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2-15 14:58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獲得感”一詞,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質量年,教育部強調高校要打好思政課質量與水平提升攻堅戰(zhàn),切實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獲得感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是指碩士生通過參與思政課教學過程所引起的積極體驗與行為變化,由知識掌握、情感激勵、信念形成、行為導向等相互聯(lián)系的四個要素構成。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對促進碩士生思政課教學改革,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質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研究立足于碩士生思政課學情,根據相關理論及訪談,對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的概念進行界定,在此基礎上編制了“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調查問卷”,選取了浙江、湖北、湖南地區(qū)3所高校576名碩士生進行調查。得出如下結論:(1)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檢驗等,發(fā)現(xiàn)本研究所提出的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概念具有合理性,編制的“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調查問卷”具有較高的信效度。(2)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相關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相依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國內研究現(xiàn)狀
2.國外研究現(xiàn)狀
3.研究述評
(三)研究內容、思路與方法
1.研究內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點、難點、創(chuàng)新點
1.研究重點
2.研究難點
3.研究創(chuàng)新點
一、核心概念界定及相關理論基礎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碩士生思政課
2.獲得感
3.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
(二)相關理論基礎
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
2.德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3.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體理論
4.班杜拉三元交互決定論
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6.小結
二、研究設計
(一)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1.理論模型
2.研究假設
(二)問卷設計
1.問卷的結構與內容
2.樣本與施測
(三)問卷信度及效度檢驗
1.探索性因素分析
2.信度分析
三、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的現(xiàn)狀分析
(一)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基本情況
1.總體獲得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2.各維度的獲得感均呈正相關性
3.各維度獲得感具有一定層次性
4.不同人口學變量下獲得感存在差異性
(二)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存在的問題
1.必修課程知識掌握情況優(yōu)于選修課程
2.家國情懷濃厚但馬克思主義信仰不足
3.知識與技能的直接運用效果不夠理想
4.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指導作用發(fā)揮不強
四、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的影響因素
(一)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影響因素的基本情況
1.獲得感與各影響因素關聯(lián)度高
2.各影響因素影響程度層次分明
3.影響因素線性回歸分析解釋
4.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的路徑分析
(二)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影響因素的具體討論
1.個人因素是影響獲得感的關鍵性因素
2.社會環(huán)境是影響獲得感的重要性因素
3.教師因素是影響獲得感的基礎性因素
4.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獲得感的間接性因素
五、提升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的對策
(一)碩士生思政課導向型主體條件創(chuàng)優(yōu)
1.加強頂層設計,重視碩士生思政課建設
2.落實人才政策,增強國家認同內生動力
3.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支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4.充分發(fā)揮家庭在碩士生思政課教育中的中介作用
(二)碩士生思政課主動型主體質量創(chuàng)優(yōu)
1.堅持魅力導向,展現(xiàn)學識功底與專業(yè)素養(yǎng)
2.堅持政治導向,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3.堅持問題導向,培養(yǎng)碩士生理論思維能力
4.堅持需求導向,增強思政課教育教學實效
(三)碩士生思政課受動型主體能力創(chuàng)優(yōu)
1.認準角色定位,明確課程體系的貫通與提升
2.深化理性認知,把握課程設置的作用與價值
3.端正學習態(tài)度,發(fā)揚主體意識與主動精神
4.投身社會實踐,提高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調查問卷
附錄二 :訪談提綱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743398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國內研究現(xiàn)狀
2.國外研究現(xiàn)狀
3.研究述評
(三)研究內容、思路與方法
1.研究內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點、難點、創(chuàng)新點
1.研究重點
2.研究難點
3.研究創(chuàng)新點
一、核心概念界定及相關理論基礎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碩士生思政課
2.獲得感
3.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
(二)相關理論基礎
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
2.德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3.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體理論
4.班杜拉三元交互決定論
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6.小結
二、研究設計
(一)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1.理論模型
2.研究假設
(二)問卷設計
1.問卷的結構與內容
2.樣本與施測
(三)問卷信度及效度檢驗
1.探索性因素分析
2.信度分析
三、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的現(xiàn)狀分析
(一)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基本情況
1.總體獲得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2.各維度的獲得感均呈正相關性
3.各維度獲得感具有一定層次性
4.不同人口學變量下獲得感存在差異性
(二)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存在的問題
1.必修課程知識掌握情況優(yōu)于選修課程
2.家國情懷濃厚但馬克思主義信仰不足
3.知識與技能的直接運用效果不夠理想
4.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指導作用發(fā)揮不強
四、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的影響因素
(一)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影響因素的基本情況
1.獲得感與各影響因素關聯(lián)度高
2.各影響因素影響程度層次分明
3.影響因素線性回歸分析解釋
4.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的路徑分析
(二)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影響因素的具體討論
1.個人因素是影響獲得感的關鍵性因素
2.社會環(huán)境是影響獲得感的重要性因素
3.教師因素是影響獲得感的基礎性因素
4.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獲得感的間接性因素
五、提升碩士生思政課獲得感的對策
(一)碩士生思政課導向型主體條件創(chuàng)優(yōu)
1.加強頂層設計,重視碩士生思政課建設
2.落實人才政策,增強國家認同內生動力
3.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支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4.充分發(fā)揮家庭在碩士生思政課教育中的中介作用
(二)碩士生思政課主動型主體質量創(chuàng)優(yōu)
1.堅持魅力導向,展現(xiàn)學識功底與專業(yè)素養(yǎng)
2.堅持政治導向,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3.堅持問題導向,培養(yǎng)碩士生理論思維能力
4.堅持需求導向,增強思政課教育教學實效
(三)碩士生思政課受動型主體能力創(chuàng)優(yōu)
1.認準角色定位,明確課程體系的貫通與提升
2.深化理性認知,把握課程設置的作用與價值
3.端正學習態(tài)度,發(fā)揚主體意識與主動精神
4.投身社會實踐,提高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調查問卷
附錄二 :訪談提綱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7433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374339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