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如何成為“世界化學研究中心”的
[Abstract]:The "cultural cleansing campaign" launched by the Nazi regime in 1933 had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hemical field in Germany, resulting in a heavy loss of new chemistry talents in Germany. This has led to the irrevocable decline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chemical discipline.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help of the German chemists who fled Hitler's clutches, made a breakthrough in physical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which best represent the new direction of chemical development, and completely changed its lagging situation in the field of basic chemical research. It quickly became the new World Chemical Research Center after the war.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F416.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祁亞輝;略論科學人文主義的價值觀[J];重慶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2 厚宇德;W.H.布拉格的科學生涯與科學貢獻[J];大學物理;2004年09期
3 李定慶;科學精神的培植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10期
4 金吾倫,郭元林;復雜性科學及其演變[J];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2004年01期
5 杜祥琬;;讓核技術為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再創(chuàng)輝煌[J];中國工程科學;2008年01期
6 尚超;;論我國建立體育法制的必要性[J];經營管理者;2010年07期
7 張洪光;哥廷根學派和數(shù)學的統(tǒng)一性(續(xù))[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81年S2期
8 金吾倫,郭元林;國外復雜性科學的研究進展[J];國外社會科學;2003年06期
9 張翮;翁屹;;艾弗里轉化實驗引發(fā)的思考[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10 李忱;田楊萌;;科學進化系統(tǒng)的協(xié)同機制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舒國萱;;宇稱不守恒——實驗對理論的判決性反駁[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2 朱良漪;;科學儀器的前沿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和應用[A];第三屆科學儀器前沿技術及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6年
3 蘇祺;王順義;林巍;;科技創(chuàng)新及跨學科理論互動與發(fā)展探討[A];學科發(fā)展與科技創(chuàng)新——第五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琪;西方現(xiàn)代體育科學發(fā)展史論[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費多益;論科學的合理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宋永剛;自我發(fā)展:高校學術人員管理的新視野[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郭元林;復雜性科學知識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何忠國;以和諧看待發(fā)展[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6 馮秀芳;錢偉長治學理念及教育思想初探[D];上海大學;2007年
7 陳翠芳;科技異化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7年
8 陳如鈞;社會主義社會管理矛盾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9 王保紅;基于Nature和Science20世紀內容計量分析的科學發(fā)展態(tài)勢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10 全勝;基于學術交流理論的體育科技社團歷史演變及當代趨勢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利潤;20世紀40年代計算機知識在我國的傳播[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2 馬輝;花園口經濟區(qū)200噸碳纖維生產線工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袁焱;基于Lotka-Volterra方程的基因調控網絡穩(wěn)定性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4 劉松;科學求實與效率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朱曉珊;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與思維方式變革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6 黃曉虹;回顧和展望[D];浙江師范大學;2002年
7 于曉紅;仿生設計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8 劉雪飛;收音機造型發(fā)展演變研究[D];江南大學;2004年
9 呂艷;李森科偽科學事件的文化透視[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10 鄒芳芳;對稱性破缺的哲學思考[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世界頂級“煤變油”研究中心落戶上海[J];能源與環(huán)境;2004年03期
2 ;川菜發(fā)展研究中心簡介[J];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2期
3 小林;;奧飛聯(lián)手高校開設澳貝早教研究中心[J];中外玩具制造;2010年02期
4 ,
本文編號:22073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20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