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四類機構改革中新興前沿學科布局下的期刊結構優(yōu)化建議
發(fā)布時間:2021-04-28 02:54
【目的】緊跟中科院四類機構分類改革態(tài)勢,促進中科院主辦期刊更加及時地進行結構優(yōu)化和布局調整,使其盡可能全面地覆蓋四類機構改革中的重要前沿領域和新興交叉學科增長點,從而推動全院新興優(yōu)勢學科的持續(xù)發(fā)展!痉椒ā克鸭褪崂砟壳耙呀浾将@批籌備/啟動的60個四類機構所聚焦的最新學科布局以及全院現有的97個單位主辦的358種期刊所涉及的學科領域,并對上述兩套數據進行半定量化相關性比對;分析優(yōu)勢學科發(fā)展的新趨勢、新需求,挖掘出現有期刊的學科領域空白,探索創(chuàng)辦精品期刊的潛在資源,從而對中科院科技期刊未來幾年可實施的期刊結構優(yōu)化提出理論依據!窘Y果】目前中科院科技期刊的學科方向結構布局較為良好,相對于四類機構所聚焦的重點學科領域的覆蓋度較高,但已經籌建/啟動的四類機構所聚焦的重點學科領域中仍存在一定期刊選題空白。可考慮進行辦刊策略調整或者有一定潛力布局新刊的學科方向主要有量子科技、海洋技術、區(qū)域大氣環(huán)境、干細胞與再生醫(yī)學、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結論】中科院主辦期刊應及時響應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趨勢,通過期刊結構優(yōu)化在重點前沿學科的空白領域抓住辦刊先機,為全院的科技創(chuàng)新助力。
【文章來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步驟與方法
2 結果與討論
2.1 四類機構最新學科布局和現有期刊概況分析
2.2 中科院期刊結構優(yōu)化的潛在資源和新刊策略分析
3 主要結論和建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科信息深度挖掘研究助力新刊出版的探索[J]. 李雪,董藝,李曉光,崔曉健,王占坤. 編輯學報. 2018(05)
[2]高校學報服務“雙一流”建設的問題與對策——以遼寧省為例[J]. 郝雪,劉春光,楊永生.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8(09)
[3]實施“率先行動”計劃 促進科學技術跨越發(fā)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產出情況[J].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8(05)
[4]率先行動 砥礪奮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創(chuàng)新多、水平高[J]. 本刊記者. 紫光閣. 2017(05)
[5]創(chuàng)新辦刊模式 服務智庫建設——高校學報辦刊模式改革探索[J]. 葉紅波. 出版發(fā)行研究. 2016(04)
[6]高校優(yōu)勢學科與學報專業(yè)化辦刊之路辨析[J]. 徐玉梅,于長英,劉春光,高旭. 出版與印刷. 2014(01)
[7]國際性出版機構創(chuàng)辦新期刊的原則及案例介紹[J]. 任勝利,林佳莉. 編輯學報. 2006(05)
[8]我國科技新刊創(chuàng)辦評價模型研究[J]. 趙新力,潘云濤,郭玉,張玉華,朱曉東,宋培元,張保明.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05(06)
本文編號:3164663
【文章來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步驟與方法
2 結果與討論
2.1 四類機構最新學科布局和現有期刊概況分析
2.2 中科院期刊結構優(yōu)化的潛在資源和新刊策略分析
3 主要結論和建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科信息深度挖掘研究助力新刊出版的探索[J]. 李雪,董藝,李曉光,崔曉健,王占坤. 編輯學報. 2018(05)
[2]高校學報服務“雙一流”建設的問題與對策——以遼寧省為例[J]. 郝雪,劉春光,楊永生.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8(09)
[3]實施“率先行動”計劃 促進科學技術跨越發(fā)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產出情況[J].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8(05)
[4]率先行動 砥礪奮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創(chuàng)新多、水平高[J]. 本刊記者. 紫光閣. 2017(05)
[5]創(chuàng)新辦刊模式 服務智庫建設——高校學報辦刊模式改革探索[J]. 葉紅波. 出版發(fā)行研究. 2016(04)
[6]高校優(yōu)勢學科與學報專業(yè)化辦刊之路辨析[J]. 徐玉梅,于長英,劉春光,高旭. 出版與印刷. 2014(01)
[7]國際性出版機構創(chuàng)辦新期刊的原則及案例介紹[J]. 任勝利,林佳莉. 編輯學報. 2006(05)
[8]我國科技新刊創(chuàng)辦評價模型研究[J]. 趙新力,潘云濤,郭玉,張玉華,朱曉東,宋培元,張保明.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05(06)
本文編號:31646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guanqikan/nandahexincssci/31646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