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我國研究生教育發(fā)展若干問題討論
[Abstract]:Graduate education has a history of 100 years in China, but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began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e worthy of attention: where is the power 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Although graduate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New China, why has its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not been reflected? " Alth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is listed as the purpose of graduate education, how to get less attention in the initial graduate education? Who will supervise and guarante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 requirement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raduate training goal?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分類號】:G64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婷婷,孫奕;國外私立學校法律地位的考察與借鑒[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李濤;關于建國初期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的綜合述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李賜平;解放初期新中國變革舊教育的幾點啟示[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2期
4 彭澤平;1958—1965年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新考察與評價[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謝作栩;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區(qū)域發(fā)展問題初探[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6 李濤;關于建國初期赴蘇留學生派遣工作的歷史考察[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7 喻立森;走向21世紀:高校圖書館的新理念[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年03期
8 葉張瑜;建國初期教會大學的歷史考察[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1年03期
9 李慶剛;“大躍進”時期掃除文盲運動述評[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3年03期
10 王杰;校史編研:當代史研究的一個新領域[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慶剛;“大躍進”時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2 朱家存;走向均衡[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鄭家福;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文化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涂懷京;新中國中小學教師法規(guī)研究(1949—2000)[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劉立志;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發(fā)展的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彥榮;中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苗素蓮;中國大學組織特性歷史演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楊運鑫;多中心大學制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章小謙;傳承與嫁接:中國教育基本概念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換[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鮑嶸;高深學問與國家治理[D];廈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嵐;1978年以來我國中小學生管理政策的價值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玲玲;1978年以來我國民辦教育辦學范圍政策之價值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成武;我國新時期教師評價的制度化歷程、現(xiàn)存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陳秋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普通高中教育經費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郭潔;新中國高等教育專業(yè)結構改革的歷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淑霞;小學《品德與生活》教科書的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劉君玲;1978年以來我國高考政策的研究——價值觀念的變遷及其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蔣媛媛;1978年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政策研究——價值觀念的變遷及其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謝紅;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探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10 曹彥杰;50年回眸:建國后我國普通中學課程探索的足跡[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茶世俊;陳學飛;;中國研究生教育制度漸進變遷(1978-2003)[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田聯(lián)進;;美國研究生教育制度國家特征的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9年05期
3 李春生;淺談蘇聯(lián)的研究生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1987年01期
4 周國韜;8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J];吉林教育科學;1994年08期
5 關松林;日本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狀及其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1990年02期
6 汪愛勤;李謹革;;軍醫(yī)大學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問題初探[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6年10期
7 李穎;;日本研究生教育發(fā)展淺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8期
8 郭小曼;;美國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9 問青松;田俊榮;;從質量的視角審視我國研究生教育評估指標體系[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年09期
10 吳殿朝;;研究生教育成本補償與分擔機制研究[J];消費導刊;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茂忠;沈紅;;公共利益:我國國家助學貸款的生長點[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汪一鳴;趙鶴鳴;楊德生;;政府搭橋,校企合作,走出一條人才培養(yǎng)的新路子[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中國同歐洲高等教育的比較與借鑒[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周誠君;洪銀興;;大學科技園:制度、環(huán)境與發(fā)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0年年會暨“知識經濟與政府管理”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張忠恒;;關于中國高師教育移位與定位的幾點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6 賈云江;趙文平;;要重視民辦高校對我省經濟發(fā)展的貢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五”規(guī)劃課題[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下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廣西地方普通高校教育成本和投資研究課題組;;廣西地方普通高校教育成本和投資的初步研究[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8 彭詩金;王文亮;;高等管理工程教育初探[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1卷)[C];1991年
9 朱云杰;孫林巖;李明富;;論新世紀陜西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A];西部開發(fā)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郭慧娟;;提高高校辦學經濟效益的現(xiàn)實途徑[A];會計理論研究——湖北省會計學會1996—2002年優(yōu)秀會計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 黃安余;研究生教育制度亦待“清理”[N];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復旦大學副校長 周魯衛(wèi);“做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N];科技日報;2003年
3 記者孟慶普;22所大學將招收公衛(wèi)碩士[N];健康報;2002年
4 崔曉暉;發(fā)達國家如何培養(yǎng)研究生[N];中國教育報;2003年
5 通訊員 伍曉亮、柯育萍 記者 夏斐;公共衛(wèi)生碩士專業(yè)落戶高校[N];光明日報;2002年
6 實習生 曲奕 記者 姜楠;吉大學位研究生教育實行綜合改革[N];吉林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優(yōu)良;憑單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應用[D];廈門大學;2008年
2 李碧虹;大學教師收入分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高曉清;自由,大學理念的回歸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潘武玲;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陳建國;國家助學貸款相關主體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宋飛瓊;國家助學貸款擔保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朱雪文;中國高等教育區(qū)域分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陸興發(fā);中國高等教育辦學自主權問題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郎益夫;中國高等教育投資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10 劉鐵;中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澤東;政府、市場與大學關系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艾斌;論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及其政府責任[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功林;“名校+政府”型獨立學院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4 劉海俠;論我國政府在高等教育評估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2009年
5 張遠芬;高等教育與城市發(fā)展互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6 張丹;我國大學合理定位及引導機制建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任蓓蓓;我國高校辦學自主權探析[D];河海大學;2006年
8 張麗;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娟;民國政府私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郭炬佳;廣東民辦高校人力資源問題與政府政策研究[D];汕頭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376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213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