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視角下P2P網絡借貸助農模式的探討
本文關鍵詞:普惠金融視角下P2P網絡借貸助農模式的探討
更多相關文章: 普惠金融 網絡借貸 問卷調查 區(qū)域農戶 模式
【摘要】:拓展區(qū)域農戶金融需求的獲得渠道對提高農戶生活水平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具有積極意義。本文通過對新疆不同地區(qū)的調查發(fā)現,農村借貸存在利率季節(jié)性波動、信用體系不完善、期限較長等問題,純粹基于互聯網的P2P小額信貸模式不能很好地適用于農村地區(qū)。P2P助農平臺應與當地農村信用社、農村村委會、資金互助社、征信機構等合作,從而使農戶、出借者、小額貸款機構以及P2P平臺實現多贏均衡。
【作者單位】: 新疆農業(yè)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關鍵詞】: 普惠金融 網絡借貸 問卷調查 區(qū)域農戶 模式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46305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F724.6;F83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普惠金融于2005年在聯合國大會上率先提出,它是小額信貸及微型金融的延伸和擴展(焦瑾璞,2009),是指能有效、全方位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其本質是發(fā)展問題,是對傳統(tǒng)金融體系的發(fā)展和深化,可以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2013年中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立軍;湛泳;;金融發(fā)展與降低貧困——基于中國1994~2004年小額信貸的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6期
2 吳小英;鞠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網絡借貸模型[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6期
3 奚尊夏;;P2P網絡借貸組織生存機理與框架設計研究——基于臺州案例[J];浙江金融;2012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麗瓊;;小額信貸扶貧的屏南模式及對農村信貸扶貧發(fā)展的啟示[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11期
2 林茹;欒敬東;;中國金融發(fā)展對貧困減緩的作用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3 張敏;周志勇;;談P2P網絡借貸平臺案件犯罪特點及偵查要點[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4 劉芳芳;;基于宜信模式的P2P網絡借貸進化博弈分析[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5 袁野;袁強;;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和平臺考察[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4年06期
6 嚴俊;;普惠金融與小額信貸的比較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年12期
7 蘇靜;胡宗義;;農村金融減貧的直接效應與中介效應——基于狀態(tài)空間模型和中介效應檢驗的動態(tài)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年04期
8 羅茜;蒲勇健;;不對稱信息博弈下的農戶小額信貸分析——以全國首批城鄉(xiāng)統(tǒng)籌示范區(qū)重慶市為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年03期
9 周天蕓;羅偉浩;;農村小額信貸業(yè)務績效的實證研究——基于廣東茂名的數據[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年05期
10 丁志國;譚伶俐;趙晶;;農村金融對減少貧困的作用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1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吳丹;;農村金融對減少貧困的作用研究[A];“決策論壇——公共管理決策案例與鏡鑒研討會”文集[C];201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曉芳;關于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張立軍;金融發(fā)展影響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陳暉;金融發(fā)展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馮,;下崗失業(yè)人員小額貸款政策執(zhí)行過程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王翔;金融發(fā)展影響經濟增長的多重機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年
6 賈嶠;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發(fā)展問題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余利豐;金融發(fā)展與中國的TFP增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許國新;我國金融業(yè)發(fā)展對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影響:理論與實證[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9 方昕;小額信貸激勵機制與微觀信貸政策創(chuàng)新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10 姚仕萍;小額信貸風險與收益均衡機制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永輝;云南農村小額信貸與農村經濟增長的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2 李萍;金融發(fā)展與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關系[D];蘭州大學;2011年
3 王曉蕓;社會企業(yè)視角下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1年
4 周真;中國金融發(fā)展、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關系的實證檢驗[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5 包赫囡;欠發(fā)達地區(qū)小額信貸促進農戶增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6 袁帥;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對農戶收入影響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7 應樞廷;重慶市金融發(fā)展對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影響的統(tǒng)計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1年
