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差額及外匯儲備月度變動特征——基于結構突變的數(shù)據(jù)分析
本文選題:外貿差額 + 外匯儲備; 參考:《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2年10期
【摘要】:采用帶有兩個內生結構突變點的單位根檢驗方法,對1994年以來中國外貿差額及外匯儲備月度變動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論表明兩序列均為帶有兩個突變點的退勢平穩(wěn)過程.并根據(jù)突變發(fā)生時點,揭示外貿差額及外匯儲備的特征和發(fā)展歷程.分析顯示,雖然美國次貸問題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外貿差額及外匯儲備月度變動額均值有所下降,但并未改變兩序列的上升趨勢,可以預測貿易順差及外匯儲備額至少在短期內還將不斷擴大.
[Abstract]:By using the unit root test method with two endogenous structural mutation points, the data of the monthly change time serie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balance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since 1994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sequences are stable processes with two abrupt points. At the same time, it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course of foreign trade balance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by the subprime mortgage problem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led to a decrease in the average monthly change in foreign trade balance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t has not changed the upward trend of the two series.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the trade surplus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at least in the short term.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NKZXB1146)
【分類號】:F752.6;F832.6;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鄭建明;桑百川;;我國外匯儲備過多的風險及管理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7年11期
2 黃飛雪;寇玲;;人民幣升值能否改變貿易順差與外匯儲備增長的趨勢[J];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11期
3 宋娟;;基于改進阿格沃爾模型及需求函數(shù)法的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實證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年05期
4 曲強;張良;揚仁眉;;外匯儲備增長、貨幣沖銷的有效性及對物價波動的動態(tài)影響——基于貨幣數(shù)量論和SVAR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5期
5 朱灝;;我國外匯儲備合理規(guī)模的測算研究評述[J];統(tǒng)計與決策;2010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進;徐谷波;;生產性服務業(yè)與制造業(yè)發(fā)展互動關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實證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2 佘彩艷;朱強;;我國農村居民儲蓄的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1期
3 劉楊;諶貽慶;佘彩艷;;基于擴展的線性支出系統(tǒng)的江西省城鎮(zhèn)居民基本消費需求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2期
4 何延治;;吉林省農業(yè)生產函數(shù)模型的建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4期
5 何延治;;吉林省農民收入與農業(yè)技術進步計量經(jīng)濟模型及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2期
6 韓雯;;ARIMA模型在貴州省農產品價格預測中的應用——以辣椒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1期
7 田翠杰;;財政支農支出與農業(yè)產值·農民收入的動態(tài)關系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6期
8 馮高翔;林鑫;;建設用地供給與第三產業(yè)發(fā)展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7期
9 王海盛;鄭立群;;區(qū)域創(chuàng)新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績效測度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10 祝建;余思勤;;我國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的影響因素研究——兼論我國經(jīng)濟由外需拉動向內需驅動轉型的一個證據(jù)[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吳明華;周愛民;;我國外匯儲備對人民幣幣值的影響——影子匯率[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任博雅;李春林;;河北省出口、實際利用外資和經(jīng)濟增長的協(xié)整關系研究[A];中國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建清;對外開放、產業(yè)集聚與區(qū)域經(jīng)濟增長:理論模型與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2 王天驕;FDI對中國內資汽車產業(yè)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任超群;土地出讓價格信號對房價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鄭文娟;中國城市住房價格與住房租金的影響因素及相互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高鴻;中國貨幣流動性管理效應及工具運用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6 劉冬雨;中國外匯儲備的最優(yōu)規(guī)模:理論與實證[D];山東大學;2011年
7 余婧;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理論與證據(jù)[D];復旦大學;2011年
8 王維德;城市人口、收入與商品住宅[D];遼寧大學;2011年
9 楊運貴;鐵路車站能力的計算方法與查定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10 楊文杰;適應中國人口流動的財政政策優(yōu)化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昱;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蔡萍;基于環(huán)境責任分配的企業(yè)資本結構決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呂軍凱;青島市港口產業(yè)結構發(fā)展的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朱平;FDI對江蘇經(jīng)濟增長作用的地區(qū)差異性研究[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陳旋;環(huán)境規(guī)制對FDI的影響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6 鄒美鳳;中部地區(qū)產業(yè)結構服務化演進及其實證分析[D];南昌大學;2010年
7 高原;中國證券市場政策因素與股價波動相關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8 丁倩;基于灰色理論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的房地產預測模型及其實證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孫瑩;基于極值理論的風險價值研究及其實證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10 陸樹丹;基于隨機前沿面模型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金,王艷,梁俊偉;中國進出口價格彈性研究[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04年04期
