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期貨市場波動特征和風險度量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黃金期貨市場波動特征和風險度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2008年1月9日,作為我國金融期貨先行者的黃金期貨被首次推出之日開始便廣受追捧,但僅僅幾個月,黃金期貨主力連續(xù)合約便出現(xiàn)數(shù)個跳空缺口,市場劇烈波動,很多投資者產生虧損并紛紛退出,市場流動性很差。隨著商業(yè)銀行準入、夜盤交易等制度的頒布與實施,我國黃金期貨市場參與者逐漸增多,市場流動性大幅度加強。但是受到美元走勢、外國突發(fā)事件等影響,市場波動仍非常劇烈。在此背景下,我們亟需加強對此市場波動特點與風險的分析。本文旨在通過借鑒國內外學者對金融市場波動性和風險度量前沿分析方法,對我國黃金期貨市場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構建我國黃金期貨市場相對完整的研究體系。首先,對國內外黃金期貨市場相關研究作系統(tǒng)性陳述和總結,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我國黃金期貨相關研究尚有一些不足之處,為本文后續(xù)的量化分析做鋪墊。然后,對黃金期貨市場的理論基礎進行闡述,介紹了金融市場波動特征和風險量化多種理論模型,說明適用于我國黃金期貨市場的原因。隨后,選取具有代表性和連續(xù)性的黃金主力連續(xù)合約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基于正態(tài)分布和t分布的GARCH模型(選擇最大似然法進行估參)和SV模型(選擇MCMC方法進行估參),并逐步加入“杠桿效應”、經ARIMA模型分解后的持倉量與成交量的作用,刻畫該市場的波動特征,經實證主要得到三點結論:第一,我國黃金期貨市場波動具有持續(xù)性、集群性的金融市場一般特征,但非對稱性不明顯,這可以從參與者特殊構成結構和期貨市場基本特點兩方面來解釋。第二,持倉量與市場波動負相關,成交量與市場波動正相關,且與可預測部分相比,不可預測部分對波動作用更強,這是因為不可預測部分表達了更多信息。第三,SV模型更適用于刻畫中國黃金期貨市場波動特征。最后,將波動性模型計算出的條件方差引入到VaR方法當中,通過失敗率檢驗法為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選擇其“最適”風險度量模型。
【關鍵詞】:黃金期貨市場 SV模型 GARCH模型 MCMC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24;F832.54;F724.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引言8-15
-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8-9
- 1.2 相關文獻綜述9-12
- 1.2.1 黃金期貨市場研究現(xiàn)狀9-10
- 1.2.2 小結10-12
- 1.3 研究內容框架和方法12-14
- 1.3.1 研究內容框架12-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4 本文創(chuàng)新點14-15
- 2.理論基礎15-28
- 2.1 黃金期貨市場的產生和發(fā)展現(xiàn)狀15-18
- 2.1.1 黃金期貨市場的產生15-16
- 2.1.2 我國黃金期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16-18
- 2.2 金融市場波動理論18-23
- 2.2.1 金融市場波動性的基本特征18-20
- 2.2.2 GARCH類模型20-21
- 2.2.3 SV模型21-23
- 2.2.4 波動性模型在黃金期貨市場應用原因23
- 2.3 金融市場風險理論23-28
- 2.3.1 VaR方法24-27
- 2.3.2 VaR方法在黃金期貨市場應用原因27-28
- 3.中國黃金期貨市場描述性分析28-32
- 3.1 數(shù)據(jù)來源與選擇28
- 3.2 我國黃金期貨市場收益率序列的基本統(tǒng)計分析28-30
- 3.3 收益率序列基本檢驗30-32
- 3.3.1 平穩(wěn)性檢驗30
- 3.3.2 自相關和偏相關檢驗30-31
- 3.3.3 ARCH效應檢驗31-32
- 4.中國黃金期貨市場波動性特征實證分析32-46
- 4.1 基于GARCH類模型的實證分析32-34
- 4.1.1 模型構建32
- 4.1.2 實證結果與分析32-34
- 4.2 基于SV類模型的實證分析34-40
- 4.2.1 模型構建34
- 4.2.2 模型估計方法34-36
- 4.2.3 實證結果與分析36-39
- 4.2.4 收斂性診斷39-40
- 4.3 GARCH模型和SV模型實證結果比較40-42
- 4.4 市場成交量和持倉量與我國黃金期貨市場波動性關系分析42-45
- 4.4.1 模型構建42-43
- 4.4.2 實證結果與分析43-45
- 4.5 本章小結45-46
- 5.中國黃金期貨市場風險測度實證分析46-55
- 5.1 VaR-GARCH與Va R-SV族動態(tài)風險測度模型構建46-47
- 5.2 實證結果與分析47-50
