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固結黏土的三維彈塑性本構模型
本文關鍵詞:正常固結黏土的三維彈塑性本構模型
更多相關文章: 土 三維化 剪脹方程 塑性勢函數(shù)
【摘要】:?應力空間內(nèi)的非線性統(tǒng)一強度理論,與普通應力空間內(nèi)的Drucker-Prager強度理論的形式相同。類比劍橋模型采用應力參量p和q的建模方法,在?應力空間內(nèi)建立了土的三維彈塑性本構模型。首先提出了新的剪脹方程,結合正交條件,以p?,q?作為應力參量得到塑性勢函數(shù);其次模型建立過程中采用了修正劍橋模型的屈服面及非相關聯(lián)流動法則;這種建模思路是一種新的直接建立三維彈塑性模型的方法。模型以巖土類材料的非線性統(tǒng)一強度理論為破壞條件,能夠合理地反映巖土類材料的三維強度特性,較好地描述土體的變形特性,且能夠退化為修正劍橋模型。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關鍵詞】: 土 三維化 剪脹方程 塑性勢函數(shù)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1215301,51278012,51421005) 北京工業(yè)大學博士生創(chuàng)新獎學金資助項目(YB201406)
【分類號】:TU43
【正文快照】: 0引言土在三維應力狀態(tài)下的強度與變形規(guī)律是土木工程學科的一個重要課題。土的彈塑性本構模型建立了應力與應變之間的關系,它是在簡化假設的基礎上建立能夠描述土的強度特性和變形特性的數(shù)學表達式。目前在塑性理論的框架內(nèi),建立土的三維彈塑性本構模型的方法可以分為兩類: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Generalized non-linear strength theory and transformed stress spac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4年06期
2 杜修力;馬超;路德春;;巖土材料的非線性統(tǒng)一強度模型[J];力學學報;2014年03期
3 沈珠江;土的彈塑性應力應變關系的合理形式[J];巖土工程學報;1980年02期
4 孫德安,姚仰平,殷宗澤;基于SMP準則的雙屈服面彈塑性模型的三維化[J];巖土工程學報;1999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耿豪;水土作用對深基坑邊坡的影響及其防治措施[J];安徽建筑;2005年02期
2 符國平;寧躍文;;推力樁計算的綜合剛度雙參數(shù)法B樣條函數(shù)解[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3 姜陳釗;;管樁豎向承載性狀數(shù)值分析研究[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4 ;3D contaminant migration model with consolidation dependent transport coefficients[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1期
5 胡展飛,張剛,周健;軟土基坑突水基底變形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4期
6 張紹國;王新民;姚建;田冬梅;;采空區(qū)穩(wěn)定性的非線性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7 唐芬;鄭穎人;;邊坡漸進破壞雙折減系數(shù)法的機理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8 劉恩龍;何思明;;可破碎塊體材料在軸向加卸載時的力學特性[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6期
9 瞿成松;張文翔;劉毅;;軟土彈塑性本構模型發(fā)展綜述[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S1期
10 孔亮;蘇強;王燕昌;彭仁;;慢速往復荷載下砂土的細觀力學與耗能機理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展林;吳良平;丁紅順;;粗粒土組構之顆粒運動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特邀報告[C];2007年
2 程展林;吳良平;丁紅順;;粗粒土組構之顆粒運動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坤勇;殷宗澤;;復雜應力條件下土體各向異性及其建模思路[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4 徐輝;張光永;王靖濤;;黏土不排水條件下的應力路徑損傷本構模型[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陳正漢;;特殊土的細觀結構及其演化的CT-三軸試驗研究[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孔亮;李學豐;趙占兵;;土體熱力學本構模型的改進、驗證及有限元分析[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彭芳樂;李福林;白曉宇;譚軻;龍岡文夫;;基于修正塑性功砂土的能量型彈粘塑性本構模型研究[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周葆春;孔令偉;;黏性土非線性彈性k-G模型的一種改進方法[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楊光華;;巖土材料不符合Drucker公設的一個證明[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介玉新;楊光華;;應力空間的模型到應變空間的轉換方法[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書偉;微型樁結構加固邊坡受力機制和設計計算理論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09年
2 史海瑩;雙排樁支護結構性狀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徐慧峰;基于彈性波的地下管線水平導向鉆隨鉆探測理論與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孫謀;盾構隧道進出洞土體顆粒漸進破壞模式分析及加固精細化設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韓春鵬;石灰處治土路基凍融作用特性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6 陳輝;超高層建筑樁基礎承載性能的試驗研究與模擬分析[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9年
7 陳鋮;基于模糊集塑性理論的無粘性土循環(huán)荷載本構模型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林宇亮;巖土構筑物抗震動力特性及地震動土壓力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9 李青松;加強型袋裝砂井綜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質軟粘土互層地基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溫永欽;浮石粉水泥復合土的固化機理及其力學性能試驗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北戰(zhàn);降雨入滲條件下新邱區(qū)中南公路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2 李建華;降雨條件下膨脹土與土釘支護結構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李堅卿;柔性基礎下樁體復合地基解析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黃福明;降雨入滲誘發(fā)滑坡穩(wěn)定性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5 王龍;電阻網(wǎng)法求解固結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李榮聯(lián);瀝青路面結構體系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7 劉海明;昆明城市環(huán)境下附加應力場效應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8 李明明;岸邊土體力學特性及本構關系的分析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裴利劍;有限元強度折減法土質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10 代艷莉;湖南省洞庭湖城西垸堤防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A new three-dimensional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on[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2期
2 姚仰平,路德春,周安楠,鄒博;廣義非線性強度理論及其變換應力空間[J];中國科學E輯:工程科學 材料科學;2004年11期
3 殷宗澤;一個土體的雙屈服面應力-應變模型[J];巖土工程學報;1988年04期
4 路德春;姚仰平;鄒博;;廣義非線性強度理論體系[J];巖土力學;2007年10期
,本文編號:10731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07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