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織錦產業(yè)的發(fā)展困境與扶植措施
本文關鍵詞:湘西土家織錦產業(yè)的發(fā)展困境與扶植措施
【摘要】:湘西土家織錦產業(yè)已逐漸成形,但仍然存在種種不足,各級政府扶持土家織錦產業(yè)有其必要性與可行性,應從政策、招商引資、產權、宣傳等四個方面大力扶植土家織錦產業(yè)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課題(12YBB068)
【分類號】:F426.81
【正文快照】: 湘西地區(qū)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我國一個以漢族、苗族、土家族及侗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qū)。長期以來,湘西以其秀美奇絕的自然景觀引人矚目,但其源遠流長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一直被世人忽視,在大家看來,湘西文化仍帶有神秘色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湘西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與外界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倩;;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湘西農村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以土家族織錦為例[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浪 ,劉英武;秉承傳統(tǒng)風格 合理開發(fā)設計——土家織錦的發(fā)展現(xiàn)狀[J];湖南包裝;2004年01期
2 龍湘平;;衰落與蛻變——土家織錦工藝現(xiàn)狀考察的思考[J];裝飾;2005年12期
3 杜銳;;土家織錦藝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4 田鳳翥;;田明與他的《土家織錦》[J];民族論壇;2010年03期
5 聶元松;;撈車織女——土家織錦傳承人劉代娥[J];民族論壇;2010年04期
6 楊鑫;;旅游發(fā)展背景下土家織錦的傳承[J];時代金融;2011年27期
7 彭澆;;非物質文化遺產背景下土家織錦考察與發(fā)展現(xiàn)狀思考——以湖南省龍山縣為例[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10期
8 石慶秘;;信息技術視域下土家織錦傳承與發(fā)展的策略建構[J];民族藝術;2012年01期
9 龍湘平;;土家織錦 錦上添花——解析田明先生《土家織錦》研究的學術價值[J];美術大觀;2012年11期
10 葉德書;論土家織錦的構圖內涵[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通訊員 唐榮沛;龍山獲“中國土家織錦之鄉(xiāng)”稱號[N];團結報;2006年
2 陳新祥邋丁浩;“李兆基溫暖工程”力助土家織錦[N];中國文化報;2007年
3 通訊員 陳新祥邋丁浩 記者 廖宏成;土家織錦牽手“溫暖工程”[N];湖南日報;2007年
4 曉林;《土家織錦》新年面世[N];文藝報;2009年
5 田小雨 湖南省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田紹杰 湖南省湘西州民族工藝美術研究所;高科技復興傳統(tǒng)土家織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記者 蘇莉 通訊員 陳莎;龍山土家織錦年產值逾3000萬元[N];湖南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毛吉元;湖南龍山土家織錦織出致富路[N];中國紡織報;2012年
8 通訊員 易長松 戴國梁 記者 陳永剛;土家織錦最長卷問世[N];湖南日報;2007年
9 張康麗;龍山:“土家織女”有了“家”[N];團結報;2007年
10 黃柏權;尋遍山野打草稿 粒粒珠玉匯成篇[N];中國文物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文娟;土家織錦藝術符號探尋[D];湖南工業(yè)大學;2008年
2 肖智慧;土家織錦工藝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彭以;土家織錦紋樣及其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芳;土家織錦工藝傳承的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王卓敏;湘西土家織錦圖案的藝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向開瑛;論湘西土家織錦的特征與傳承[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金萱;湘西龍山地區(qū)土家族傳統(tǒng)織錦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8 李艷芳;土家織錦生產性保護的現(xiàn)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9 邵長波;土家織錦當代發(fā)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10 冉紅芳;土家織錦文化變遷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216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22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