- 5.3 不同風險量化模型風險測度效果比較50-54
- 5.4 本章小結54-55
- 6.結論分析55-57
- 6.1 研究結論55-56
- 6.2 進一步研究方向56-57
- 參考文獻57-59
- 附錄59-63
- 致謝63-64
-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64-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越,祁國中;期、現(xiàn)結合 建立中國黃金期貨市場的新構想[J];中國黃金經濟;2000年06期
2 田傳戰(zhàn);姚德良;;世界黃金期貨市場、工具與法規(guī)政策環(huán)境的比較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8年04期
3 張敏;侯心強;;黃金期貨市場流動性含義及意義[J];現(xiàn)代商業(yè);2008年30期
4 吳順達;;論近期黃金期貨市場的進入與風險防范[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8年10期
5 陳秋雨;周生春;;中國黃金期貨市場鞅式弱有效檢驗[J];財貿經濟;2011年01期
6 歐旭蕾;;黃金期貨市場分析[J];黃金;2008年12期
7 李文凱;;我國黃金期貨市場進入量質齊升時期[J];中國金屬通報;2012年08期
8 王若冰;;中國黃金期貨市場定價效率研究[J];商;2013年16期
9 沙青;張曉東;;我國黃金期貨市場價格影響因素研究[J];時代金融;2013年24期
10 ;張勇:炒金大鱷騙動600億[J];競爭力;2009年08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天馬期貨公司 劉榮華;黃金期貨市場建設之我見[N];中國黃金報;2006年
2 北京黃金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劉山恩;黃金期貨市場的理性追溯(下)[N];中國黃金報;2007年
3 記者 江俊瑞;中國黃金期貨市場專家研討會將在京舉辦[N];中國黃金報;2007年
4 劉山恩;黃金期貨市場異化給我們的若干啟示[N];中國黃金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董科;黃金期貨市場培育漸入“精細化”[N];期貨日報;2008年
6 高茹琨;當前我國黃金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建議[N];中國黃金報;2011年
7 記者劉斐;黃金期貨市場保持快速增長趨勢[N];中國黃金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張偉超;王曉黎:銀行日益重視黃金期貨市場[N];中國黃金報;2013年
9 撰稿 本報記者 何曉曦;黃金期貨市場如何轉型升級?[N];國際商報;2014年
10 撰稿 本報記者 何曉曦;黃金期貨市場發(fā)展迅猛[N];國際商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任俊濤;中國黃金期貨市場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陳秋雨;中國黃金期貨市場特征及風險控制[D];浙江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雪潔;中國黃金期貨市場波動特征和風險度量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年
2 侯心強;我國黃金期貨市場流動性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3 高揚;我國黃金期貨市場運行效率的實證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4 崔萌;我國黃金期貨市場功能的實證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3年
5 賈廣暢;我國黃金期貨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年
6 錢愷;電子盤建設對我國黃金期貨市場發(fā)展的必要性[D];浙江大學;2009年
7 孫宇泓;我國黃金期貨市場有效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8 李志凡;我國黃金期貨市場有效性實證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4年
9 楊波;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黃金期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10 崔艷艷;我國黃金期貨市場有效性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黃金期貨市場波動特征和風險度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35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fazhanlunwen/46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