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計劃與包頭工業(yè)基地的建設
[Abstract]:During the first five-year plan, 6 of the 156 Soviet projects were arranged in Baotou,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fter years of construction, the formation of Baotou Industrial Base with Baotou as the main body. The construction of Baotou industrial base not on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lurgy, electric power, coal and other industrial sectors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but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Northwest region, and accelerate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Baotou. Some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have been gained.
【作者單位】: 內蒙古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F4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斌華;是“崩潰邊緣”還是“曲折發(fā)展”——關于“文革”時期的內蒙古經濟[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薛東前;包頭市工業(yè)資源的生態(tài)開發(fā)利用與持續(xù)發(fā)展[J];干旱區(qū)地理;1997年01期
3 李若建;權力與人性:大躍進時期公共食堂研究[J];開放時代;2004年01期
4 賀飛軍,趙靜;困境與出路——關于內蒙古經濟發(fā)展中制度創(chuàng)新的思考[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賀飛軍,趙靜;內蒙古區(qū)域經濟差距成因的制度分析[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蘇浩;內蒙古城鄉(xiāng)差距分析[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姚云峰,,鄒受益,孫祥,秦富倉,王效亮;包頭市土地退化與復墾研究[J];內蒙古林學院學報;1995年04期
8 梁志善;;韓人移住內蒙古地區(qū)研究[J];韓國研究論叢;2012年01期
9 王利中;;1958-1964年內蒙古地區(qū)場社合并問題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10 烏仁其其格;;加快內蒙古各民族大團結與社會和諧發(fā)展[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周競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關系史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任軍;內蒙古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白曉;烏蘭夫民族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4 劉春;建國以來內蒙古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變革[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蕾;新中國科左后旗民族貿易發(fā)展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2 張新偉;內蒙古畜牧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3 姜建強;中共在內蒙古地區(qū)的民族貿易工作研究(1946-1965)[D];內蒙古大學;2011年
4 孟和達來;民國時期蒙文出版物出版發(fā)行特性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5 木其爾;烏蘭夫民族經濟思想及其對建設和諧內蒙古的重要啟示[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6 張志深;包頭市農業(yè)區(qū)域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5年
7 呂勇;新中國建立初期資源型工礦城市發(fā)展研究(1949-1957)[D];四川大學;2005年
8 周明長;新中國建立初期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與工業(yè)城市發(fā)展研究(1949-1957)[D];四川大學;2005年
9 孟和巴雅爾;關于“牧區(qū)大寨”[D];內蒙古大學;2006年
10 徐挺;內蒙古一次能源消耗對經濟周期的相關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濤;“一五”計劃和“十五”計劃比較研究[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張洪秋;王久高;;新中國“一五”計劃編制工作的歷史考察[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3 趙夢涵;我國“一五”計劃時期的財政管理經驗[J];文史哲;1992年05期
4 吳群敢;關于我國“一五”計劃基本任務兩種提法的探討[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4年01期
5 ;從數字看輝煌(1)——從“一五”計劃到“十五”計劃[J];領導決策信息;2001年27期
6 陳勇勤,和旭超;“一五”計劃與50年代共和國經濟[J];甘肅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7 代紅俠,徐家林;一五計劃的實施及其啟示[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賈艷敏;陳云與“一五”計劃的編制及實施[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3年05期
9 張濤;;中國政府角色的變遷與趨向——以“一五”計劃和“十五”計劃為例[J];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2003年00期
10 苗長青;艱難足跡光輝路——山西“一五”計劃到“十五”計劃制定與實施回顧(上)[J];黨史文匯;2004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武力;;陳云與“一五”計劃研究述評[A];陳云研究述評(上冊)[C];2004年
2 武力;;向實踐學習的光輝典范——陳云與“一五”計劃若干問題研究[A];陳云百周年紀念-全國陳云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5年
3 周干峙;;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春天[A];我國大型建筑工程設計發(fā)展方向——論述與建議[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沈蕓;國有體制的深入和電影“一五”計劃[N];中國電影報;2006年
2 省委黨史研究室 何燕;云南“一五”計劃的制定和實施[N];云南日報;2009年
3 李美宏 張艷芳;山東全面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N];聯合日報;2009年
4 石維行 石京磊;回眸“一五”與“二五”建設場景[N];中國檔案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資料整理 蘭圣偉;鋼筋鐵骨舞長風[N];西部時報;2009年
6 記者 少娟 通訊員 陳曉榮;我市完成《“一五”至“十一五”規(guī)劃檔案資料要覽》[N];天水日報;2010年
7 尹亮;頑強拼搏 敢于爭先[N];洛陽日報;2011年
8 ;共和國由弱到強的腳步[N];科技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梁姍;激情歲月 火熱年華[N];南寧日報;2008年
10 記者王興華;大城血脈流淌了一百年[N];長江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于燕妮;周恩來與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乞長生;“一五”時期河北省植樹造林事業(y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1422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14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