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狀態(tài)下深蹲類訓練對男子健美運動員下肢肌力與形態(tài)的影響
【圖文】:
振動訓練
圖 3-1 振動訓練 圖 3-2 振動訓練此計劃即為本次實驗的訓練內容,訓練中運用到重復訓練法、間歇訓練法以及金字塔訓練法等,根據實驗的具體情況對受試者進行訓練,三組受試者均使用同一種訓練方式,以保證本次實驗的效果。本次訓練所要注意事項如下:(1)振動訓練的注意事項。有學者表示肌肉在訓練過程中的拉伸程度會對振動訓練的效果產生影響,所以要求在進行震動訓練的過程中受試者動作要嚴格遵循標準。因為在訓練中的不同站立狀態(tài)會影響振動由脊柱至頭部的傳遞,所以在振動臺上受試者不能身體完全直立,重心需要略微向前,同時略微屈髖,以此減輕振動對脊椎和頭部的刺激。訓練前需認真檢查訓練環(huán)境,,確保無安全問題后才可進行訓練。同時要求受試者穿戴沒有氣墊的運動鞋,以防降低振動強度影響訓練效果。(2)振動訓練狀態(tài)的監(jiān)控。 在實驗過程中,通過 “主動疲勞感評分表——5 級得分表”(表 3-8)對運動員訓練反饋進行了解,及時了解運動員訓練前后身體狀態(tài),同時根據打分情況對運動員訓練內容做出調整,使運動員可以以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順利完成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8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昭潔;;機械性振動刺激訓練對肌肉力量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17期
2 宋平;姜喜平;;我國健美運動發(fā)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年02期
3 方成華;鄒曉峰;;不同頻率振動訓練對速滑運動員下肢爆發(fā)力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4 張國清;李萍;張勇;;高校健身健美運動現狀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年10期
5 賈學友;;理解“超重和失重”概念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36期
6 宋佩成;李玉章;;振動訓練法研究進展[J];體育科研;2010年02期
7 張新輝;李旭天;;振動訓練與運動能力[J];福建體育科技;2009年03期
8 朱梅新;張新輝;;振動訓練的生理基礎與應用研究進展[J];遼寧體育科技;2009年03期
9 鄭小九;;論古希臘人所崇尚的身體觀念[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10 王興澤;;交變負荷與傳統(tǒng)杠鈴負荷對肌肉訓練效果的影響及交變頻率調控的實驗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曉東;振動訓練對足球專項大學生專項身體素質影響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2 周桂琴;振動訓練對網球運動員上肢運動能力的影響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3 李曉浦;自激振動力量訓練器的研制以及氣動與振動加載力量訓練在某些生物學力學指標上差別的探研[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劍峰;中國男子健美運動員與男子健身運動員形態(tài)指標差異性研究[D];山西大學;2017年
2 湯晨曦;同振幅遞進頻率全身振動訓練對功能性踝關節(jié)不穩(wěn)的影響[D];成都體育學院;2017年
3 仇笑;振動訓練對游泳運動員下肢力量及運動成績影響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年
4 王超君;不同振頻的振動訓練對不同專項運動員下肢爆發(fā)力的即時影響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16年
5 邵衍嘉;不同速度杠鈴深蹲訓練對成年男子大腿最大力量及圍度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6 潘津平;負重深蹲與半蹲訓練對下肢力量及核心區(qū)穩(wěn)定性影響對比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7 徐國龍;兩種振動訓練形式與傳統(tǒng)抗阻訓練對下肢爆發(fā)力影響的比較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4年
8 單甜甜;河南省高校男子網球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特征分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4年
9 洪磊;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專項力量影響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10 孫越穎;不同頻率振動訓練對排球運動員下肢及核心力量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636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636826.html