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區(qū)低配筋多層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分析
本文關鍵詞: 剪力墻 高烈度區(qū) 低配筋 抗震性能 出處:《建筑結構學報》2016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研究高烈度區(qū)多層剪力墻結構采用比現行規(guī)范規(guī)定偏低構造配筋的抗震性能和工程應用可能性,針對4個不同平面布置形式的多層剪力墻結構,分別按我國規(guī)范設防烈度8度區(qū)(0.20g、0.30g)和9度區(qū)進行抗震設計,并在規(guī)范規(guī)定的基礎上減少墻身構造鋼筋量,形成低配筋多層剪力墻結構。采用Perform-3D程序對12個低配筋多層剪力墻結構模型進行了非線性動力反應分析。結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各結構模型的地震反應較小,進入非線性的程度不深,結構的損傷偏小,且更多損傷集中在連梁梁端,而不是在剪力墻墻身。將墻身分布鋼筋配筋率與文中低配筋剪力墻相近或比其更低的低配筋剪力墻試件的試驗結果與非線性動力分析結果對比后發(fā)現,低配筋剪力墻試件的極限位移角遠大于非線性動力反應分析中獲得的具有84%保證率的結構最大層間位移角需求值,且試件在達到這一層間位移需求值時的損傷非常小。因此,高烈度設防區(qū)(8度和9度區(qū))低配筋多層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良好,經合理設計后可在高烈度區(qū)應用。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multi-story 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lower reinforcement than the current code in high intensity region, four multi-story shear wall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plane layout are studied. The seismic design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code of our country, which is 0.20g / 0.30g) and 9C respectively, and the amount of reinforcement in the wall body is reduc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de. The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12 low reinforcement multi-story shear wall structures is carried out by Perform-3D progr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rare earthquake action, the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multi-story 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low reinforcement is analyze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each structural model is small, the degree of nonlinearity is not deep, the damage of the structure is small, and more damage is concentrated at the end of the connecting beam. Instead of the shear wall body, it i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reinforcement ratio of the wall body is similar to or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w reinforcement shear wall in the paper,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specimens with low reinforcement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The ultimate displacement angle of the specimens with low reinforcement shear wall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maximum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of the structure with 84% guarantee rate obtained in the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And the damage of the specimen is very small when it reaches the requirement value of the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Therefor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story 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low reinforcement is good in the high intensity fortification zone (8 degree and 9 degree). After reasonable design, it can be used in high intensity area.
【作者單位】: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重慶大學山地城鎮(zhèn)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自籌基金課題(20070106330730011) 重慶市建委科研項目(城科字2008第70號)
【分類號】:TU398.2;TU352.11
【正文快照】: 0引言多層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抗側移剛度通常很大,其多遇地震彈性變形遠遠小于規(guī)范規(guī)定的限值?梢灶A測,即使在高烈度區(qū)(8度和9度區(qū))罕遇地震作用下,這類結構進入非線性的程度也不會很明顯。由于現行結構設計規(guī)范[1-3]中關于混凝土剪力墻的設計規(guī)定主要是針對高層剪力墻結構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志科;鄒書忠;;剪力墻結構圖紙范本的改進建議[J];河南科技;2008年11期
2 張旭;;框架-剪力墻結構中剪力墻的設計[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2年05期
3 周青島;;剪力墻結構工程施工方法的研究[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2年12期
4 諸葛瑞清;;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數量的確定[J];建筑技術;1980年03期
5 王全鳳;剪力墻基礎轉動對剪力墻最優(yōu)剛度的影響[J];建筑科學;1986年04期
6 孫巨平,孫鴻飛,滿衛(wèi)東;框架剪力墻計算中的剪力調整[J];黑龍江水專學報;1999年01期
7 王全鳳;剪力墻最優(yōu)剛度及其計算機實現[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3期
8 李喜慶;;對房屋剪力墻結構設計問題的思考[J];門窗;2014年01期
9 姜玉柱;;剪力墻結構洞的處理方案探討[J];四川建材;2014年01期
10 胡文發(fā),朱伯龍,黃鼎業(yè);受損剪力墻的非線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任金山;胡連新;;剪力墻結構的設計與合理布置[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09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2 初明進;馮鵬;葉列平;;自適應分縫剪力墻破壞模式研究[A];第20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1年
3 滕軍;呂海霞;李祚華;;平面不規(guī)則剪力墻結構大震變形及耗能反應分析[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4 沈蒲生;劉楊;孟煥陵;;地震作用下框支剪力墻結構中落地剪力墻的合理數量[A];防震減災工程研究與進展——全國首屆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劉成華;;剪力墻裂縫的綜合分析[A];第四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上)[C];2013年
6 劉昌軍;李海洲;;淺談建筑結構中剪力墻的布置[A];第三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7 李煥成;;關于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的探討[A];2014年4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8 呂西林;張佑啟;關國雄;;剪力墻結構抗震耗能研究[A];第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1994年
9 劉元珍;李珠;楊卓強;;不同參數帶縫剪力墻非線性分析[A];第17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8年
10 朱砂;江見鯨;;計算形函數有限條在剪力墻分析中的應用[A];第五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199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王敏 王麗 王瑞斌;剪力墻專利現狀研究[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3年
2 山東誠祥建安集團有限公司 張養(yǎng)亮;高層住宅結構體系的選擇[N];中華建筑報;2010年
3 ;在剪力墻允許偏差內節(jié)約資源[N];建筑時報;2007年
4 徐雯燁 張殿敏 本報記者 彭溢;院士“進駐”企業(yè) 搭起登高“天梯”[N];黑龍江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德平;剪力墻中斷的高層框—剪結構抗震性能分析與工程應用[D];華僑大學;2007年
2 連星;疊合板式剪力墻的抗震性能試驗分析及理論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陳學偉;剪力墻結構構件變形指標的研究及計算平臺開發(fā)[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辛力;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墻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5 葉艷霞;框支分區(qū)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及空間精細分析和簡化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6 勞曉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墻構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標限值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章紅梅;剪力墻結構基于性態(tài)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8 鄧明科;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墻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與試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9 秦力;中高層住宅結構體系優(yōu)化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10 高林;預制鋼管砼邊框剪力墻的節(jié)點及接縫連接的擬靜力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婷;高層框支剪力墻結構中落地剪力墻合理數量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2 郭嘉欣;高層住宅剪力墻結構的結構優(yōu)化布置及其抗震性能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楊萬;基于材料應變的L形RC剪力墻變形指標限值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宋亞敏;剪力墻抗震性能數值模擬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5年
5 馬延聰;新型裝配式空心板—框架剪力墻混合結構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6 王昭;高層住宅剪力墻結構優(yōu)化設計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7 黃艷;HPFL加固既有RC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宋春玲;HR-EPS模塊復合保溫剪力墻豎向承載能力試驗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5年
9 袁雄;高層混凝土住宅不同結構體系性能的優(yōu)化分析[D];南昌大學;2015年
10 馮少飛;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優(yōu)化分析[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577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5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