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運動對間歇缺氧小鼠心肌線粒體融合—分裂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1-24 07:2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因為睡眠時反復發(fā)生的間歇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hypoxia,CIH)/復氧,使多器官功能受損,對患者健康和社會經濟帶來較大危害。研究發(fā)現運動對OSAHS患者的多器官功能損傷特別是心功能有明顯保護作用,但具體機制不明。目的:探討有氧運動對間歇缺氧小鼠心臟收縮功能和心肌細胞線粒體融合-分裂的影響。方法:本實驗選用雄性6周齡的C57/BL6小鼠,體重為20-30g,共30只。將小鼠隨機分為3組:對照組(C組),間歇缺氧組(CIH組),間歇缺氧運動組(CIH+E組),每組10只。采用自行設計電子計算機控制的慢性間歇低氧裝置進行CIH造模。C組進行正常飼養(yǎng)5周;CIH組每天進行間歇缺氧處理8小時,共5周;CIH+E組第1周每天進行CIH處理后進行跑臺適應性運動,從第2周開始,每天進行8小時CIH處理后進行跑臺運動60分鐘,適應性及正式運動共5周。實驗結束后,采用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測各組小鼠心功能,測量室間隔厚度(interventrieular sept...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3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本研究各組小鼠二維超聲心動圖數據分析圖??*<.**<.=
?P<0.05;?**,?P<0.01;?n=10)??2.1.2各組小鼠HW/BW、LVW/TL結果??圖3顯示,與C組相比,CIH組的心重/體重比值(Heart?weight/body?weight?ratio,??HW/BW)和左心室重量/胚骨長度比值(Left?ventricular?weight/tibia?length,LVW/TL)都??顯著降低(P<0.01),表明CIH使心臟結構發(fā)生改變。與CIH組相比,CIH+E組HW/BW??顯著升高(P<0.01)?,?LVW/TL也明顯增高(P<0.05),提示長期的CIH不斷加重心肌??細胞的壞死以及損傷程度,從而使心肌細胞數量減少,以致心肌重量減少,而4周有氧??運動使CIH小鼠的心肌細胞數量和重量損失有所改善。??
2.2各組小鼠心肌細胞線粒體功能檢測??2.2.1電鏡檢測結果??如圖4所示,在13500x的視野下,與C姐相比,CIH組線粒體數量減少且體積減小,??邊界模糊;在26500x的視野下,與C組相比,CIH組線粒體膜不完整,線粒體嵴減少、??腫脹,線粒體不再呈封閉的囊狀結構;在46000X的視野下,與C組相比,CIH組線粒體??嵴損傷,線粒體膜不再呈雙層結構的封閉囊狀結構,出現多余空腔。4周的有氧運動使??CIH小鼠心肌線粒體數量增加,線粒體膜修復,線粒體嵴數量提高,對心肌線粒體結構??具有改善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心臟結構及左心室功能變化研究[J]. 曹瑋,王岳恒.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7(05)
[2]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induces cardiac inflammation and dysfunction in a rat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model[J]. Qin Wei,Yeping Bian,Fuchao Yu,Qiang Zhang,Guanghao Zhang,Yang Li,Songsong Song,Xiaomei Ren,Jiayi Tong.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2016(06)
[3]運動干預骨骼肌、心肌線粒體動力學研究現狀——心肌線粒體動力學研究展望[J]. 趙永才. 體育科學. 2016(11)
[4]糖尿病心肌病中線粒體形態(tài)及動力學的研究進展[J]. 俞瑾,鄭宏.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6(10)
[5]運動介導蛋白質泛素化調控線粒體質量控制的機制探討[J]. 孫易,丁樹哲,季瀏. 體育科學. 2016(10)
[6]大負荷運動對大鼠骨骼肌線粒體融合和分裂蛋白的影響[J]. 劉曉然,于瀅,王蘊紅,閻守扶,王瑞元,李俊平.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6(02)
[7]調控線粒體動力學分子機制在心肌保護中的研究進展[J]. 俞瑾,鄭宏. 中國科技論文. 2016(06)
