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封閉式基金折價動力——被忽略的套利替代效應和隱性交易費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再論封閉式基金折價動力——被忽略的套利替代效應和隱性交易費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封閉式基金折價 市場不完全套利替代 隱性交易
【摘要】:針對封閉式基金折價,本文通過理論分析構建了全新的折價機理模型,指出過往研究的不足在于套利替代效應的忽略和隱性交易費用問題;谖覈20只封閉式基金2002年9月—2013年11月期間的樣本數(shù)據(jù),分段研究證實如下結論:(1)以投資者風險規(guī)避為前提的套利替代效應的確是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動力之一,在2006年如果假設無風險利率為5%和剩余到期期限8年,該效應將導致基金折價約11.4%;(2)2006—2007年A股市場大牛市階段,投資者風險偏好的上升使得套利替代效應轉為罕見的負值;(3)過去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率較高,主要和股權分置制度缺陷、股指期貨缺位以及基金委托代理關系三個方面的隱性交易費用較高有關,2008年以來這方面的影響已顯著下降;(4)2012年之后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套利替代效應再次顯著,主要和市場長期低迷導致投資者風險規(guī)避意愿上升有關;(5)F檢驗表明,20只樣本基金之間不存在套利替代效應的本質差異。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關鍵詞】: 封閉式基金折價 市場不完全套利替代 隱性交易
【基金】: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基于封閉式基金折價視角的金融市場不完全研究:理論、實證與啟示”(批準號:2012JDXM001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F224;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封閉式基金折價是指基金二級市場的價格一般低于單位凈值的現(xiàn)象,是微觀金融眾多待解謎團之一。理論界所謂的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1發(fā)行后約120天開始折價之謎;2折價水平的時變性之謎;3發(fā)行時溢價交易之謎;4當基金封閉轉開放或者清算時折價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慶峰;;金融市場不完全的理論分解與測度研究——基于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動態(tài)考察[J];財經(jīng)研究;2011年07期
2 李茹蘭;;基金非完全價值投資的經(jīng)濟學分析[J];宏觀經(jīng)濟研究;2008年11期
3 伍燕然;韓立巖;;不完全理性、投資者情緒與封閉式基金之謎[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3期
4 張俊喜,張華;解析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J];金融研究;2002年12期
5 王擎;再析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J];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6 王凱濤;葉永剛;;封閉式基金折價與投資者情緒新解——基于投資者情緒指標框架的分析[J];西部商學評論;2009年01期
7 李慶峰;;市場不完備性、機制設計和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一個全新的理論與實證框架[J];制度經(jīng)濟學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亞莉;王微;;大股東減持的市場反應與影響因素——基于市場氛圍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郝東洋;;我國行為金融研究發(fā)展、現(xiàn)狀及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侯鵬;陳磊;;投資者情緒能夠解釋我國的封閉式基金之謎嗎?——來自2007-2008年周度數(shù)據(jù)的證據(jù)[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2年03期
4 劉力;李廣子;周銘山;;股東利益沖突、投資者情緒與新股增發(fā)折價[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10年05期
5 劉莉亞;丁劍平;陳振瑜;相恒寧;;投資者情緒對資本市場穩(wěn)定性的實證研究——來自截面效應的分析[J];財經(jīng)研究;2010年03期
6 李慶峰;;金融市場不完全的理論分解與測度研究——基于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動態(tài)考察[J];財經(jīng)研究;2011年07期
7 宋威;;協(xié)同性與風格投資——基于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實證分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年08期
8 李謹宏;;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市場收益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1年15期
9 陸勇;;邏輯偏誤、有效市場與價值發(fā)現(xiàn)[J];財會月刊;2006年23期
10 文鳳華;饒貴添;楊曉光;;投資者情緒對A股市場的影響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易志高;茅寧;耿修林;;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者情緒指數(shù)開發(fā)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張強;楊淑娥;;噪音交易、投資者情緒波動與股票收益[A];和諧發(fā)展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王俊秋;姚美云;;投資者情緒與管理層業(yè)績預告行為——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許承明;陳百助;;封閉式基金價格過度波動與投資者情緒影響的經(jīng)驗分析[A];21世紀數(shù)量經(jīng)濟學(第4卷)[C];2003年
5 王朝暉;;我國投資者情緒和股市收益影響關系的實證分析[A];21世紀數(shù)量經(jīng)濟學(第8卷)[C];2007年
6 宋軍;吳沖鋒;;金融資產定價異,F(xiàn)象研究綜述及其對新資產定價理論的啟示[A];經(jīng)濟學(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7 易志高;茅寧;耿修林;;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者情緒指數(shù)開發(fā)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孟海;股市價格泡沫與投資者行為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花貴如;投資者情緒對企業(yè)投資行為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王飛;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非完備性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陶桂平;Knight不確定環(huán)境下分布差異度量與穩(wěn)健決策數(shù)量經(jīng)濟學[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1年
5 李根;適應、演化與金融市場動態(tài)[D];天津大學;2010年
