,豆紅強,馬世國,王福建.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3(10)
[4]強降雨條件下氣壓對滑坡延時效應研究[J]. 韓同春,馬世國,徐日慶. 巖土力學. 2013(05)
[5]考慮參數(shù)空間變異性的無限長邊坡可靠度分析[J]. 李典慶,祁小輝,周創(chuàng)兵,張利民. 巖土工程學報. 2013(10)
[6]降雨誘發(fā)淺層滑坡穩(wěn)定性的計算模型研究[J]. 李寧,許建聰,欽亞洲. 巖土力學. 2012(05)
[7]降雨條件下膨脹土邊坡失穩(wěn)機理的離心模型試驗研究[J]. 程永輝,程展林,張元斌. 巖土工程學報. 2011(S1)
[8]降雨條件下土坡變形機制的離心模型試驗研究[J]. 錢紀蕓,張嘎,張建民. 巖土力學. 2011(02)
[9]降雨條件下含軟弱夾層土坡的離心模型試驗研究[J]. 王睿,張嘎,張建民. 巖土工程學報. 2010(10)
[10]滑坡臨界暴雨強度模型研究進展[J]. 黎桂香. 廣東水利水電. 2010(08)
博士論文
[1]土體參數(shù)空間變異性模擬和土坡可靠度分析方法應用研究[D]. 吳振君.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2009
本文編號:29862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8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