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機時代美歐金融發(fā)展形勢及啟示
[Abstract]:In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era, the financial hegemon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not been shaken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is highligh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till controls the monetary hegemony, the hegemon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hegemony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iscourse, and so 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abuse its position of financial hegemony. Europe, on the other hand, is mired in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mainly because of its own economic imbalances, inequality within the euro zone and unfair ratings by international rating agencies.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our country should persist in pursuing steady progress, deep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ransform the economic structure, grasp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and steadily develop the virtual economy. We should rationally formulate and adjus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strengthen the strength and position of our financial industry, pay attention to the supervision of domestic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financial industry.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商學院;
【分類號】:F831;F83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小彪;全球化下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的沖突[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2 宋庚一;美國媒體對伊斯蘭世界的形象建構——以《時代》周刊個案為例[J];阿拉伯世界;2004年02期
3 姜麗麗 ,周士新;淺析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4 王勇輝;美國石油地緣戰(zhàn)略與中東地區(qū)安全[J];阿拉伯世界;2005年06期
5 趙俊;;國際關系文化研究的回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湯一介;“文明的沖突”與“文明的共存”[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何芳川;;21世紀東亞文化建設與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李藝英;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的思考[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8年04期
9 于春苓,楊超;評國際沖突根源研究范式之爭[J];北方論叢;2004年02期
10 許章潤;多向度的現(xiàn)代漢語文明法律智慧——臺灣的法學研究對于祖國大陸同行的影響[J];比較法研究;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文;;東北亞經(jīng)濟合作中的區(qū)域意識問題[A];新形勢下的對外經(jīng)貿(mào)合作——新形勢下中國與日韓經(jīng)濟技術合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峰成;經(jīng)濟全球化與社會主義[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3 唐鳴;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盧凌宇;論冷戰(zhàn)后挑戰(zhàn)主權的理論思潮[D];外交學院;2002年
5 桂翔;文化交往規(guī)律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6 劉學軍;超越傳統(tǒng)——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7 張學森;社會主義信念建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崔一;韓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中國形象研究[D];延邊大學;2002年
9 方可;探索北京舊城居住區(qū)有機更新的適宜途徑[D];清華大學;2000年
10 張秋生;澳大利亞與亞洲關系研究(1940-1995)[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游紅武;后冷戰(zhàn)時代國際沖突探源[D];暨南大學;2000年
2 段吉方;審美文化與中國當下影視藝術的文化指向[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蘭喜陽;關于新世紀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論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4 馬宏偉;冷戰(zhàn)后東亞安全形勢和對我國安全的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5 劉若鋼;全球化趨勢認識誤區(qū)的理性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馬俊平;吉爾平《國際關系的政治經(jīng)濟學》評析[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年
7 曹賽先;翻譯對文化的遷移作用[D];湖南大學;2001年
8 黃筱瀛;雙語教育態(tài)度與民族文化認同[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盧山冰;網(wǎng)絡、網(wǎng)絡主體與網(wǎng)絡外部性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10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旭琰;;新自由主義全球資本積累結構與美國金融危機[J];海派經(jīng)濟學;2009年01期
2 王東;;歐元區(qū)主權債務危機或將全面深化[J];國際商務財會;2011年07期
3 王艷;;歐債危機再升級的發(fā)展趨勢評估——基于意、西及歐元區(qū)外圍國家債務問題的分析[J];國際經(jīng)濟合作;2011年09期
4 陳思進;;鏖戰(zhàn)中國市場[J];新晉商;2011年07期
5 賈付強;;從英國治下的金本位到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一種理性選擇的視角[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6 關林;聞勇;;利比亞亂局緩解美元危機[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1年07期
7 白欽先;禹鐘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國際政治視角分析[J];區(qū)域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8 馬昀;王元龍;;國際金融體系改革與文化重建[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1年08期
9 尹佳妮;;大眾的選擇——國際金融經(jīng)濟危機與馬克思主義熱潮[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2期
10 云懷偉;;多維視角下美元霸權的再認識[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楊滌;;“金融核心論”的經(jīng)濟學涵義[A];上海市社聯(lián)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會議資料匯編[C];2004年
2 鞠立新;;論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與國際金融危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視閾中的若干剖析[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3 余文烈;;當代資本運動、全球金融危機與社會主義斗爭的新任務[A];“蘇東劇變20年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黃志龍;;黃金儲備在歐美日貨幣國際化中的作用及對中國的啟示[A];中國與世界年中經(jīng)濟分析與展望(2010)[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吉林大學經(jīng)濟學院國際經(jīng)濟系教授 李曉;美元霸權地位一時難撼[N];中國證券報;2010年
2 駱瑞剛;金融霸權的威脅及應對措施[N];經(jīng)理日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沈衍琪;占領華爾街 美式金融霸權仍難破冰[N];北京日報;2011年
4 中國宏觀經(jīng)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王建;美國會甘愿讓貨幣霸權易手嗎[N];經(jīng)濟參考報;2009年
5 江艷玲;金融霸權與人民幣升值[N];上海金融報;2003年
6 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 馬濤;G20要在削弱金融霸權上下功夫[N];證券時報;2010年
7 鄧妍;金融霸權的核武——熱錢[N];財經(jīng)時報;2006年
8 香港普納集團主席 鄒藝尚;保爾森重塑全球金融格局[N];中國貿(mào)易報;2006年
9 張立偉;次貸危機預示美國金融霸權的終結[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10 劉效仁;不公平條款背后的“金融霸權”[N];經(jīng)理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胡惠民;金融霸權背景下的對沖基金投機沖擊行為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2 凌云;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金融安全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3 莫純政;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根源的馬克思主義解讀[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逄愛成;冷戰(zhàn)后美元霸權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楚笙;金融危機對美國金融霸權及國際格局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鐵強;金融霸權及其對國際關系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4年
3 馬延輝;美國金融霸權下的主權財富基金探析[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年
4 夏秀坤;美國金融霸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劉曉琳;機制與格局:貨幣體系變遷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學[D];暨南大學;2007年
6 張燕;美元困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黎原;主權財富基金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8 武興起;貨幣霸權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9年
9 石巖;圍繞主權財富基金規(guī)范問題的多方博弈:過程、國際政治動因及影響[D];外交學院;2009年
10 殷佳;論美元霸權及中國的應對策略[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230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12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