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肌酸對高脂飲食小鼠糖代謝及自噬與肌酸合成相關蛋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6-21 09:58
目的:本論文通過研究補充肌酸對高脂飼養(yǎng)肥胖小鼠體重、葡萄糖耐量、胰島素耐量、組織形態(tài)以及糖代謝、自噬和肌酸內源性合成相關蛋白的影響。確定補充肌酸能否改善高脂飼料對小鼠糖代謝以及自噬和肌酸內源性合成相關蛋白的影響。旨在為肌酸改善糖代謝異常和肥胖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將24只6周齡雄性C57小鼠按體重隨機等分為對照組、高脂組和高脂肌酸組,造模過程中記錄體重。第9周禁食16h后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測定空腹、注射葡萄糖后15min、30min、60min、120min血糖值。第13周禁食4h后進行胰島素耐量實驗,測定空腹、注射胰島素后15min、30min、60min、90min血糖值。造模完成后取小鼠肝、腎、腓腸肌、比目魚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等組織,進行外觀觀察、HE染色和油紅O染色,采用Western Blot測定組織蛋白表達量。實驗結果用SPSS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P<0.01為有極顯著性差異。結果:1、高脂組第四周達到肥胖標準,肌酸組第六周達到肥胖標準;肌酸組體重低于高脂組。2、葡萄糖耐量試驗:與對照組相比,高脂...
【文章來源】: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實驗流程
3.1 小鼠模型外觀觀察和體重變化結果3.1.1 外觀觀察結果由圖 2A 可見,與對照組小鼠相比,高脂組和肌酸組小鼠明顯肥胖且毛發(fā)油膩不順滑。高脂組與肌酸組無明顯差異。由圖 2B 可見,與對照組相比,高脂組棕色脂肪組織顏色偏白,與周圍白色脂肪組織顏色相似,不易觀察。與對照組相比,肌酸組棕色脂肪組織顏色相近,體積明顯增大。與高脂組相比,肌酸組棕色脂肪組織體積無明顯差異,顏色更深,更易觀察。
183.2葡萄糖耐量試驗結果由表3-2和圖4可見,與對照組相比,高脂組空腹、注射葡萄糖后15min、30min、60min的血糖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肌酸組僅有空腹和注射葡萄糖后30min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高脂組相比,肌酸組注射葡萄糖后15min、30min、120min的血糖值均顯著低于高脂組(P<0.05)。第2周25.23±1.6828.18±1.8411.69%27.06±1.167.25%第3周26.36±1.8130.36±1.8515.17%29.1±1.4610.39%第4周26.93±1.4432.66±2.31#21.28%30.79±1.5414.33%第5周28.18±1.535.36±2.37#25.48%33.24±2.217.96%第6周28.85±1.6537.45±2.25#29.81%34.88±2.71#*20.90%第7周29.67±1.6741.79±2.06#40.85%39.17±3.14#*32.02%第8周30.34±1.6742.62±2.28#40.47%40±3.29#*31.84%第9周28.08±2.0942.14±1.69#50.07%39.4±3.22#*40.31%第10周30.19±2.0242.47±1.77#40.68%40.18±3.76#33.09%第11周31.47±2.1644.84±2.38#42.48%41.04±2.89#*30.41%第12周32.31±2.3946.18±2.13#42.93%43.82±2.98#35.62%第13周32.53±2.946.86±1.91#44.05%44.05±3.47#35.41%注:變化率為與對照組相比增加百分比,與對照組相比,#達到肥胖標準;與高脂組比較,*P<0.05。圖3小鼠體重變化圖表3-2葡萄糖耐量試驗葡萄糖耐量空腹注射后15min30min60min120min對照組(n=8)4.87±1.2817.47±3.0515.63±3.2612.36±3.289.63±1.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葡萄糖轉運蛋白在血糖穩(wěn)態(tài)調節(jié)中的功能[J]. 張凱藝,謝寧,葉華瓊,楊述林. 生物技術進展. 2019(01)
[2]肌酸作為運動營養(yǎng)補充劑的副作用與安全性[J]. 劉軍. 科技經(jīng)濟導刊. 2017(21)
[3]自噬的分子標志物[J]. 朱琪,林芳. 藥學學報. 2016(01)
[4]2型糖尿病骨骼肌和肝臟線粒體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J]. 于雪穎,殷峻.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5(11)
[5]自噬相關蛋白Beclin1、LC3和P62在進展期胰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 張創(chuàng)杰,張連峰,周琳.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5(02)
[6]食源性肥胖小鼠胰島素抵抗模型的建立[J]. 劉金鳳,董煥生,潘慶杰,王紅軍,董曉. 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2)
[7]骨骼肌的脂質代謝及其與胰島素抵抗的研究進展[J]. 鄒飛,李凌海,張紅超,張慧娜,魏璇. 生物物理學報. 2014(02)
[8]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研究進展[J]. 劉倩,李霞輝,張學梅.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13(10)
[9]姜黃素對APP/PS1雙轉基因小鼠海馬IRS-1和p-IRS-1表達的影響[J]. 馮慧利,李瑞晟,王虹,任映,孫海蕓,楊金鐸,王蓬文. 中國中藥雜志. 2013(09)
[10]骨骼肌肌酸轉運及其分子機制[J]. 袁建琴,劉承宜,徐曉陽.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09(03)
博士論文