8 戴建芬;金融發(fā)展與收入差距關系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9 李國勝;鐵嶺市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10 黃小鋒;基于農村社區(qū)弱勢群體的新型金融企業(yè)發(fā)展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莫易嫻;;P2P網絡借貸國內外理論與實踐研究文獻綜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年12期
2 吳國寶,李興平;小額信貸對中國扶貧與發(fā)展的貢獻[J];金融與經濟;2003年11期
3 王繼暉;李成;;網絡借貸模式下洗錢風險分析及應對[J];金融與經濟;2011年09期
4 邢增藝;王艷;;網絡借貸:微型金融發(fā)展新趨勢[J];前沿;2010年23期
5 劉嚴;;多元線性回歸的數學模型[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Z1期
6 陳盛東;依法管貸后記:借款用途莫虛設[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1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曉光;曹一;;論加強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jiān)管[J];南方金融;2011年04期
2 劉文雅;晏鋼;;我國發(fā)展P2P網絡信貸問題探究[J];北方經濟;2011年14期
3 王梓淇;;P2P網絡借貸平臺探析[J];時代金融;2012年08期
4 李雪靜;;國外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jiān)管及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年07期
5 陳歡;;不該被遺忘的金融市場——P2P借貸[J];金融博覽(財富);2013年11期
6 劉芳;;廣東P2P野蠻生長[J];信息技術時代;2013年03期
7 陳建中;寧欣;;P2P網絡借貸中個人信息對借貸成功率影響的實證研究——以人人貸為例[J];財務與金融;2013年06期
8 張國文;;論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防范與監(jiān)管[J];武漢金融;2014年04期
9 莫易嫻;米運生;潘朝順;;金融排斥視閥下P2P網絡借貸產生機理研究[J];發(fā)展研究;2014年04期
10 施建華;;智能代理技術在P2P電子商務中應用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達;王濤;鄭為東;楊柳;;淺析P2P網絡存儲[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梁達;王濤;鄭為東;楊柳;;淺析P2P網絡存儲[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徐向陽;吳曉峰;;P2P網絡中證書庫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二)[C];2008年
4 蔡瑞媛;溫小霓;;現代信用借貸的創(chuàng)新模式:P2P網絡借貸平臺[A];第九屆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年
5 李鈞;王新;;P2P存儲網絡中的冗余維持[A];第15屆全國信息存儲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趙靖;鄧倩妮;;Segment Storage System:基于P2P的網絡存儲服務(英文)[A];2006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三)[C];2006年
7 張曉玲;鐘誠;李智;李錦;張尊國;;基于反饋選擇的P2P網絡搜索算法[A];2007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8 李紅玉;覃海生;;P2P資源搜索算法概述[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湯克明;王創(chuàng)偉;陳];;P2P模擬器的比較研究[A];2008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10 王偉;戴躍發(fā);石東海;;P2P網絡安全體系結構[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六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證券時報記者 唐曜華;銀行P2P醉翁之意不在酒?[N];證券時報;2013年
2 深圳商報記者 陳相明;銀行爭食P2P蛋糕[N];深圳商報;2013年
3 南方日報記者 黃倩蔚 彭琳 實習生 曹丹;傳統(tǒng)金融要“觸網”民營企業(yè)尋路P2P[N];南方日報;2014年
4 本報記者 劉飛;銀行系P2P悄然崛起[N];華夏時報;2014年
5 記者 林彥龍;深圳P2P貸款規(guī)模占全國四分之一[N];深圳特區(qū)報;2014年
6 本報記者 白琳;收益跳水 P2P行業(yè)迎來發(fā)展新機遇[N];中國商報;2014年
7 何奇峰;P2P新媒體:熱過頭了[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8 何奇峰;P2P新媒體:熱過頭[N];中國計算機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楊順興;P2P網貸更適合中國中小投資者[N];國際商報;2013年
10 見習記者 蘇鵬飛;P2P網絡信貸如何突破生死局[N];中華工商時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姍姍;基于P2P的大規(guī)模分布式虛擬現實系統(tǒng)設計中若干問題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2 張冶江;主動P2P蠕蟲的檢測與防御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曹旭斌;P2P在線借貸平臺社會資本測量及作用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年
4 楊磊;針對P2P節(jié)點不合作行為的信任與激勵機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5 王衛(wèi)東;單源P2P組播的系統(tǒng)安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劉孝男;移動P2P網絡中基于方向搜索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萬;;網絡借貸(P2P)平臺的成長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8 王向輝;P2P網絡拓撲結構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9 曹佳;P2P組通訊的網絡拓撲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6年
10 鄭文良;基于簡單本體的農業(yè)P2P搜索引擎關鍵技術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851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78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