6 龍振海;中國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7 宋華東;基于前景理論的資產證券化模型與實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尹海員;基于個體投資者行為分析的我國證券市場監(jiān)管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居新華;基于羊群效應的投資者跟隨行為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10 黃大海;中國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振宇;投資者情緒與中國股票市場收益波動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李振銘;我國封閉式基金周內價格變動、周末隔夜價格變動與周資產凈值變動的相關性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譚興河;投資者情緒與股票收益[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4 謝曉冬;利用股指期貸進行套利交易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張銀鳳;投資者情緒對中小板IPO抑價的影響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靜文;中國股票市場過度聯(lián)動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賀浩亮;基于投資者情緒視角的IPO投資績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李連奇;情緒啟發(fā)式對風險決策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9 李謹宏;投資者情緒與股票收益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黃佳逸;我國股票首次公開發(fā)行(IPO)定價效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賽紅;;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現(xiàn)象解釋及其實證[J];系統(tǒng)工程;2006年12期
2 楊波;;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套利行為與市場效應分析[J];海南金融;2007年10期
3 趙濤,鄭祖玄;信息不對稱與機構操縱——中國股市機構與散戶的博弈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02年07期
4 李心丹,王冀寧,傅浩;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交易行為的實證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02年11期
5 顧娟;中國封閉式基金貼水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11期
6 汪光成;投資基金折價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12期
7 張俊喜,張華;解析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J];金融研究;2002年12期
8 王擎;再析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J];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9 董超;白重恩;;中國封閉式基金價格折扣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10期
10 趙龍凱;彭傳國;;封閉式基金折價與管理績效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何軍耀;基于證券投資基金業(yè)績的基金管理人行為評價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向東,張列平;封閉式基金折價交易的期權解釋[J];預測;2001年03期
2 杜偉錦,余能安;我國封閉式投資基金折價交易的灰色預測[J];杭州電子工業(yè)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3 張俊喜,張華;解析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J];金融研究;2002年12期
4 韓國文;任偉紅;;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實證分析及行為金融學解釋[J];中國軟科學;2004年04期
5 黃大海,鄭丕諤;封閉型基金折價之謎研究述評[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傅安里,馬超群;基金折價研究之最新進展[J];統(tǒng)計與決策;2004年08期
7 趙俊,王皓;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與管理績效的關系[J];浙江金融;2004年10期
8 戴麗娜,彭清明;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委托代理成本解釋[J];大眾科技;2004年08期
9 王擎;再析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J];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10 徐俊林;熊霖霏;;我國封閉基金折價現(xiàn)象的行為金融學實證分析[J];會計之友(B);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王志新;基金折價問題多[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2 劉振華;封閉式基金折價風險控制[N];證券日報;2004年
3 上證聯(lián)集團總裁 陶永根;封閉式基金折價問題給開放式基金的啟迪[N];市場報;2001年
4 上證聯(lián)集團總裁 陶永根;封閉式基金折價問題給開放式基金的啟迪[N];市場報;2001年
5 西南財經(jīng)大學金融學院 王 擎;破解“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N];證券日報;2005年
6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chuàng)新封閉式基金課題研究小組;封閉式基金折價之惑[N];中國證券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張衍;封閉式基金折價幅度趨小[N];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8 南京審計學院 劉思玲 何善東;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的數(shù)據(jù)研究[N];江蘇經(jīng)濟報;2011年
9 上證聯(lián)集團總裁 陶永根;封閉式基金折價問題給開放式基金的啟迪[N];市場報;2001年
10 上證聯(lián)集團總裁 陶永根;封閉式基金折價問題給開放式基金的啟迪[N];市場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薛斐;基于情緒的投資者行為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蘭知曉;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原因及對策研究[D];新疆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2 孫奪新;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3 敬旭;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因素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4 程明;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5 焦揚;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問題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08年
6 陳妞;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分期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9年
7 田瑞國;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差異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8 楊成元;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現(xiàn)象解釋[D];蘭州大學;2009年
9 李劉輝;滬深證券市場封閉式基金折價影響因素的面板數(shù)據(jù)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10 馬寧科;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成因分析及其政策建議[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216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82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