[1]運動、降糖物質干預對“糖尿病大鼠模型”轉歸影響的多因素研究——代謝系統(tǒng)應答與胰島β細胞功能的調控機制[D]. 吳昊.北京體育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外源性磷酸肌酸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和穩(wěn)定性的作用的研究[D]. 牛榮榮.山東大學 2015
[2]紅花黃色素改善肥胖小鼠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D]. 王相清.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4
本文編號:3240471
【文章來源】: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實驗流程
3.1 小鼠模型外觀觀察和體重變化結果3.1.1 外觀觀察結果由圖 2A 可見,與對照組小鼠相比,高脂組和肌酸組小鼠明顯肥胖且毛發(fā)油膩不順滑。高脂組與肌酸組無明顯差異。由圖 2B 可見,與對照組相比,高脂組棕色脂肪組織顏色偏白,與周圍白色脂肪組織顏色相似,不易觀察。與對照組相比,肌酸組棕色脂肪組織顏色相近,體積明顯增大。與高脂組相比,肌酸組棕色脂肪組織體積無明顯差異,顏色更深,更易觀察。
183.2葡萄糖耐量試驗結果由表3-2和圖4可見,與對照組相比,高脂組空腹、注射葡萄糖后15min、30min、60min的血糖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肌酸組僅有空腹和注射葡萄糖后30min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高脂組相比,肌酸組注射葡萄糖后15min、30min、120min的血糖值均顯著低于高脂組(P<0.05)。第2周25.23±1.6828.18±1.8411.69%27.06±1.167.25%第3周26.36±1.8130.36±1.8515.17%29.1±1.4610.39%第4周26.93±1.4432.66±2.31#21.28%30.79±1.5414.33%第5周28.18±1.535.36±2.37#25.48%33.24±2.217.96%第6周28.85±1.6537.45±2.25#29.81%34.88±2.71#*20.90%第7周29.67±1.6741.79±2.06#40.85%39.17±3.14#*32.02%第8周30.34±1.6742.62±2.28#40.47%40±3.29#*31.84%第9周28.08±2.0942.14±1.69#50.07%39.4±3.22#*40.31%第10周30.19±2.0242.47±1.77#40.68%40.18±3.76#33.09%第11周31.47±2.1644.84±2.38#42.48%41.04±2.89#*30.41%第12周32.31±2.3946.18±2.13#42.93%43.82±2.98#35.62%第13周32.53±2.946.86±1.91#44.05%44.05±3.47#35.41%注:變化率為與對照組相比增加百分比,與對照組相比,#達到肥胖標準;與高脂組比較,*P<0.05。圖3小鼠體重變化圖表3-2葡萄糖耐量試驗葡萄糖耐量空腹注射后15min30min60min120min對照組(n=8)4.87±1.2817.47±3.0515.63±3.2612.36±3.289.63±1.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葡萄糖轉運蛋白在血糖穩(wěn)態(tài)調節(jié)中的功能[J]. 張凱藝,謝寧,葉華瓊,楊述林. 生物技術進展. 2019(01)
[2]肌酸作為運動營養(yǎng)補充劑的副作用與安全性[J]. 劉軍. 科技經(jīng)濟導刊. 2017(21)
[3]自噬的分子標志物[J]. 朱琪,林芳. 藥學學報. 2016(01)
[4]2型糖尿病骨骼肌和肝臟線粒體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J]. 于雪穎,殷峻.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5(11)
[5]自噬相關蛋白Beclin1、LC3和P62在進展期胰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 張創(chuàng)杰,張連峰,周琳.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5(02)
[6]食源性肥胖小鼠胰島素抵抗模型的建立[J]. 劉金鳳,董煥生,潘慶杰,王紅軍,董曉. 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2)
[7]骨骼肌的脂質代謝及其與胰島素抵抗的研究進展[J]. 鄒飛,李凌海,張紅超,張慧娜,魏璇. 生物物理學報. 2014(02)
[8]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研究進展[J]. 劉倩,李霞輝,張學梅.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13(10)
[9]姜黃素對APP/PS1雙轉基因小鼠海馬IRS-1和p-IRS-1表達的影響[J]. 馮慧利,李瑞晟,王虹,任映,孫海蕓,楊金鐸,王蓬文. 中國中藥雜志. 2013(09)
[10]骨骼肌肌酸轉運及其分子機制[J]. 袁建琴,劉承宜,徐曉陽.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09(03)
博士論文
[1]運動、降糖物質干預對“糖尿病大鼠模型”轉歸影響的多因素研究——代謝系統(tǒng)應答與胰島β細胞功能的調控機制[D]. 吳昊.北京體育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外源性磷酸肌酸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和穩(wěn)定性的作用的研究[D]. 牛榮榮.山東大學 2015
[2]紅花黃色素改善肥胖小鼠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D]. 王相清.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4
本文編號:32404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2404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