[8]有氧運動對焦慮模型大鼠不同組織和血清中自由基代謝及酶活性的影響[J]. 熊勃,劉風君,熊正英.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5(06)
[9]有氧運動訓練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致心肌細胞凋亡的作用[J]. 于新彥,楊省利. 心臟雜志. 2015(06)
[10]自噬對慢性間歇性低氧大鼠頦舌肌損傷的作用及機制[J]. 江麗斌,秦文,劉文佳,邵金陵,郭濤. 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19)
本文編號:2996836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3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本研究各組小鼠二維超聲心動圖數據分析圖??*<.**<.=
?P<0.05;?**,?P<0.01;?n=10)??2.1.2各組小鼠HW/BW、LVW/TL結果??圖3顯示,與C組相比,CIH組的心重/體重比值(Heart?weight/body?weight?ratio,??HW/BW)和左心室重量/胚骨長度比值(Left?ventricular?weight/tibia?length,LVW/TL)都??顯著降低(P<0.01),表明CIH使心臟結構發(fā)生改變。與CIH組相比,CIH+E組HW/BW??顯著升高(P<0.01)?,?LVW/TL也明顯增高(P<0.05),提示長期的CIH不斷加重心肌??細胞的壞死以及損傷程度,從而使心肌細胞數量減少,以致心肌重量減少,而4周有氧??運動使CIH小鼠的心肌細胞數量和重量損失有所改善。??
2.2各組小鼠心肌細胞線粒體功能檢測??2.2.1電鏡檢測結果??如圖4所示,在13500x的視野下,與C姐相比,CIH組線粒體數量減少且體積減小,??邊界模糊;在26500x的視野下,與C組相比,CIH組線粒體膜不完整,線粒體嵴減少、??腫脹,線粒體不再呈封閉的囊狀結構;在46000X的視野下,與C組相比,CIH組線粒體??嵴損傷,線粒體膜不再呈雙層結構的封閉囊狀結構,出現多余空腔。4周的有氧運動使??CIH小鼠心肌線粒體數量增加,線粒體膜修復,線粒體嵴數量提高,對心肌線粒體結構??具有改善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心臟結構及左心室功能變化研究[J]. 曹瑋,王岳恒.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7(05)
[2]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induces cardiac inflammation and dysfunction in a rat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model[J]. Qin Wei,Yeping Bian,Fuchao Yu,Qiang Zhang,Guanghao Zhang,Yang Li,Songsong Song,Xiaomei Ren,Jiayi Tong.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2016(06)
[3]運動干預骨骼肌、心肌線粒體動力學研究現狀——心肌線粒體動力學研究展望[J]. 趙永才. 體育科學. 2016(11)
[4]糖尿病心肌病中線粒體形態(tài)及動力學的研究進展[J]. 俞瑾,鄭宏.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6(10)
[5]運動介導蛋白質泛素化調控線粒體質量控制的機制探討[J]. 孫易,丁樹哲,季瀏. 體育科學. 2016(10)
[6]大負荷運動對大鼠骨骼肌線粒體融合和分裂蛋白的影響[J]. 劉曉然,于瀅,王蘊紅,閻守扶,王瑞元,李俊平.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6(02)
[7]調控線粒體動力學分子機制在心肌保護中的研究進展[J]. 俞瑾,鄭宏. 中國科技論文. 2016(06)
[8]有氧運動對焦慮模型大鼠不同組織和血清中自由基代謝及酶活性的影響[J]. 熊勃,劉風君,熊正英.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5(06)
[9]有氧運動訓練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致心肌細胞凋亡的作用[J]. 于新彥,楊省利. 心臟雜志. 2015(06)
[10]自噬對慢性間歇性低氧大鼠頦舌肌損傷的作用及機制[J]. 江麗斌,秦文,劉文佳,邵金陵,郭濤. 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19)
本文編號:29968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9968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