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學介紹 南京廖華
本文關鍵詞:我國研究生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基于1996—2009年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3、高等教育與區(qū)域發(fā)展(北京市教委共建項目)
社會兼職:
1、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
2、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副理事長
3、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
4、中國商業(yè)經濟學會副會長
5、中國商業(yè)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6、中國市場營銷學會副會長
7、中國市場協(xié)會副會長
8、中國高校市場學研究會會長
研究領域:
1、市場與商品流通
2、商業(yè)經濟
3、市場營銷
4、高等教育
聯(lián)系方式:
電 話:010-82509556
E-mail:leader@ruc.edu.cn
李立國
教授
電話:
郵箱:liliguo@ruc.edu.cn
辦公地點:國學館
姓名及自然情況
李立國,男,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
高等教育理論與管理,教育思想史
學習經歷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學士、碩士、博士 現(xiàn)聘崗位: 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教育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發(fā)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執(zhí)行副主任,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教育》主編。 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著作: 1、李立國:《古代希臘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 2、李立國:《工業(yè)化時期英國教育變遷的歷史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 3、劉向兵,李立國:《大學戰(zhàn)略管理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4、胡娟,李立國:《大學協(xié)會組織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5、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年度報告課題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三作者)
6、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年度報告課題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年度報告200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參著)
7、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年度報告課題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年度報告2010》(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參著)
8、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年度報告課題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年度報告201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參著)
9、吳式穎,任鐘印主編:《外國教育思想通史》第二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主要作者)
10、張斌賢主編:《西方教育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參著)
11、胡娟,李立國,胡莉芳 編著:《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歷代文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論文:
1、李立國,什么是現(xiàn)代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3年第2期。
2、李立國,以省級教育統(tǒng)籌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3、李立國,教育思想史的地位與價值,《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4、黃海軍、李立國,教育對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機制研究,《復旦教育論壇》,2013年第3期。
5、李立國,中國如何跨越后發(fā)國家高等教育發(fā)展困境,《大學教育科學》,2013年第3期。
6、李立國,我國城鎮(zhèn)化過程中的教育戰(zhàn)略重點,《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5期。
7、李立國,國際視野下的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大學教育科學》2012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9期全文轉載
8、李立國,黃海軍,我國省域研究生教育的學科布局,《復旦教育論壇》,2012年第1期
9、李立國,大學教師職業(yè)特性探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10、黃海軍,李立國,我國研究生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基于1996—2009年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11、李立國,“文化自塑與文化自信——我國大型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當代使命”,《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12、李立國,喬立英,韋金伶,“省域視野下的我國研究生教育布局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4期。
13、李立國,曾旭萍,“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集聚效應研究”,《復旦教育論壇》,2011年第2期。
14、李立國,陳露茜,“新自由主義對于高等教育的影響”,《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教育》,2011年第7期轉載。
15、李立國,“大學競爭特性探析”,《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1年第2期。
16、李立國,黃海軍,“邁向高等教育的強國之路——我國距離世界高等教育強國還有多遠”,《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0年第6期全文轉載;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教育》,2010年第5期轉載。
17、李立國,“論高等學校的綜合發(fā)展與特色辦學”,《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18、李立國,趙義華,黃海軍,“論高校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中國高教研究》,2010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教育》,2010年第6期轉載。
19、李立國,胡莉芳,周平,“來華留學教育發(fā)展趨勢與戰(zhàn)略選擇”,《復旦教育論壇》,2010年第1期。
20、李立國,“從一流大學到高等教育強國: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轉變”,《復旦教育論壇》,2010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教育》,2010年第7期轉載。
21、李立國,詹宏毅,“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學科結構變化分析”,《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3期。
22、李立國,“建立合理有序的高校教師流動機制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23、李立國,“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與當代價值”,《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24、牛維麟,李立國,詹宏毅,“大學校長職業(yè)化的探究與啟示”,《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第11期;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8期轉載。
25、李立國,“推進高校特色辦學更需合理競爭”,《中國教育報》,2009年3月3日。
26、李立國,胡娟,《教育研究的黃金時期》,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報告2008-200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27、胡娟,李立國,“大學校長成長為教育家需良好制度環(huán)境”,《中國教育報》,2008年11月25日;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12期轉載。
本文關鍵詞:我國研究生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基于1996—2009年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99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fazhanlunwen/22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