2 穆紅梅;;我國萬億外匯儲備的形成原因與效應分析[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鄭建明,曹龍騏;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貨幣化、資產泡沫與宏觀調控[J];國際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4 巴曙松;吳博;朱元倩;;匯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幣有效匯率測算及對國際貿易、外匯儲備的影響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7年04期
5 趙慶明;;我國外匯儲備增長根源及治理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6 王群琳;;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7 歐元明 ,王少平;匯率與中國對外出口關系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09期
8 楊玉華;;進出口貿易增長與人民幣匯率之間的長期均衡與動態(tài)波動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7年06期
9 王珍;;中國國際收支與外匯儲備的趨勢分析[J];國際貿易;2006年04期
10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如何界定和保持中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guī)模[J];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燕燕;袁麗娜;;中國宏觀經(jīng)濟總量波動趨勢檢驗——基于結構突變單位根理論的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項后軍;潘錫泉;;人民幣匯率真的被低估了嗎?[J];統(tǒng)計研究;2010年08期
3 朱鈺;;淺析高額外匯儲備下的隱憂[J];時代金融;2006年09期
4 曾光輝;;基于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因素的主成份分析[J];企業(yè)經(jīng)濟;2007年11期
5 王珍;林元;劉津;;外匯儲備增長對我國物價影響的實證分析[J];特區(qū)經(jīng)濟;2009年01期
6 于慧君;權恒友;李涵;;基于協(xié)整檢驗的我國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可行性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09年05期
7 初金霞;胡雪琴;;外匯儲備增長對通貨膨脹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國物價;2009年08期
8 朱遠程;馬棟;;我國貿易差額與外匯儲備關系的協(xié)整分析[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09年36期
9 徐小淇;任力;;弱化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原因及政策建議[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年10期
10 蘇洪;;我國外匯儲備過剩對重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及對策[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洪飛;姚禎怡;;層次分析法在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管理中的應用[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5卷[C];1999年
2 蕭灼基;;宏觀經(jīng)濟回顧與展望[A];首屆晉商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王德青;張亞偉;王秀花;何玉;;金融危機對經(jīng)濟的影響和應對措施研究[A];建設經(jīng)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9年
4 高尚全;;改革和發(fā)展中的兩個重大問題[A];2009年宏觀經(jīng)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論文集[C];2009年
5 王一鳴;趙華;;我國滬深300指數(shù)波動率結構突變的檢驗[A];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進展——2010(13)卷[C];2010年
6 張荔;田崗;侯利英;;外匯儲備、外匯交易量與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論“三元悖論”下沖銷干預與貨幣政策的獨立性[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7 陳蓉;鄭振龍;;美元/人民幣遠期匯率定價偏差信息含量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焦方義;;論我國流動性過剩的成因與宏觀調控策略[A];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研究集萃——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1次會議論文(2007)[C];2007年
9 黃鈺;孫英雋;;基于托賓模型的我國流動性過剩現(xiàn)象分析[A];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陳飛翔;黎開顏;;國際收支與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實證分析[A];全球化與中國經(jīng)濟 創(chuàng)新·發(fā)展·安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經(jīng)濟·管理學科卷)[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毅;外資涌入巴西房地產市場[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
2 杜猛;不要盲目夸大外資影響[N];中國房地產報;2005年
3 耿海軍;民眾是國有資產的真正主人[N];中國改革報;2009年
4 荊林波;外資進入我國物流業(yè)的方式及對策[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朱寶琛;經(jīng)濟回暖跡象初顯 二季度數(shù)據(jù)更關鍵[N];證券日報;2009年
6 程瑞華;財政牽手貨幣政策 宏觀調控更加有效[N];金融時報;2007年
7 證券時報記者 賈壯;增加股市樓市供給收縮流動性[N];證券時報;2007年
8 經(jīng)濟視點報記者 司超慧;刺激消費的六大創(chuàng)想[N];經(jīng)濟視點報;2009年
9 王義偉;樹葉擋住了張維迎的臉[N];中華工商時報;2009年
10 梁曉;宏觀調控謹防困境[N];經(jīng)濟觀察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亮;我國外匯儲備的商品資產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池啟水;局部戰(zhàn)爭條件下中國外匯儲備動員研究[D];中央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3 鄧露;長記憶理論及其在金融市場建模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09年
4 吳博;人民幣有效匯率與開放經(jīng)濟下的貨幣政策[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5 張自然;人民幣匯率波動及外匯風險度量的實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6 張鵬;國際經(jīng)濟周期波動對我國經(jīng)濟體系的影響[D];南開大學;2009年
7 陳漢利;中國電力結構及其市場風險度量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8 陳龍江;人民幣匯率變動的農產品出口效應:理論與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胡錫健;股票量價漸近分布及其變點的統(tǒng)計過程控制監(jiān)測[D];新疆大學;2008年
10 李祺;匯率制度轉型:效率、均衡與信譽[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賢政;反思中國的外匯儲備:中韓外匯儲備比較分析[D];復旦大學;2010年
2 艾之濤;基于Copula-VaR方法的我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高向艷;中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的協(xié)整分析[D];青島大學;2006年
4 范亞杰;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馬瑞;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性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宋紅波;我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的選擇與調整[D];廈門大學;2007年
7 劉昱;外匯儲備管理動態(tài)優(yōu)化模型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8 焦薇;我國外匯儲備與貨幣供給量的關系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9 李靜;美元貶值背景下我國外匯儲備最優(yōu)結構分析[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7年
10 李貴義;論中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guī)模[D];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562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5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